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在即:心理咨询师教你迅速处理考生情绪,成功加分

中高考在即:心理咨询师教你迅速处理考生情绪,成功加分_第1张图片

今天这篇,关于中高考生。

家有高压考生,身为父母如何迅速、稳妥地处理其情绪。

以下是我的读者群里,一位读者提出的问题,以及我的解答。

读者群答疑,我都用语音,再转文字版,因此比较口语化,也相对生动易懂。

这篇,建议有孩子的读者都不妨一读。

好的教育都一样,触类旁通。

雨  昕:朱老师,朋友家孩子高三,昨天考试没考好,回家后像只刺猬,把所有的情绪倒在父母身上。该如何引导呢?(读者群群友提问)

Alice:我表妹现在初三,中考在即,也经常管不住情绪,冲父母发脾气,家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她。(公众号读者留言)

1

压力源

初三、高三的孩子,处在长期高压力的心理状态之下,这个时期负面情绪比较集中——咱们回想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考试前也常常挺烦躁的,尤其是面临重大的考试,比如中高考。同时,孩子从初一到高三,一共六年,这个年龄段正好是青春期——这个年龄段,也和人格发展的“第二反抗期”时间基本重合。

第二反抗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是自我成长的高速阶段。生理心理的急遽变化,让孩子感到不平衡,不适应,产生很大的内压。孩子成长的压力,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过载。

因为他的自我在高速发展,所以他有一种成人感:“我觉得我很强了,我觉得我OK的,我觉得父母说的话都不要听,他们太low了,还没有我行呢。”但是反过来呢,他其实还没有长大,没有真正独立,没能力把自己照料得很好,或一个人去打天下,他仍处在半成人状态,就像过载一样无力承担自己的自我。

成人感和半成人状态本身是一组矛盾,体现在孩子身上,就会强烈地要求人格独立,要求平等和自主,因此容易和控制自己的父母和师长产生冲突,或把情绪发泄给对方。举例来说,种子发芽,小苗破土而出,只有把上面的石头顶翻才能长出来,父母师长就像是大石头,孩子就像这个小苗。

孩子在第二反抗期当中,内压高,过载状态,很挣扎,又面临中高考这种强度高、负面情绪集中的高压力心理过程,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难免就会爆发。

再看到,这个高三的孩子,有一次考试没考好,高三考试的意义也不太同,也可能比较重要,等于又加了一个因素。刚才我们说第二反抗期,说中高考阶段,都意味着情绪高压,那么好了,再来一个试试:“没考好”。当他积累了这么多东西的时候,“没考好”这个点就可能引爆他,他其实是需要爆发的。

2

情绪出口

我们都会有情绪,我们往往一时之间又没办法改变客观事实,说马上考试成绩就变好了,立刻高考就过关了,或者说我长大了,这些都不可能。那么情绪放在这儿的时候,是需要得到宣泄的,是要找一个出口的。我们普通人经常会用最坏的出口来把我们的情绪倒掉,比方说在家里冲着父母发作了,反过来父母在外面遇到什么不开心,回来一看孩子没好好做作业,你对着他发飙了,你也是找一个情绪出口。

这种情绪出口往往都比较有安全感,比如说初三高三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在大街上揪住谁去发火去,对吧——回家跟父母发火。那么我们成人也一样,小孩子他是没好好做作业,但其实我自己刚跟客户有摩擦,或和老板不愉快,我哗啦一下把这堆情绪丢到孩子头上,都算他的。

实际上,家庭内部是一个安全的环境,我们的家人其实是安全的对象,我们知道对方不会主观故意地伤害我们,不会在客观事实上有加害行为。对抗老板我们可能被解雇了,得罪客户以后工作很难了,好了,我们跟孩子发脾气不要紧,孩子还是我的孩子。

当然,我们要意识到,这样发泄还是很伤害的,这种好像是安全感对象,好像是心理的安全区,但你长期这么发泄,到最后伤的还是自己,你把你自己安全的东西破坏掉了,不是还是受伤吗?你把最亲近的人都伤了,对方不敢亲近你,逐渐会远离,最终两败俱伤。成年人即使有意识,都很难管理自己,孩子就更困难。

咱们群友的这个小问题里头,我不太清楚这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他和父母之间是怎样一种互动模式?亲子关系如何?解决这种问题,背景资料很重要,在我们的正式咨询里,就要先了解这些,没有这些就像题目没有审清楚一样,无法有针对性的,高效的解题。

当然,在我们这个读者群里,我答疑是泛论形式,背景资料也不方便了解。作为心理咨询师,目前我无法了解他的背景资料,也就是说我无法审题审得足够清楚,但我要建议父母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孩子就是你面前的一道题目,要解题,先审题。

如果你很清晰地知道他现在身上有三个因素在作用,让他产生情绪:第一个是中高考,高压力期;第二个是他的自我,第二反抗期的反应;第三个是他考试没考好——那么他有情绪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但是他的发泄方式不良,发泄在父母头上,可是我们又很能理解,因为我们自己也经常干这种事儿么。

3

正面引导

题目审好了,父母再来处理,就容易一些。不然你会很纠结:“这孩子怎么白眼狼啊?我们对他这么好,知道你压力高,我们也体谅你了,你回来跟我们一通发作干什么?”心里很苦恼,也很受伤。等你把孩子这道题审清楚了,OK,他因为没够成熟所以他处理情绪的方案肯定也不太好。他想发泄情绪,想找到出口,但是用了很糟糕的办法。

那么我们这时候不是堵他,不是说:“你太不像话,怎么这样?”或者手足无措,暗自生气,以及无奈的小心翼翼——而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疏导他。这时候你作为父母,要有这种姿态:你是教育者,你要引导他。

怎么引导他?我比较建议父母先接纳孩子不好的状态,争取了解孩子更多情况,别上来就批评,可以先表示说:“我们能明白你,你的压力很高,这次考试也不理想,当然一次考试不理想,不等于全部,但我们能体会你的感受,你这个情绪我们也觉得是自然的,这些我们都会尽可能包容你。不过孩子我想说,你这样对我们发泄,我们觉得挺受伤的。”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父母要学会正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完整说出自己的情绪、想法。你跟孩子说:“你太不象话了,你怎么这样啊?”不如说成:“孩子,我觉得你的做法让我挺受伤的。”这两个一个意思,对吧,但你的表达方式很不同——一个是在指责,另外一个是在陈述你自己个人的感受,帮助对方了解你。并且,能够有勇气去开放你自己,很坦率地让对方了解到位,是非常棒的情绪管理示范。你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确认情绪,直面你的自我,你才能说出“我很受伤。”

接下来,要给孩子一些信任,如果是我会对孩子说:“不过妈妈相信你,相信你其实是个不错的孩子,相信你只是遇到了问题,你想把情绪宣泄出来。妈妈虽然感到很受伤,但是我相信你不会始终这么做,我也相信你自己很清楚对错。”跟孩子说到这个地步就OK了,不要纠缠,不用再多说了。

孩子他自己行为好坏,或者我们成年人行为好坏,自己心里往往是清楚的,但如果别人这时来强力地批评,我们就会急于自我保护,反弹、逆反、反抗,就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被推动到那个不好的方向去,越走越远。

但如果我做了错事,别人却说:“我理解你,不过你的行为有问题,我受伤了,就算这样,我还是信任你。”如果别人是这个姿态的话,我们反而可能会比较清醒,“哦,也是,我今天是挺糟的,别人竟然还包容我。”这样,这个孩子不太可能再继续发泄,他会开始管理自己——因为你给了他精神层面的好东西(养分),良好的示范,改进的方向,你里头也包含了批评——你让我受伤了对吧,但我信任你能做的更好,我知道你能够明白对错。

给这个东西给孩子,不用纠缠,说完就OK,也不要他道歉,也不要他认错,这些其实都不是那么必要。要让他思考,让他有所发现,发现他的自我,发现他的情绪;要让他有所领会,领会每个人之间都要互相尊重,都是有边界的;要让他学会交流,学会正面表达自我的感受。

好了,你其实很短几句话,言传身教都到位了,行了,就放那儿,就给孩子空间。你可以看到这么处理之后,他很快就从这个情绪里出来了,也可能有更好一些的、积极一些的表现,他有反思,他能够管住自己了。

4

成长自我

我推荐大家,不管孩子多大,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跟孩子这么交流,很有效。

这比那个要么就小心翼翼:“孩子高三,不能干扰他,我们其实心里也挺气的,但是只好不作声。”——绝对比这个好。把他当正常人,把他当普通人,你高三,全世界高三的人不是你一个,对吧。艰苦是艰苦,痛苦是痛苦,也要适应。这比小心翼翼好,又比什么好呢——比雷霆之怒好:“哎呀我气死了,我怎么养了你这样的,我恨不得要上去打你!”等等的,各种指责否定,各种怨恨失望,又比这个好——你看我最后还信任孩子,不失望不否定。

哪个人都会有问题,哪个人都会出问题,不出问题那都不是人。没有负面情绪,从不胡乱发泄,这都不太自然。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做得再错也有很多机会能够变得更好。我们都会做错,但是我们也都要给我们自己,给他人机会,相信人是可以变得更好的。

像刺猬的孩子,也有柔软的心。

希望我们群里,大家如果听到我今天的语音答疑,能够有一些启发,我们跟孩子之间的相处,其实挺讲究的,是有技术含量的,我们要尽可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成长我们自己。

如果你自己成长得不够好,大概我今天示范的话你背也背不得,你就是硬背,态度和表达也会不对,也无法应对更多情况,多说几句就露馅了。

教育孩子,我们先要成长自己,成长到我们能有这种认识,能够这样去理解孩子,这样去表达我们自己的感受,再引导他,就水到渠成了。

感谢我的读者群群书记周厚朴、群管惜福

她们两位长期整理群语音答疑

让我有条件偷懒


中高考在即:心理咨询师教你迅速处理考生情绪,成功加分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高考在即:心理咨询师教你迅速处理考生情绪,成功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