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微信群都是一个江湖

每个微信群都是一个江湖_第1张图片

八年前我上高中,还每天晚上捧着诺基亚手机给小芳发短信。电话费遇上爱情,就变成了粪土。

情到深处,一句我爱你也要拆成三条短信来发送,以表明我说出的我爱你是多么的有深意,远不是一条短信所能承载的。

当初的一条条短信,和一封封来往的情书,织成了一张大大的网,把我俩网在里面。

直到后来微信出现之后,仍然心心念念以前的懵懂和确幸。

2012年-2014年间,微信用户爆炸式的增长,摇一摇、朋友圈在校园里风靡。大家交朋友的方式也从以前互换电话号码,变成了扫一扫加微信。

后来,微信推出了群聊的功能,江湖出现了。

1

群聊是邀请制,也就是说我可以不经过你同意就拉你进群。小芳就是个拉群狂魔。

舍友之间拉个群、老乡之间拉个群、今天大家一块出去农家乐拉个群、农家乐喝醉的拉个群...

这些我都无所谓,毕竟和我关系不大。不过让我感到莫名其妙的是,我们两个之间她还要拉个群,还命个名叫“我是老大”,对这种宣示主权的行为,我当然是不能纵容的。

纵容只会让这些人更加的蛮横骄纵,她扯一下我的衣服,我若不为所动,下一步她就会把我扒光,甚至骑到我身上。我们不好战,但也不畏战。

但是反击也要讲究策略,冲动是莽夫所为。如果只图一时之快退出这个群,惹她生气不说,连我新买的键盘也要不保。

所以,我想到了从一个诡异的角度进行反击。

我在群名后面加了一个“姐”字,这样就从上下级关系,变成了亲人关系。而且她有一个弟弟,对“姐”这个字会有特殊的共鸣,所以她肯定不会对我的这种行为产生抵触,甚至还会在心中窃喜以后可以叫我弟弟了。

接下来的情节不出我所料,她整天恬着个脸叫我弟弟,我倒乐的答应,因为我本来年龄就小她一岁。

可是她永远也不会想到,五个字中,中间的字会那么显眼。

2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渐渐不只是年轻人的专用聊天工具了,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们加入到微信圈子里来。

父母辈对家庭有更强的归属感,所以他们召集亲戚朋友拉了一个个微信群,有的叫“幸福一家人”,有的叫“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进群就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也有的叫“王家大楼”、“李家大楼”,这种一看就知道是个有梦想的家族。

家人群里聊天内容也无比亲切,“大姨,今天赶集买了什么?”,“二大爷,今天没去遛弯啊?”。因为大家都用语音,出门在外的时候,打开这个微信群,就能找到家的感觉。

群里面大家都用自己的名字,这是让我很困扰的地方,因为我实在分不清“桂芬”是大姨还是二姨,“翠花”是大表姐还是二妗子。

有次我妈拉我进到一个微信群里,我发现我除了我妈之外,一个也不认识。我在里面潜伏了很久,我发现他们自己互相也认不出,直到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外号,大家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二舅啊,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你叫XXX”。

现在的时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的各种内容林林总总,这对长辈们的筛选能力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前脚看到一篇《转疯了,西瓜还可以这样吃!》,后脚又看到《震惊,西瓜这样吃可以致癌!》,吃还是不吃,这就成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

捧着西瓜的我,陷入了沉思。

前一篇说的是吃西瓜的方式,以这种方式吃西瓜非常美味,但并没有说这样吃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所以这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后一篇则侧重于结果,以这种方式吃西瓜,会导致癌症,用结果来定义吃西瓜这一行为的对错,所以这属于结果论的范畴。

但美味是确定的,致癌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仍然选择吃。

3

进入工作岗位,为了方便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有了部门群、小组群,我们称之为大群。

同样的,也是为了方便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有不含部门主管群,组长不见了群,我们称之为小群。

通常,大群中聊得是“主管,这次策划方案太牛了,真是完美”,小群中聊的是“主管是脑子有洞吗?一脸没进化的猩猩样,蠢得可以。”。一般情况下,大家都相安无事,大群溜须拍马,小群吐槽大会。

但是一旦出现了一个猪队友,这种小群就可能会整个垮掉。这种猪队友通常表现为:喜欢抖机灵。

比如,大家正在开心的在小群里吐槽主管,突然猪队友发了一句:大伙你们说主管知道我们私底下叫他猩猩吗?意欲一石激起千层浪,猛带一波节奏。然而车技不好又喜欢飙车,注定会死的很惨。

事实就是这句话发到了大群里。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群里热闹起来,两分钟之内刷了几百条聊天记录,确保主管看不到那句话为止。

而后大家又多了一个没有主管和猪队友的小小群。

4

微信群中,有干货大神,有智障白痴,也有路人甲乙丙丁;无论优秀还是平庸,我们都是江湖的一份子。

少年,我看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奇才,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我这有本秘籍,见与你有缘,就十块钱卖给你了!

每个微信群都是一个江湖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微信群都是一个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