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我震撼、沉思,却又不寒而栗|德国三大战争佳片推荐

《战狼2》的火爆刷屏,让不少人想到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而在大屏幕上看到国家动乱、战火绵延的残酷景象,又不禁深深感慨和庆幸身在和平年代。每一场战争都是整个人类的灾难,就这点而言,战争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

于是这也引发了另一种好奇:身为二战的发动和战败国,如今的德国人,是如何看待战争的?

而以下这三部德国电影,正是在思考战争本身,他们令人震撼、惊喜,却又不寒而栗: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者书写的,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承受着一战和二战带来的巨大耻辱,但他们不宣泄情绪,也不悲天悯人,只是一直在坚持不断地反省自身。


他们让我震撼、沉思,却又不寒而栗|德国三大战争佳片推荐_第1张图片

《从海底出击》

和它的中文译名不同,这个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潜水艇作战官兵故事的电影,战争场面寥寥,几乎80%的场景都集中在潜水艇内部。如果看惯了好莱坞战争电影华丽的布景、快速的剪辑、矛盾冲突不断升级的叙事方式,那么这部德国人的电影,很可能令人泄气——漫长的等待,逼仄的空间,放空的镜头,似乎随时准备让它的观众和故事里的官兵一样发狂。

可是,最好的战争电影究竟应该是什么样?

精巧的叙事、宏大的场面,刀光剑影里的你死我活、枪林弹雨下的血肉横飞,这些视觉下的战争场景或许是可以带给和平年代的观众以震撼,却也是场灯亮起后几声回味的叹息或是茶余饭后的一顿谈资而已。德国人沃尔夫冈·彼德森却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它的苦难无关死亡,却是对鲜活生命的消耗;它的恐怖无关正义与良知的泯灭,却是永无休止的等待与渺茫的一线生机。不是突如其来的死亡,而恰恰是这些并不起眼的细节,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攫住你的身心,当屏幕黯淡,背脊也早已发冷。

在德国宣布投降的36年后,《从海底出击》在西德公映。能够拍出这样一部电影的民族,是何等自省与冷静,简直叹为观止。


他们让我震撼、沉思,却又不寒而栗|德国三大战争佳片推荐_第2张图片

《帝国的毁灭》

这部电影从希特勒的女秘书荣格夫人的视角,为我们缓缓拉开了帝国元首最后一段时光的序幕。没有猎奇的心态,没有铺陈的悬念,没有夸张的人设,德国导演奥立弗·西斯贝格用他冷峻、平静、严谨到接近于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展示着围绕在希特勒身边的人物群像。

虽然没有战场上的直接厮杀,但防空洞里不断被抬下的伤病员仍令人看到胆战心惊;虽然没有振聋发聩的信誓旦旦,但带着7个尚未成人的孩子慨然赴死的场景仍让人无限唏嘘;虽然战争总是在不断掠夺生命、破坏秩序、毁灭人性,但透过轰鸣的炮弹、摇曳的墙楼、灰败的废墟,却仍可以看见挣扎求生的意念、拯救平民的心愿、至死不渝的情感。

其实要将战争片真正拍好的一大难点在于,后人在重新审视历史上某段惊心动魄的时刻的同时,往往都很容易忽略:当时某个人物所做出的一个决定,仅仅只是他作为一个人、在那一刻的情境、彼一时的心态下,所给出的一个选择而已,既不必提升到神明之高度,也不用鄙弃到尘埃里。这种对展示的历史要持有的客观与敬畏、对描绘的历史人物要尽可能摒弃自己的好恶与评判的态度,才是身为一名导演对自己作品的最大尊重。


他们让我震撼、沉思,却又不寒而栗|德国三大战争佳片推荐_第3张图片

《希特勒的男孩》

虽然多少有点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而刻意黑化“纳波拉”这所纳粹开办的民族政治教育学院的嫌疑,但德国导演丹尼斯·甘塞尔毕竟在这部电影里展现了德国人除了一丝不苟之外还会有的一抹温情。

热爱文学的艾伯特是学院里体质最瘦弱的那一个,小心翼翼想讨得纳粹高官父亲的喜爱和肯定,可是在他父亲眼里,诗歌是不能实现纳粹理想的,而艾伯特控诉父亲的文章最终也成为他自己的墓志铭。这个故事其实和希特勒没有关系,放到任何一个集权时代都能找到一些对应,只不过不害怕直面黑暗过去的德国人更敢于极端地展现出来。

在一个个人意志必须无条件服从于集体意志、元首意志的战争时代,最勇敢的表现是什么?我想不是“奉旨杀人”,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而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让它的每一个公民都保有这样的尊严,那么它就是体面的、值得尊敬的、并且最终会傲然挺立于世的。


三位不同的德国导演,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切入,透视了三类人群,诠释着战争的不同截面。他们之中,有以冷静见长、运筹帷幄的,有以调度为长、格局宏大的,也有以细腻见长、唯美动人的,但无论哪种风格,德国气质中冷峻、严谨、一丝不苟的风范都力透屏幕,传递给所有的观众。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们让我震撼、沉思,却又不寒而栗|德国三大战争佳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