想说点儿什么?欢迎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
e医疗专栏作家:衡反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副主任
2015年即将过去了,感觉还很多事情未完成,多有不舍。这系统、那系统的建设项目,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细一想也不值得特别提及。
本年印象最深的就是:作为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不知道写了改了多少规划。做信息规划,是必须要动脑子的,但有时常不知道如何下笔。
信息作为医院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不可能离开医院的发展而独立畅想自己的发展,所以务必全面研读医院的发展规划,包括了医疗业务、学科发展、设备仪器、基建工程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医院领导层对信息化的高度定位(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的发展作用,我们可能认为是“支撑”作用,但领导则有可能认为是“引领” 作用),定位不同,在规划上可能会有天壤之别。
此外,IT技术的日新月异,对医疗信息化的影响具有不可预见性。所以在做规划的时候,只需要把握大的方向和原则,把信息化作为工具,找准立足点,即:信息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医院的医、教、研、管服务的,“云大物移”归根到底都是技术手段。
2016年是十三五的第一年,做些什么,尝试点儿什么呢?其实无论做什么,还是应该按照既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出发点,也就是为临床服务——HIT是只有起点而无终点的事业。
首先看看云计算。
从IT角度看,经过数年的论证、尝试以及技术的发展,云,已经变得朴实而可及了。例如,医学影像的云存储,这个云是公有云,不是放在医院DMZ区或电信机房的托管服务器。医院积累多年的影像数据可以存储在公网上,一下解决了医院影像的灾备问题。按传统方式,医院不管再多加多少存储,其安全等级都难以达到专业级云基地的高水准。无论是免费还是按照存储容量交租金,整体看,经济性还是要划算得多,起码可节省运维、机房空间、能源消耗等。
从医疗角度看,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影像查看和会诊,患者如果愿意,可以选择不打印胶片,带着电子胶片各处看病。有人可能会问,安全性如何保障?是否有患者隐私资料的丢失风险?其实从技术角度来看,加密和脱敏肯定不成问题,再说胶片附属的资料是有限的,相比患者电子病历等信息,其敏感度不高。虽然系统上不上不是由IT部门决定的,接受“云”需要安全观念的维新和思想转变,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多多关注和尝试。
再来看看智能化。
“云大物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一个“智”,智能是很有弹性的, 相比过去手工方式,HIS系统能自动按照医嘱计算、自动摆药等就已经是智能了。但现在用户已经不满足于这么“简单”的智能,我们还能哪些智能的事儿呢?
比如药房摆药,目前依然存在诸多痛点,比如医生开了医嘱着急用药,但护士还要先核对医嘱再去药房摆药,等患者用上药可能2个小时过去了。如果用基数库呢?品种是有限的, 基数补充也有时间迟滞。再者, 临床为了不耽误用药, 对长期药做提前摆药处理, 大量的退药也成了必然。那么有“止痛药” 吗?
有,就是所谓的智能药柜( 药车)——首先在临床放置一个带有格式规格托架盒的大药品柜,这个柜子带有工控计算机机,链接柜子上的传感器和HIS系统,联网的系统构架成一个三级药库。医师下了医嘱可由护士随时取药,此时药柜系统自动导引打开对应抽屉,记录存取记录、库存记录,打印标签,记录账务,而药房可远程根据库存高低情况随时补药。
这个看似简单的智能有服务器的云计算,有柜体的物联感知,也可包涵移动化的用药核对,更有用药过程全程数据记录,貌似把“云大物移”全囊括了在一个小小的智能柜上。
总而言之,不论做什么系统,都必须根据自身系统和业务流程深度改造,深入临床了解,把握自我需求,掌握项目主动权,因需而动,才能落到实处,我们IT人才能把握信息化的主动权。
无论是2016年还是更远的将来,这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以上来源:e医疗2015年12月刊
- 完 -
您可点击订阅号下方菜单栏阅读“推荐”、“特别报道”中的往期精彩内容。
刊首语
年终特刊内容点击阅读:
【e医疗原创】复旦肿瘤王奕:看得懂市场的企业,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e医疗原创】互操作平台、ESB和CDR,此平台与彼平台的辨析
e医疗2015年12月刊
《科技新时代e医疗》订阅可选用以下两种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643;
2. 致电读者俱乐部,热线:(010)-65157887-666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微博 | @ e医疗
微信 | e-healthcare
杂志 | e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