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区域医疗需更新思路

医药经济报

■贺昊

  天津市卫生局最新制定的《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2014~2020年)》将向社会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根据规划,该市将通过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规划安排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用地布局,打造北方医学中心和卫生健康城市。

  卫生资源总体上说是稀缺资源,倘若完全由市场化行为予以配置,在可能实现一定效率的情况下,会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的高企,因此,由行业管理部门从宏观层面对医疗资源的配置给予前置的规划和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现实的医疗行业毕竟已不仅由公立医院唱独角戏,社会资本、民营资本以及境外资本都已经要充实进来,在国内医疗服务已经存在结构分层——以公益性为特征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完全市场化的非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如何给予上述实体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地位、同等的发展空间,又如何在此基础上凸显公立医院在公益性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应该是规划及规划的制定者需要着重考虑的。

  结合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提点建议:

  从某种层面来说,区域医疗规划应该更关注基本医疗服务,由于非基本医疗服务可以通过市场予以调节和配置,区域医疗规划对其就可以粗线条的多提标准而无需太过关注具体事务。也就是说,对非基本医疗服务,规划可以多提标准、要求,而少提甚至尽量不提具体机构,比如医疗中心的规划。显然,这样的医疗机构承担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会少些,更多的应该是医疗学科技术研究、开发与实验、实践的场所。这样的医疗机构,应该允许甚至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进来,即便现在还没有非公立医院能达到标准,也要在规划中体现出“公”与“非公”地位同等,即要成为某一区域或层级的医疗中心,医院必须达致某种水平。这样做,也为已经放开的外商独资医院,尤其是国外一流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国内医疗行业的建设拓宽了生存与发展空间。规划需要传递的信息应该是:只要达到了某种水平,无论医院是何体制是何身份,都可成为某区域或某层级的医疗中心。

  在这点上,天津市的规划就显得不够灵活,5个市级医疗中心、9个区级医疗中心和8个市级专科治疗中心不仅指名道姓,而且全部是公立医疗机构,显然,规划将这5年里其他医疗机构的发展空间局限或固定死了,这样的规划,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来说的确有些不公平,也挤压了市场调节的空间,其效率与效果也可能不是最佳。

  而在基本医疗服务上,区域医疗规划就需着力在增量的预测与评估上,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对其今后几年的发展,要在规划上体现得更加细致和可行。这样的规划,对新设的公立社区卫生中心、个体申请设立的诊所才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这些机构单体规模虽然很小,但因为是基本医疗服务,市场空间有限,政府的财政资源有限,个体的承受能力有限,经不起试探与浪费,因此,一个科学的可行的医疗规划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才是科学管理或管理科学性的集中体现。在这点上,天津市的规划就显得细致程度还不够,存量与增量的划分不明显,基层医疗机构的划分半径还太粗犷,对实际的指导作用不够凸显。

  上述建议仅为个人管见。不过,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医疗行业,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今天,医疗服务需要“计划”与“市场”“两驾马车”并驾齐驱方可健康发展。作为“计划”的重要手段,区域医疗规划的作用不容小觑,如何实现规划需实现的目标,规划的制定思路以及方式方法恐怕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规划区域医疗需更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