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乌合之众”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11年的时候,中国各地突发的“抢盐囤盐”的现象。大家都说盐可以防辐射。看到左邻右舍都在买盐,自己也去买点盐囤起来。也许一开始的时候那些人会质疑,盐真的能防辐射么?但是看到那么多人都在抢购,肯定也会猜想:大家都不笨,不可能只有我一人聪明,那还是跟大家一样安全一点,反正囤一点总比不囤好。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场闹剧。这种现象就是书中提到的群体迷思。

大众的非理性行为,皆是受他人影响所致,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一群人影响另一群人,导致某一股影响的力量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我们在之前学习的《助推》一书中也有提到过,观点上的助推就是我们俗称的“从众”,当前面已经有几个人发表了相同的观点时,你就更难以发表不同的声音,他们的观点会影响你,你在追求社会安全感的同时会自我洗脑,慢慢觉得对方说得也有点道理。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被这种从众心理所默默影响着。看去电影院看电影之前要先看一下豆瓣评分,出去吃饭之前要先搜一下大众点评。那些高分的电影,评价高的餐厅往往会被优先考虑。而不是考虑这部电影是否是自己真心想看,这家餐厅是否是自己喜欢吃的口味。

而商家更是时时刻刻在利用这种方式,默默地助推着他们的生意。广告中常见的“最多人选择的XX品牌”,“全球销量第一”的字眼,更有我们现在常见网红经济都是在利用大家的从众心理。

当然也有好的方面,我们常常说偶像或者榜样的力量。因为榜样得到了一些我们想得到但还没有得到的东西。我们也想得到,自然就会学习和模仿榜样。在模仿的过程也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行为模式来。

书中还提到了可以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模式来思考问题,遇到现在的时候目光放到更长远的将来来考虑问题。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早早辍学打工,就是因为他们的家庭因为贫穷而把目光放在了眼前利益,而看不到继续深造能让孩子在奖励带来更多收入。穷人的必需品在富人这里往往能轻易得到,所以他们可以把眼光放的更长远。而正是这样导致了他们下一代的差距越来越大。

所以还是多读书多思考,跟风也要有自己判断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做“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