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s-html 快速入门

Python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HTTP库——requests,相比大家都听说过,用过的人都说好!现在requests库的作者又发布了一个新库,叫做requests-html,看名字也能猜出来,这是一个解析HTML的库,而且用起来和requests一样爽,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它。

安装

安装requests-html非常简单,一行命令即可做到。需要注意一点就是,requests-html只支持Python 3.6及更新的版本,所以使用老版本的Python的同学需要更新一下Python版本了。看了下源代码,因为requests-html广泛使用了一个Python 3.6中的新特性——类型注解。

pip install requests-html

基本使用

获取网页

requests-html和其他解析HTML库最大的不同点在于HTML解析库一般都是专用的,所以我们需要用另一个HTTP库先把网页下载下来,然后传给那些HTML解析库。而requests-html自带了这个功能,所以在爬取网页等方面非常方便。

下面的代码获取了糗事百科上面的文字段子页面,返回的对象r是requests.Reponse类型,更确切的说是继承自前者的requests_html.HTMLResponse类型。这里其实和requests库的使用方法差不多,获取到的响应对象其实其实也没啥用,这里的关键就在于r.html这个属性,它会返回requests_html.HTML这个类型,它是整个requests_html库中最核心的一个类,负责对HTML进行解析。我们学习requests_html这个库,其实也就是学习这个HTML类的使用方法。

from requests_html import HTMLSession

session = HTMLSession()
r = session.get('https://www.qiushibaike.com/text/')
// 查看页面内容
print(r.html.html)

获取元素

request-html支持CSS选择器和XPATH两种语法来选取HTML元素。首先先来看看CSS选择器语法,它需要使用HTML的find函数,该函数有5个参数,作用如下:

  • selector,要用的CSS选择器;
  • clean,布尔值,如果为真会忽略HTML中style和script标签造成的影响(原文是sanitize,大概这么理解);
  • containing,如果设置该属性,会返回包含该属性文本的标签;
  • first,布尔值,如果为真会返回第一个元素,否则会返回满足条件的元素列表;
  • _encoding,编码格式。

下面是几个简单例子:

# 首页菜单文本
print(r.html.find('div#menu', first=True).text)
# 首页菜单元素
print(r.html.find('div#menu a'))
# 段子内容
print(list(map(lambda x: x.text, r.html.find('div.content span'))))

结果如下,因为段子太多,所以随便选了两个:

热门 24小时 热图 文字 穿越 糗图 新鲜
[, , , , , , ]
['有一次,几位大城市的朋友来家里玩,我招待他们吃风干羊肉做臊子的饸饹面,这是我们老家最具特色的美食!饭快熟的时候,老婆让我在园子里摘点“芫荽 ”,朋友问我,“芫荽”是什么东东?我给他们翻译解释说:我们本地土话叫“芫荽”,你们城里人讲普通话叫香菜,他们还大笑了一场。\n前天下雨没事儿干,翻看新华字典,突然发现“芫荽”才是香菜的学名,Tm香菜才是土话!而且我们地方方言就这两个字发音还特别标准!', '昨天晚上跟老婆吵架,他抓起我的手机就摔了。我立马摔了他的,结果我的还能用,他的坏了。高潮是人家立刻出门买了个新的!我艹,是不是中计了??', '小姨要去高铁站,我看着大大小小的箱子说:坐公交车要转车,转来转去要一个多小时,太不方便了,不如我开车送你吧。\n小姨迟疑了一下,同意了。\n我准时把小姨送到了高铁站,正好赶上检票。\n小姨高兴地说:自己开车就是方便,不过幸好你妈聪明,让我们提前两个多小时就出发了!'

然后是XPATH语法,这需要另一个函数xpath的支持,它有4个参数如下:

  • selector,要用的XPATH选择器;
  • clean,布尔值,如果为真会忽略HTML中style和script标签造成的影响(原文是sanitize,大概这么理解);
  • first,布尔值,如果为真会返回第一个元素,否则会返回满足条件的元素列表;
  • _encoding,编码格式。

还是上面的例子,不过这次使用XPATH语法:

print(r.html.xpath("//div[@id='menu']", first=True).text)
print(r.html.xpath("//div[@id='menu']/a"))
print(r.html.xpath("//div[@class='content']/span/text()"))

输出和上面那个几乎一样,之所以说是“几乎”,因为第三个输出会多出几个换行符,不知道什么原因。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XPATH中包含text()或@href这样的子属性,那么结果相应的会变成简单的字符串类型,而不是HTML元素。

['\n\n\n我一份文件忘家里了,又懒得回家取,就给小姨子发短信息:   帮我把文件送来,晚上我谢谢你。等半天也没送来文件,我只好打个车回家自己拿,到家一进屋,我就发现气氛不对劲,老婆铁青着脸,两手掐着腰,小姨子站旁边对我怒目而视。']

进阶用法

JavaScript支持

有些网站是使用JavaScript渲染的,这样的网站爬取到的结果只有一堆JS代码,这样的网站requests-html也可以处理,关键一步就是在HTML结果上调用一下render函数,它会在用户目录(默认是~/.pyppeteer/)中下载一个chromium,然后用它来执行JS代码。下载过程只在第一次执行,以后就可以直接使用chromium来执行了。唯一缺点就是chromium下载实在太太太太太太慢了,没有科学上网的同学可能无法使用该功能了。

>>> r = session.get('http://python-requests.org/')

>>> r.html.render()
[W:pyppeteer.chromium_downloader] start chromium download.
Download may take a few minutes.
[W:pyppeteer.chromium_downloader] chromium download done.
[W:pyppeteer.chromium_downloader] chromium extracted to: C:\Users\xxxx\.pyppeteer\local-chromium\571375
>>> r.html.search('Python 2 will retire in only {months} months!')['months']
''

render函数还有一些参数,顺便介绍一下(这些参数有的还有默认值,直接看源代码方法参数列表即可):

  • retries: 加载页面失败的次数
  • script: 页面上需要执行的JS脚本(可选)
  • wait: 加载页面钱的等待时间(秒),防止超时(可选)
  • scrolldown: 页面向下滚动的次数
  • sleep: 在页面初次渲染之后的等待时间
  • reload: 如果为假,那么页面不会从浏览器中加载,而是从内存中加载
  • keep_page: 如果为真,允许你用r.html.page访问页面

比如说简书的用户页面上用户的文章列表就是一个异步加载的例子,初始只显示最近几篇文章,如果想爬取所有文章,就需要使用scrolldown配合sleep参数模拟下滑页面,促使JS代码加载所有文章。

智能分页

有些网站会分页显示内容,例如reddit。

>>> r = session.get('https://reddit.com')
>>> for html in r.html:
...     print(html)







…

这样的话,请求下一个网页就很容易了。

>>> r = session.get('https://reddit.com')
>>> r.html.next()
'https://www.reddit.com/?count=25&after=t3_81pm82'

直接使用HTML

前面介绍的都是通过网络请求HTML内容,其实requests-html当然可以直接使用,只需要直接构造HTML对象即可:

>>> from requests_html import HTML
>>> doc = """"""

>>> html = HTML(html=doc)
>>> html.links
{'https://httpbin.org'}

直接渲染JS代码也可以:

# 和上面一段代码接起来
>>> script = """
        () => {
            return {
                width: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height: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Height,
                deviceScaleFactor: window.devicePixelRatio,
            }
        }
    """
>>> val = html.render(script=script, reload=False)

>>> print(val)
{'width': 800, 'height': 600, 'deviceScaleFactor': 1}

>>> print(html.html)

自定义请求

前面都是简单的用GET方法获取请求,如果需要登录等比较复杂的过程,就不能用get方法了。HTMLSession类包含了丰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完成需求。下面介绍一下这些方法。

自定义用户代理

有些网站会使用UA来识别客户端类型,有时候需要伪造UA来实现某些操作。如果查看文档的话会发现HTMLSession上的很多请求方法都有一个额外的参数**kwargs,这个参数用来向底层的请求传递额外参数。我们先向网站发送一个请求,看看返回的网站信息。

from pprint import pprint
r = session.get('http://httpbin.org/get')
pprint(json.loads(r.html.html))

返回的结果如下:

{'args': {},
 'headers': {'Accept': '*/*',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Connection': 'close',
             'Host': 'httpbin.org',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2_6) '
                           'AppleWebKit/603.3.8 (KHTML, like Gecko) '
                           'Version/10.1.2 Safari/603.3.8'},
 'origin': '110.18.237.233',
 'url': 'http://httpbin.org/get'}

可以看到UA是requests-html自带的UA,下面换一个UA:

ua =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rv:62.0) Gecko/20100101 Firefox/62.0'
r = session.get('http://httpbin.org/get', headers={'user-agent': ua})
pprint(json.loads(r.html.html))

可以看到UA确实发生了变化:

{'args': {},
 'headers': {'Accept': '*/*',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Connection': 'close',
             'Host': 'httpbin.org',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rv:62.0) '
                           'Gecko/20100101 Firefox/62.0'},
 'origin': '110.18.237.233',
 'url': 'http://httpbin.org/get'}

你可能感兴趣的:(python,req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