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小心心记得关注我哦!!
进入正文
全文摘要
描述符descriptor,是python语言的重要特性,上上一个系列文章专门讲解python高级编程系列之装饰器decorator,从英文上看起来它们还的确有那么一点点像,不过它们确实也是有关系的,后面会讲解到。本次系列文章将带各位小伙伴深入详解python描述符descriptor,鉴于我自己的文章风格,我会和前面的文章一样,依然从它的诞生背景开始,到它的深入应用,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重新声明,python高级编程——描述符descriptor系列文章一共分为上、中、下、补充篇,本文讲解上篇,后续会陆续更新系列文章哦,请记得持续关注哦!文章偏长,阅读全文约30min。
上篇请参考:
全文目录
01 从python对象的__dict__属性开始说起
1.1 类属性or实例属性
1.2 子类属性or父类属性
1.3 python对象的__dict__属性
02 python属性优先级的实验验证
2.1 简单的实现代码
03 python的“属性拦截器”
3.1 __getattibute__魔术方法
3.2 __getattibute__方法的升级实现
3.3 __getattibute__方法的使用陷阱
3.4 __getattibute__方法实用总结
04 python高级编程——描述符descriptor(中篇)(预告)
python描述符详解(上篇)
python的描述符descriptor,这是属于python高级编程的一些概念和实现方法,可能有很多的小伙伴还并没有用到过,甚至每听说过,但是在Python的面试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究竟什么是python描述符,有什么作用,使用有什么意义,它的诞生背景是什么,很少有文章专门介绍这一块,有的文章介绍的太过粗浅,以至于看过之后依然不能够理解描述符的本质。鉴于此,我寻思着出一期专门讲解python描述符的系列文章,跟前面的python装饰器系列文章一样,因为涉及到的内容偏多,本文依然是分为上、中、下、补充篇四个系列部分进行讲解,本文是第一篇——上篇,介绍Python的对象的属性访问优先级与对象属性的简单控制(属性拦截器)。
01
从对象的__dict__属性开始说起
声明:本文所采用的面向对象设计并不是十分严格,所以很多可能觉得面向对象的设计不合理,本文仅仅借助简单的示例讲清楚一些python的语言特性。
我们都知道,在Python的面向对象里面,他的灵活程度是比其他语言更加灵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下几点:
(1)python面向对象中,类属性,我既可以通过类名访问,也可以通过实例访问(这与C#不同,C#的静态属性只能够通过类访问,不能够通过实例访问)
(2)python中的类方法(@classmethod装饰的方法),我也可以通过类名访问,也可以通过实例访问(这与C#中的静态方法也不一样)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代码如下:
class Animal:
name='老虎'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def eat(self):
return '我需要吃东西!'
@classmethod
def sleep(cls):
return '我需要睡觉'
a=Animal('老虎',5) #构造对象
print(a.name)
print(a.age)
print(a.eat()) #实例访问实例方法
print(a.sleep()) #实例也可以访问类方法哦!
#----------------------------------
print(Animal.name)
print(Animal.sleep())
上面的运行结果为:
老虎
细心的小伙伴应该发现了一个问题,在Animal中我定义了两个属性name,一个是类属性、一个是实例属性,这里因为这二者的值都是“老虎”,我没有办法辨别,a.name 到底是输出的类属性还是实例属性啊,如果我们改一下,改成如下:
a=Animal('狮子',5) #构造对象
print(a.name)
发现运行结果为:
狮子
得到的结论是,a.name 访问的是实例属性。那到底怎么判断呢?通过我的__dict__属性去判断。
先看一个例子,代码如下:
class Animal:
name='老虎'
def __init__(self,name='老虎',age=5):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def eat(self):
return '我需要吃东西!'
@classmethod
def sleep(cls):
return '我需要睡觉'
class Dog(Animal):
#name_='小狗'
def __init__(self,age):
self.age=age
d=Dog(8)
print(d.name)
print(d.age)
运行结果为:
老虎 #说明子类继承了父类的类属性
8
这里通过两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两种关系
关系一:类成员与实例成员的关系(包括属性和方法这两种成员)
关系二:父类和子类的关系
那这二者具体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先告诉你答案吧!
对于关系一而言,实例是可以访问类的成员的,但是类不能访问实例成员;对于关系二而言,子类继承父类的类成员和实例成员。
上面的两个例子所反映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属性的优先级问题”,即什么样的属性优先访问。
Python一切皆对象,故而都有__dict__属性,包括对象实例、函数、类本身。我们可以通过对象的__dict__查看,它返回的是一个字典对象,对于下面的代码,
class Animal:
name='老虎'
def __init__(self,name='老虎',age=5):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self.weight=200
def eat(self):
self.height=100
return '我需要吃东西!'
@classmethod
def sleep(cls):
return '我需要睡觉'
class Dog(Animal):
def __init__(self,age):
self.age=age
a=Animal()
d=Dog(8)
print(Animal.__dict__.keys())
print(a.__dict__.keys())
print(Dog.__dict__.keys())
print(d.__dict__.keys())
运行结果为:
dict_keys(['__module__', 'name', '__init__', 'eat', 'sleep', '__dict__', '__weakref__', '__doc__'])
dict_keys(['name', 'age', 'weight'])
dict_keys(['__module__', '__init__', '__doc__'])
dict_keys(['age'])
由此可见,实例a最先直接访问的属性就只有name,age,weight,并不包含类属性name,我们可以这么,name、age、weight是属于a的,但是类属性name是不属于a的。
那么,对象对属性的访问到底遵循怎样一个优先级呢?先告诉你答案!
①.实例属性
②.类属性
③.父类的类属性
④.__getattr__()方法(访问一个不存在的属性的时候发生的行为)
注意:这里的优先级只是最基本的,没有涉及到任何的属性设置和属性控制,后面还会讲到属性的优先级。
02
属性优先级的实验验证
根据上面的描述,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总结
对象属性的访问优先级顺序为:(这只是暂时的哦)
①.实例属性
②.类属性
③.父类的类属性
④.__getattr__()方法
03
python的“属性拦截器”
概述
我们经常看见下面的一些魔术方法,比如__getattribute__、__getattr__、__setattr__、__delattr__,那么他们每一个函数代表什么意思呢,在什么样的使用场景下使用呢?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使用这些方法有什么意义?本系列文章都将一一讨论,但是,限于篇幅,本文只讲第一个__getattribute__函数。
当一个属性被访问的时候发生的行为,称之为“属性拦截器”。其实这是对属性的一种高级控制,我们也常称之为“为属性绑定行为”。
Python中只要定义了继承object的类,就默认存在属性拦截器,只不过是拦截后没有进行任何操作,而是直接返回。所以我们可以自己改写__getattribute__方法来实现相关功能,比如查看权限、打印log日志等
Python的属性访问方式很直观,使用点属性运算符。在新式类中,对对象属性的访问,都会调用特殊方法__getattribute__。__getattribute__允许我们在访问对象属性时自定义访问行为,但是使用它特别要小心无限递归的问题。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class Animal(object):
run = '我会跑'
def die(self):
return '我会死'
class Dog(Animal):
color='Blue'
def __init__(self, name,age):
self.name=name
self.age = age
# 重写__getattribute__。需要注意的是重写的方法中不能
# 使用对象的点运算符访问属性,否则使用点运算符访问属性时,
# 会再次调用__getattribute__。这样就会陷入无限递归。
# 可以使用super()方法避免这个问题。
def __getattribute__(self, key):
print('调用了__getattribute__属性')
return super(Dog, self).__getattribute__(key)
def sound(self):
return "汪汪汪"
dog=Dog('泰迪',4)
print(dog.name,end='\n------------------------------\n') #调用实例属性
print(dog.age,end='\n------------------------------\n')
print(dog.color,end='\n------------------------------\n') #调用方法属性
print(dog.run,end='\n------------------------------\n') #调用父类的类属性
print(dog.sound(),end='\n------------------------------\n') #调用实例方法
print(dog.die(),end='\n------------------------------\n') #调用父类的方法
运行结果为:
调用了__getattribute__属性
泰迪
------------------------------
调用了__getattribute__属性
4
------------------------------
调用了__getattribute__属性
Blue
------------------------------
调用了__getattribute__属性
我会跑
------------------------------
调用了__getattribute__属性
汪汪汪
------------------------------
调用了__getattribute__属性
我会死
------------------------------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访问对象的实例属性、类属性、父类的类属性、对象方法、父类方法,总是需要先过__getattribute__着一关的,即如果定义了__getattribute__魔法方法,他总是优先调用,要不怎么称之为“属性拦截器”呢。
事实上,关于__getattribute__的重写,并不是一定要按照上面的格式,他可以有更加灵活的方式去实现的,上面的拦截方式太简单了,不管我做什么都是打印同样一句话,这很没特点,我要使得调用不同的属性,显示不同的信息该怎么做呢?比如我也可以这样,将上面的__getattribute__函数体重新定义如下:
def __getattribute__(self, key):
if key=='name':
print('name属性被调用了')
return super(Dog, self).__getattribute__(key)
elif key=='age':
print('age属性被调用了')
return super(Dog, self).__getattribute__(key)
elif key=='color':
print('color属性被调用了')
return super(Dog, self).__getattribute__(key)
elif key=='run':
print('run属性被调用了')
return super(Dog, self).__getattribute__(key)
elif key=='sound':
print('sound方法被调用了')
return super(Dog, self).__getattribute__(key)
elif key=='die':
print('die方法属性被调用了')
return super(Dog, self).__getattribute__(key)
else:
print('调用了__getattribute__属性')
return super(Dog, self).__getattribute__(key)
def sound(self):
return "汪汪汪"
dog=Dog('泰迪',4)
print(dog.name,end='\n------------------------------\n') #调用实例属性
print(dog.age,end='\n------------------------------\n')
print(dog.color,end='\n------------------------------\n') #调用方法属性
print(dog.run,end='\n------------------------------\n') #调用父类的类属性
print(dog.sound(),end='\n------------------------------\n') #调用实例方法
print(dog.die(),end='\n------------------------------\n') #调用父类的方法
print(dog.height,end='\n------------------------------\n') #调用一个不存在的属性
运行结果为:
name属性被调用了
泰迪
------------------------------
age属性被调用了
4
------------------------------
color属性被调用了
Blue
------------------------------
run属性被调用了
我会跑
------------------------------
sound方法被调用了
汪汪汪
------------------------------
die方法属性被调用了
我会死
------------------------------
调用了__getattribute__属性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显示没有定义height属性。
注意:没一个条件分支一定要返回父类的__getattribute__方法哦,如果没有返回,会发现虽然打印了相关的提示信息,但是并没有返回属性或方法的值,而是返回的一个None。
def __getattribute__(self, key):
if key=='sound':
print('sound方法被调用了')
return self.sound()
else:
print('调用了__getattribute__属性')
return super(Dog, self).__getattribute__(key)
def sound(self):
return "汪汪汪"
比如改成如上代码:上面的代码运行并不会出现预期的结果,即
sound方法被调用了
汪汪汪
为什么呢?因为调用self.sound()方法的时候一定会先调用__getattribute__方法,然后__getattribute__里面又调用sound方法,然后又调用__getattribute__方法。。。。。。如此递归循环下去,而且没有退出机制,直到程序崩溃。
(1)一定要在每一个需要访问的属性里面设置返回值,否则会返回None,一般有两种做法:
即:return super(Dog, self).__getattribute__(key)这种形式或:return object.__getattribute__(self,key)
即返回父类的__getattribute__方法。
(2)不要再在__getattribute__方法的定义内部显示使用self.成员 这种方法,这样可能会造成无限递归,导致系统崩溃。
04
“描述符”下篇预告
下一篇预告:
下面篇文章的重点是python类中属性访问、修改、删除的控制方法:
限于篇幅,关于python高级编程之描述符descriptor系列文章的第一篇预热就到这里,在本文还没有真正涉及到python的描述符,按照我一贯的风格,这里只是介绍python面向对象中属性的访问优先级,属性的控制等基础知识,关于python描述符,欢迎继续关注哦!
有兴趣的小伙伴持续关注哦!
推 荐 阅 读
2018/12/07
Friday
小伙伴们,如果你耐心的看完了关于python描述符的系列文章(上篇),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是不是对python复杂的属性访问搞得有点模糊不清?没关系,后面还有更加模糊的,不过没关系,当你静下心来,认真看完本系列文章,我相信一定会大有收获的。欢迎小伙伴们继续关注和支持。如果你有需要,就添加我的公众号哦,里面分享有海量资源,包含各类数据、教程等,后面会有更多面经、资料、数据集等各类干货等着大家哦,重要的是全都是免费、无套路分享,有兴趣的小伙伴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