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史话(三):蜀王时代

成都史话(三):蜀王时代_第1张图片
铜人金面具,三星堆遗址

古蜀文明考古资料的丰富与历史记载的匮乏,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尴尬地无法同文字记录形成对应。因此,现在我们想要叙述上古时期的古蜀历史,仍然不得不依靠极为有限的古籍。至于这些古籍中的记载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还要留待人们继续探索。

西汉文学家扬雄的《蜀王本纪》,记录了古蜀王室的世系传承,原著如今已经失传,仅存后人收罗的残卷。此外,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也是一部重要资料——所谓「华阳」,指的是华山以南的地域,也就是今日的汉中以及西南地区——这本书里的《蜀志》部分,提供了古蜀文明的基本时间线索。如今我们研究古蜀历史,依靠的基本文献就是这两部著作。

据说古蜀历史上共出现过五位著名的君王,分别是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也就是所谓的「古蜀五祖」。上古时代,往往用首领的名字来称呼部族,所以他们代表的同时也是五个部族。这五个部族经历上千年的传承,逐渐发展成比较成熟的政权。直到公元前316年,崛起后的秦国大举伐蜀,为独立的古蜀历史画上了句号。

古蜀第一位有名的首领是蚕丛,他善于养蚕,被后世尊奉为蚕神。据说蚕丛的部族最早生活在成都西北的岷山中,后来他率领族人南下定居成都平原,开创了第一个古蜀王朝。文献中对蚕丛的外貌描述是「纵目」,关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认为,所谓「纵目」其实是眼睛凸出的意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造型奇特的铜头像,或许就是根据蚕丛部族的外貌特点创作的。

继蚕丛氏之后兴起的是柏灌氏,关于他的记载很少,除了名字之外人们几乎一无所知。柏灌氏之后是鱼凫氏,这个名称或许表明在当时沼泽密布的成都平原上,捕鱼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浅丘上种植农作物,并开采铜矿铸造青铜器。

从鱼凫氏开始,古蜀人同中原的接触开始见于记载。武王伐纣,在孟津会盟八百诸侯,蜀王也派兵助阵。产生于西周初年的《周易》,在坤卦中记载说「西南得朋」,有学者认为,从历史角度出发,这或许表示的是周人同蜀人等西南部族的友好关系。

鱼凫氏在西周时期衰落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岷江上游的另一个部族杜宇氏。杜宇称王之后号称望帝,建都郫(今成都郫都区)。值得一提的是,《华阳国志》说望帝又号「蒲卑」,这显然是对古蜀语的音译,而这个奇怪的「郫」字,很有可能就是由「蒲卑」一词的发音演变而来。

杜宇氏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广泛种植各种作物。蜀人的势力向北发展到汉中,向南一直辐射到云贵高原。

望帝统治末期,成都平原水患频仍,人们深受其害。传说就在此时,从楚国来了一个叫鳖灵的人,望帝任命他为国相,负责治水事务。鳖灵带领民众凿玉垒山,开金堂峡,导沱江水入岷江,终于使洪水消退。他的治水方略,预示了后世彻底解决成都平原水患的都江堰已呼之欲出。

治水成功后,鳖灵的威望迅速提高,望帝杜宇氏被迫把王位让给他,自己退隐成都平原以西的山区。后世传说他死后化为杜鹃,日夜啼血,这就是「望帝春心托杜鹃」的由来。

鳖灵称王,号为从帝,他的家族称为开明氏。开明王朝是古蜀国最强大的时期,蜀人向西拓展到青衣(今雅安),向北同秦国争锋,曾攻克秦的南部重镇南郑。这一时期古蜀国的青铜铸造水准达到顶峰,玉器和黄金制品也为数不少,存留下来大量的精美器物。

蜀王开明九世把都城从广都(今成都双流区)迁到成都,从此之后,成都便正式成为了蜀地的中心。

此后又经过几代传承,古蜀国迎来了开明十二世的统治,与此同时,北方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今非昔比。开明十二世这位贪图享乐,好大喜功的君主,即将遭遇强敌的严峻挑战。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都史话(三):蜀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