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测试体系建设 四 流程

黑盒测试体系建设 四 流程_第1张图片
目录

1. 产品阶段和测试轮次

想象你在桌上展开世界地图,可以通过经纬度快速定位当前的位置。在产品研发和测试进程上,也需要一个能在产品路线图上快速定位当前位置的方法。我觉得定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产品阶段和测试轮次,二是通过版本号。这两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配置管理。具体可以参考PMP里关于配置管理的说明。

先说阶段和轮次。

黑盒测试体系建设 四 流程_第2张图片
阶段和轮次

打个比方,有个产品定义了四个阶段代号,Alpha专注UI,Beta专注功能,Master专注集成,Release代表发布版,每个阶段两轮测试,通过阶段和轮次就可以定位任意位置,比如Alpha阶段第二轮测试,Master阶段第一轮测试。跟版本号相比,阶段和轮次能让人更直观地了解当前的研发和测试重心是什么。比如在Alpha阶段第二轮测试,经过Alpha一轮后,UI设计和UI框架已经没什么问题,此时会关注更细节的东西,而且不会太在意功能上的缺陷,甚至看到了功能缺陷,也不会提出来。这是测试生命期管理很容易忽略的地方,就是测试轮次既没计划也没重心,胡子眉毛一把抓,拿到东西就动手测。

再说版本号。

版本号的本质,就是把轮次的概念直接反映在代号上,而不再单独描述。跟上面相同的例子,通过版本号描述可能就成了A1,A2,B1,B2,M1,M2,R1,R2等。

2. 传统测试流程

既然讲到测试流程,就不得不提V模型和W模型

黑盒测试体系建设 四 流程_第3张图片
V模型
黑盒测试体系建设 四 流程_第4张图片
W模型

我们在CMI基本上是按V模型在走。如下:

黑盒测试体系建设 四 流程_第5张图片
CMI的开发测试流程

传统流程中测试计划很重要。但是测试计划里的时间点其实不太重要,因为测试计划的时间点是跟随开发计划的。真正重要的是对测试轮次的定义,对准入准出条件,轮次启动和关闭的定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跟开发计划一样,测试计划是一份动态文件,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千万不要试图追赶计划,或者遇到变更后放弃更新计划。

测试memo,是非常棒的实践。可以把它当做测试日报吧,选择性的包含缺陷个数/状态分布图,缺陷个数/模块分布图,缺陷个数/等级分布图,当前轮次覆盖率数据等。当测试轮次启动后,每天一份memo发给相关干系人,不花什么精力,却能给PM和PO非常好的体验和数据支持。

测试轮次的启动和关闭一定要有明确的声明

3. 敏捷测试

我没参与过敏捷测试,不过很想尝试。下面是一些肤浅的理解。

不一定非要基于敏捷开发,但至少也需要开发生命期的支持。越是偏向瀑布模型的开发生命期就越不适合,比如纯瀑布,生鱼片,子瀑布等。相反像渐进原型,阶段交付,渐进交付,螺旋模型等都比较适合尝试敏捷测试。

用户故事备注,代替测试用例设计和管理。这是我特别希望在工作中实践的点。因为测试用例是个很鸡肋的东西,但是你又需要做测试用例的设计。我们在CMI的做法是用导图做用例设计,而不真正写用例出来。跟故事备注就很相似了,比起传统测试流程,故事备注是动态的,而且是前置的,更有利于减少非一致性成本。

小型里程碑与每日构建。无数次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家常规理解的进度是虚假的。敏捷宣言的原则说,可工作的软件是进度的首要度量标准。这也是我们在项目一部和CMI发现的现象。可工作的软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保证,比如持续集成,每日构建,小型里程碑,敏捷测试等。

关于自动化。似乎谈到敏捷就要谈自动化,我的观点是,当手动测试都没有裁剪出一套恰当的方案时,试图做自动化很难有好结果。我们15年左右折腾了一个基于Appium的UI自动化的方法,技术可行性已经验证通过,但是最终都没有放到项目里应用,因为真的不适合。

上一篇:黑盒测试体系建设三 | 规范

下一篇:黑盒测试体系建设 五 | 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盒测试体系建设 四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