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修斯之船2|谈论某事之前应该先做什么

忒修斯之船是古希腊的一个经典悖论。事情起源于一艘战功赫赫的战船——忒修斯之船。这艘船在几百年的服役过程中不断的替换自己的零部件,诸如烂掉的木板,撕裂的船帆。
爱好哲学的希腊人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他把自己身上原本的零件全部换掉一遍之后,他还是忒修斯之船么?

在只有是或不是这两个选项的前提下,我们会发现总有一部分人会认为是,另一部分人认为不是。
类似的问题萦绕在人们身边千年而争执不休。譬如民主好还是独裁好,中医该不该信,爱国还是不爱国,月亮还是六便士。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被一个本质的东西所左右,就是概念。
拿忒修斯之船举例,如果我把忒修斯之船定义为远征过特洛伊并经历过不断返修的某艘战船。那么上述答案就选A。同样的,如果我定义,忒修斯之船是某些远征过特洛伊的木板帆布组成的集合,那么当集合中的木板逐渐消失时,忒修斯之船也就不是那个定义中的忒修斯之船了。

在采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时,我们采用了两种概念去看待忒修斯之船,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说到这我得吐槽一下无哲学性的人们了,他们认为很多事物是板上钉钉的,就好像其实我们只要给忒修斯之船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就是获得一个正确的概念),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替换木板后的船是不是忒修斯之船一定有一个确定性的结论。但我只是给出了两个忒修斯之船的概念,事实上,每个人脑中都有一份对忒修斯之船的定义,他们可能相似,但不可能完全相同(起初,我在‘不可能’前加了几乎二字,但应该是多此一举)。如果你选择其中一份作为正确的定义,是不是就意味着另外的几十亿人都是不完全正确的?
哲学一大优点就在于,他不问对错不说善恶。因为世间本没有善恶对错,那都是个人或集体的主观判断。哲学只解构现象不表明态度。
所以我们追究的不是换木板后的船到底是不是忒修斯,而是想以此说明,①每个人对于每个事物的概念其实都非常的千差万别。但人类还有一个认知偏差的问题,即,当他们没有意识到①这条结论时,他们会默认,其他人对某事的概念与自己是相同的。之所以会默认,因为这是远古时候留下的本能,人类对基础事物的概念本身其实差异确实不大,比如苹果。

试想不利用该本能的两位原始人的对话。
原始人甲:嗨,兄嘚,隔壁山头有好多苹果,快去。
原始人乙:稍等,你说的苹果是否是那种红色的,球形的,可以吃的果实?
原始人甲:不是球形,有点像某个椭圆绕某一轴转动一周形成的形状。
原始人乙:这个轴是垂直于椭圆还是平行于椭圆?是在椭圆内还是椭圆外?
原始人甲:得嘞,摘一个给你看看吧。

曾经生活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比我们祖先的脑容量要大得多,我想我应该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了。
生物学上有句话,我们所有的禀赋,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存。不然你就能看到所有波长的光,而不仅仅是波长在400nm到760nm之间的可见光。原始本能确实让我们行为高效,让我们行动起来去摘苹果,而不是在思考他的苹果和我的苹果概念是否相同。

然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新的概念不断产生,上帝,贵族,国家,城市,哲学,爱情,股票,互联网,区块链。这些概念在进入人脑时,会因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形成差异。试想我们听一样的数学课,但学习成绩就是有好有坏,当老师植入一个函数的概念时,不同的人就会对函数形成不同的概念。
②而这些越晚近的概念,他对基础概念的要求度越高。就好像一款小米手机,你心中智能手机的概念必须基于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概念:触屏,电,文字,wifi,输入法。而此时我们结合①,②来看,这就意味着越晚近的概念,人与人之间主观偏差就越大。这就造成了什么问题,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奶奶:小明!今天村头王寡妇结婚送苹果,先到先得快去!
小明不顾刚开局的王者荣耀,冲了出去。
半小时后,小明提溜着一篮子红苹果回来了。

误解常会导致冲突,尤其是被扣信用分的时候。同样的问题其实一直在发生,因为意见不同其实就是概念不同。就好像不买苹果的人,认为这个苹果手机在他的概念里不值八千块,而另一个买苹果的人,觉得这手机八千块挺合适,为了先拿到,还会去排队买。
而此时,(注意!)如果这个买苹果的人对不买苹果的人说:你是不是傻,为什么不买苹果?双方就会唇枪舌剑,历数苹果的优点和缺点。类似的话有: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爱国,爱情是不可以有理性的,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你要信啊,美国是移民国家所以没有文化,上海就100多年的历史有什么文化。其中,这些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大家对爱国,爱情,中医,文化这四个概念的差异。而当碰到这种话时,虽然表面上是在统一意见和看法,而本质上是在统一概念(但是,改变他人看法比改变别人概念要爽的多,所以大多数人着眼于改变看法,我也觉得改变概念没啥成就感,所以一般不爱去统一意见,你爱咋想咋想)。所以在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完善细节去尽可能的统一概念,而不是彼此列举自己概念高地上最高的铁证。
拿文化举例,如何反驳上海没有文化:
错误示范:你知道有个海派文化么,还有海派作家,这都是上海文化的体现啊。
正确示范:文化是历史么?文化是某些具有特定标签的人群所展现的特殊属性。即,文化是基于人的,如果带有某些标签的人展示出了特殊属性,比如他们烧的菜都偏甜,那就可以认为烧菜偏甜是上海文化的一部分。

即便有时候我们没有被要求达成意见的一致,我们也应该发觉这些主观的认知偏差以减少摩擦成本,最后一个小栗子送给大家:
奶奶:小明!今天村头王寡妇结婚送苹果,先到先得快去!
小明:还剩多少台苹果啊?
奶奶:不多啦!大的都被挑完啦!再不去小的也没啦!
小明:哦。
说完,小明低头继续打王者荣耀,并以小学生的身份坑掉我一颗小星星。

后记
这篇其实是对于《关于概念》那篇的展开,那篇重点讨论知识的定义,而概念则更本质。且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谈论的东西并不是那么的有营养,比如谈论某人出轨的时候,与其说XXX也不是好东西,前两天我还看见他和谁谁谁一起吃饭呢。倒不如谈谈什么是忠贞,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

你可能感兴趣的:(忒修斯之船2|谈论某事之前应该先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