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德高望重、玉树临风的心理师。为尊者讳,写这个故事时,我需要给他另取一个名字。可我想啊想啊,想破头也想不出比「吴益军子」更为尊贵的名字了。怎么办?那就借他用用呗。
好了,既然他跟我同名,那我就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他的故事吧。
连载中,第十九篇;上一篇:[连载·一具心理尸⑱]一个心理师通读了《弗洛伊德文集》《荣格文集》,还是没读通「潜意识」究竟是什么……
1.
我费了那么大的心思、花了那么多的金钱大老远地跑到上海来学习催眠,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希望在我今后的工作或生活中,若再遇到我说不过、打不赢、惹不起的人的时候,催眠能助我一臂之力。
比如说,一大早来到小区门口的煎饼摊前,我不是站得再靠前都没什么用嘛?别说插队会挨揍了,煎饼摊老板为照顾好自己的买卖,也会讲个公平正义。如果我把催眠技术运用得得心应手,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只要我咳嗽一声,排在我前头的一个个脑袋就会自动地给我让出一条道来,而那老板也瞬间就忘掉了先来后到的规矩,立马给我摊起了煎饼,还不由分说地给我多加一个蛋。
比如说,我啃完煎饼不就有力气抢先挤上公交车了嘛,在车上我不是看中了一个姑娘嘛,那姑娘不是自顾自地看着窗外不搭理我嘛?如果我把催眠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只要我弹一个响指,就能在那姑娘的脑子里造出一个甜美的幻觉来。在那个幻觉的蛊惑下,她含羞带笑地扭过头来,跟我深情对视,还主动搭讪我、挑逗我、撩骚我……
比如说,勾搭完妹子,心满意足地进了工作室,跟那个让我有些不痛快的来访者对坐在沙发上。这家伙不是自以为读过几本心理学书籍,就一直挑战我嘛?如果我把催眠技术运用得出神入化,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只要我倒数三个数就能让他进入催眠状态,帮助他尽快放下防御和抗拒,早一天把他给治服帖了,我也就能早一天把他给摆脱了。
想到这种种好处,开课的那一天我起了个大早,早早地就进了教室,迫不及待地要上课了,也一并候着我那一众久违了的初级班同学——算来,这一别已有半年多了。
在初级班的课上,我们十来个人一起学习了粗浅的催眠放松技巧,以及一个能震(蛊)撼(惑)人心的催眠术——钢板人桥。摸着良心讲,我觉得那几天的课就跟闹着玩似的,怪没意思的!
既然第一阶段的课程那么没意思,为什么这次课我又颠颠地跑过来了呢?因为第一阶段的课程是有关催眠术的,很粗浅,而第二阶段的课程则关乎催眠治疗,有点料。
我觉(希)着(望),这次课应该会有意思一些了,或者说,会有用一些了吧?!
2.
可能不少人不知道的是,催眠术和催眠治疗压根就是两回事,尽管它们都运用了共通的原理。
这个原理是什么呢?有人曾用两句话归纳了:一是,人在恍惚状态下可以产生很多奇妙的解离体验(自己看自己多半就像在看一个「他人」一样);二是,人在恍惚状态下是很容易被暗示的(不经过分析批判就盲从、附会地接受了)。催眠的种种神奇,都跑不出这两句话去。
催眠术的实质是一种舞台表演的形式,与魔术表演最为接近。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没有几个人会相信魔术师真的具有什么了不起的魔法。但魔术师在舞台上的任务,就是运用种种魔术技巧,创造出一个个能「欺骗」人的效果来,让观众真地,哪怕是短暂地「相信」确有魔法的存在。
若搁在过去,魔术师创造出来的效果足以令普通人奉为神明,但在今天也就只能追求一瞬间的震撼了。观众无论怎样的目眩神迷、心神摇动,坐那也会想:都是假的,等下就到网上找揭秘视频去。
相比于技法纯熟的魔术表演,心理学的发展实在是太落后了。所以今天的人们看到舞台上表演的催眠术,大部分都还吃不准是否真有其事,往往想的是:也许是真的呢,毕竟心理学是一门非常神秘的科学。
催眠除了可以应用于表演,也可以应用于医学领域,比如有的地方就用催眠来实施麻醉,甚至无痛分娩。在医学方面最常见的应用,就属催眠治疗了。我这次出行,拐着弯地来上海,不正是为了学这个吧!
就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来说,催眠治疗师若想做催眠术表演,或者催眠术表演者想做催眠治疗,都是隔行如隔山。
它们之间的不同,一如心理学者李松蔚在文章里写的:在催眠治疗中,临床心理学功底、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以及对案例的概念化是最主要的,讲究的是在一对一的治疗关系中,如何运用催眠原理更快地达到临床目的;而对催眠术表演者来说,舞台表现和临场判断才是基本功,之后才是对催眠原理的掌握和应用。
也就是说,地基上的高楼看上去虽然很相似,但地基却扎根在了极为不同的地方。
3.
催眠治疗要用到恍惚状态,而恍惚状态和解离体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离体验一直是神秘主义的源泉:解离性遗忘、解离性迷游症以及多重人格都属于这个范畴,这是悬疑作品最为钟爱的主题。所以很多人看催眠治疗的故事,都觉得惊心动魄,好玩得一塌糊涂。
其实,这方面的现象即便在临床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仍属于未被开发的盲区,大众所接触到的故事大多是小说家或电影编剧们的附会和巧思。也就是说,在现实情况中,绝大部分的催眠治疗都不可能到得了那么玄乎的程度。
如果你有机会作为一个旁观者,观摩现实中的催眠治疗的话,你会觉得那没什么神奇的,即便在整个恍惚状态中,你多半会以为那只不过是一种深度的放松而已。直到最后改变发生了,可能你都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只是隐隐地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在这儿我要特别大声地讲出来的是,虽然恍惚状态常常会伴随着一些轻度的解离体验,但如果解离体验到了一定的强度,多半就成了解离性的症状,而这往往是极为不妙的兆头。
「催眠的体验,本应是安全、慵懒、舒适,和无所用力的(如你听音乐听得意醉神迷时),而在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则会变成隔离、茫然、空洞,和失去生命力的(如你被噩耗震惊得失神呆掉时)。」还是李松蔚老师讲得好,「假如解离症状真的被催眠诱发出来了,那并不是因为催眠师有多牛,而是因为受术者本身有病理基础。」对于这个观点,我实在是不能同意的更多了。
那么,解离性的症状发作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谁也说不清。被催眠者可能变得更顺从,任人摆布,也有可能会奇峰迭起,脱离掌控。但不管怎么样,唯一可以确定的结果是,这一切都会让催眠看似更加奇诡,不可思议了。
想说,如果在催眠状态中,被催眠者表现出解离性的症状,都应该作为一桩意外事故来处理,立刻解除暗示、终止催眠,并且建议被催眠者接受心理治疗——最好不是催眠治疗,因为催眠有诱发症状的危险。
4.
尽管催眠暗藏了那么大的凶险,但在这次课上,我们的催眠治疗师还是让我们观摩了一个催眠治疗的案例——好大的胆子。
案主是个来自北方的女生。在她读初中的年纪,曾被父亲送到一个男性朋友家里,留她一个人在那儿学小提琴。结果那个小提琴老师多次猥亵她,还威胁她不能告诉任何人。她害怕了,一直不敢跟别人讲这件事儿,每次去学小提琴都痛苦不堪,以致成年后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
在治疗中,催眠治疗师对那个女生进行了深度催眠,领着她回到当初被猥亵的情景中。
女生一回到曾经被猥亵的情景中,面对记忆深处的那个男人,就显得非常激动——她的拳头攥得紧紧的,身体也跟着轻微地抖动了起来;嘴角的弧度越勾越大,估计靠近了都能听到她咬牙切齿的声音。
治疗师让她想象身边有一些自卫的工具,比如落在了餐桌上、伸手就能够着的擀面杖,继而引导她操起擀面杖反复「暴打」那个欺负她的男人。我就亲见,她不停地重复打人的动作,直至筋疲力尽。
后来,在催眠指令的暗示下她的情绪渐渐地平复了下来。治疗师进而在深度催眠的状态中对她进行认知治疗,暗示她:那是她生命中一段非常艰难的经历,了不起的是,她已经安然地闯过来了;那段经历就好似她在书本里读到了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故事,故事已经读完了,是时候翻篇了……
最后,借助一段轻柔而又充满磁性的声音,女生被「唤醒」了,结束了这一次的催眠治疗。
其实,在被催眠的时候,女生是有意识的,事后她也记得当时想象打人了,也知道事实上她并没有真的打了那个人——只是利用「想象打人」,释放其压抑已久的负性情绪,并在她潜意识里植入了一个观念——这是她的过去,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情绪已经得到了处理,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据那个女生讲,经过多次深度的催眠治疗后,她再回忆起过往的创伤时,心情也越来越平静了!
5.
看到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温柔贤淑的女生都能突破自我设定,做出疯狂的暴打他人的动作来,可能就会有人要问了,那能否借助于催眠技术,让一个人干出杀人的勾当来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愿意做某件事情,那你把他哄骗进催眠状态中,他依然是不愿意去做的。也就是说,如果被催眠的这个人根本没有杀人的欲望和动机,那在催眠状态下他也断然做不出杀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来。
问题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呢,这里是有漏洞的。要不然,国内外就不会有那么多关于催眠来访者的负面报道了。
比如说,当你被深度催眠了,有人将我结结实实地绑缚在你跟前,一并堵上我的嘴,不让我发出一丁点儿的声音。这时候呢,边上的人暗示你,说你面前立的是一个稻草人,并给你下了一道指令:慢慢拿起桌子上的水果刀,轻轻插进稻草人的身体里……
也就是说,在被催眠的状态下,你完全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行凶了,尽管你本性是个特别天真、特别善良的人。
经过这样一番巧妙绝伦的设计,催眠是不是就特好玩了?不过研究这个一点意思也没有的,你想呀,谁有事没事老想着干那杀人的勾当呀?至少我肯定不会!不过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有事没事催眠一下身边的那个谁谁谁,看他跳个脱衣舞还是挺有趣的。
看来,我很有必要开动一下我的脑筋,设计出一个想让谁跳脱衣舞就能让谁跳脱衣舞的催眠方案来。
6.
其实呢,相比催眠谁谁谁让他大跳脱衣舞,还有更为有意思的事呢,那便是催眠谁谁谁让他回到他的「前世」去。在这次课上,就有一个同学在年龄回溯催眠中径直回到了她的前世。
据那位同学讲,前世里的她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农村里,自己还是个十多岁的小女孩。她留心观察了一下周边的环境,看样子她的父亲才刚刚过世,因为她看到她和她的母亲正在父亲的遗像前伤心地哭泣着。她从自己的衣着打扮上判断,那大概是二十世纪初。催眠大概做了半个多小时,当中她还看到了其他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
那位同学还说,有一阵子她胸口一直隐隐的痛,在催眠中她又一次感受到了那个不可名状的痛楚——正是她跪在父亲的遗像前十分痛苦地哭泣的感觉。很神奇的是,做完那次催眠之后,她胸口的那个隐隐的痛就再也没有了。
此后三两天的课程中,每当她想到十分疼爱她的前世的父亲(她和她今世的父亲感情很淡薄),她的心情就特别复杂,还独自哭了好多次。
有了一次这样的体验,她似乎对探究前世的生活有些上瘾了。回到家她就好多次地借助催眠音频,做自我催眠。不过,她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去寻找前世,而是带着今世遇到的一些问题去寻找答案的。有趣的是,大部分的答案她都能找到!
可奇怪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催眠状态下回到前世的,更别说栩栩如生的前世回忆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有调查发现,在那些有前世回忆的案例中,绝大多数的人在前世都死于非命——死于谋杀或者意外,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平平淡淡地、可以预见地死在床上。这似乎给「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前世回忆」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点线索。
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地死去了,这样会有某种机制(比如「孟婆汤」)抹去了前世的记忆,然后再投胎转世,而那些意外死亡的人因为是「意外」,这个机制就被破坏了,以至于出生以后还保留了前世的记忆。
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假说——可能一般人死了之后并不会转世,只有那些由于某种未尽之事一心想要再回来的人才会转世。但我查遍了资料,也没有发现任何记载说,这些所谓转世过来的人有什么报仇之类的行为。
写到这,像我这样的俗人更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前世的作为对今世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我这辈子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我的下辈子生活得好一点呢?
7.
在我还没思考出个结果来的时候,就看到好几个同学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她们在自我催眠中回到前世的体验。我眼红她们在前世里过得有滋有味,忍不住也要给自己做一个年龄回溯,去我的前世探一个究竟了。
连载中,第十九篇;下一篇:[连载·一具心理尸⑳]一个心理师在前世催眠中,一眼便望见了生命的源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