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日记雨仁读译第2125天】:“求是书院创办者并非林启?”

竺校长抗战西迁贵州日记(连载第2125天)

1945年11月9日(周五)杭州,晴,晨 18°C,午后 21°C。风力 2~3度。

        时事:英国首相阿特里(Clement Attlee)访美,在华盛顿会见杜鲁门总统。

        晨六点起。作函与振公。

        八点过,邵裴子先生(原浙大校长)来谈。邵先生今年62岁,谈风甚健,精神矍铄。近年来,收藏了龙泉北宋之哥窑、弟窑一百余件,将黄金卖出以买宋磁,可谓一癖好矣。谈及求是书院,都以为是林启太守所创办,非也!求是书院的创办人其实是浙江巡抚廖寿恒(光绪廿三年创立 ,1897),而林启创办的则是养正书塾,并非求是书院。一个省立而一个县立,有所不同。求是书院当时有内院、外院之别。陈公侠为内院学生,而邵裴子与夏元塛则均为外院学生。堵福诜较裴子为后,但后入高等学校。蒋梦麟更后。裴子后入南洋公学中院,去了美国加州的Stanford大学,而梦麟均步其后。又说蒋伯器系求是内院,而蒋百里则为外院。关于求是之掌故,前任求是职员,现住上海之陈仲恕知之最详,而堵福诜亦约略知一二。

        伯豪来,在堵福诜那里得到的吴雷川(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中国基督教激进思想家)七旬大庆《燕京特刊》,系民国廿九年十一月廿六日出版,上有陆志韦祝寿绝句:"荆棘途中老,凤凰池上人。皇天保定尔,会看九州新。"  其意应是取于陆放翁诗句"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恨不见九州同"之句。纪念刊中有雨辰著《吴雷川事略》,知其生于1870年十月廿七,祖籍钱塘县,生于江苏萧县,因其祖父为萧县知事,有两兄一姊一妹。光绪十二年十六岁时在杭州入学为秀才,第二年在北京与邵夫人结婚。自十八岁至卅五岁在清江浦,随其父。光绪十九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戊戌(光绪廿四)中进士改翰林。有侧室继母。一生困苦在这时,得力也在这时。宣统二年升翰林院编修。民国元年为教部佥事,十三年升参事,十六年辞职,十七年冬为教育部次长,十八年四月辞职。民国元年时曾被推为杭州民政厅长,不就。其很想当一县长,但未果。民国廿五年徐宝谦在江西办黎川县基督教农村服务实验区总干事,请熊式辉约他去当县长。他还想一试,因难找助手而作罢。喜与青年接触,光绪卅二年为杭州高等学校监督,终日坐办公室。学校规制很严。后来信奉基督教。民国十五年至燕京,十八年为燕大副校长。于民四年信教。生二子,长子过继他人,而次子则夭亡。

(贵州的青岩、遵义、湄潭和永兴,值得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持续七年,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弘扬西迁文化。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长日记雨仁读译第2125天】:“求是书院创办者并非林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