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长时间刷手机会导致失明吗?

夜晚长时间刷手机会导致失明吗?_第1张图片 夜晚长时间刷手机会产生一系列慢性疾病,如睡眠障碍、肥胖、糖尿病、抑郁症等。(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 3432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 夜晚长期刷手机会扰乱人的生物时钟,造成各种病症,同时有可能伤及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并最终导致失明。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张田勘

责任编辑 | 朱力远


1

智能手机眼盲症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中国人至少有2/3使用手机并上网,而且很多人是刷手机到深夜或彻夜刷手机。不过,网上流传的一则消息则让整天刷手机的人惴惴不安:惊叹!晚上熄灯后千万不要再看手机,黑暗中对着手机30分钟以上,会造成眼睛黄斑病变、视力极速恶化甚至失明。
其实,最先发现晚上使用手机导致失明的并非是黄斑病变,而是源于黄斑内和周边的两种视觉细胞受到不同的抑制而产生的。这种眼睛失明被称为智能手机眼盲症( 也称暂时性手机失明或瞬态智能手机失明 ),首先在英国发现和确诊。
2016年6月初的一天,伦敦摩尔菲尔德眼科医院的戈登·普朗特( Gordon Plant )医生接诊了一位22岁的女性病人,由于为病人保密,暂称为病人A。后者主诉其有过几个月的短暂的失明。之后几天,又有一名40岁的女性( 称为病人B )来求医,称自己的眼睛曾好长时间看不清东西。她们也都担心是否为脑卒中的前兆,而脑卒中急救不当,短时间内就会丧命。
她们的情况都是在晚间刷手机后就会出现短暂的看不清室内物体的情况。两位病人很不安,询问普朗特医生她们是否会失明。起先,普朗特医生怀疑她们是否为脑部和眼部供血不足引起其短暂失明,据此为她们做了详细检查,包括对头颈部的磁共振成像( MRI )扫描和心脏检查。但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后来普朗特医生对她们详细问诊后发现了蛛丝马迹。在被问及在失明前的一段时间是在干什么时,病人A和B都说,她们好好地躺在床上,只是关了灯在黑暗中看手机。在问到她们刷手机的方式时,两人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做法,只用一只眼睛看智能手机,另一只眼睛被枕头覆盖。
普朗特医生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她们在晚上刷手机时,一只眼捂着,适应了黑暗,另一只眼睛看着手机屏幕,有光线甚至是强光,因而适应光亮。当放下手机时,她们看手机的眼睛就看不见了,因为看手机的眼睛从明适应到暗适应需要花费几分钟的时间。
明适应是眼底视网膜上的视椎细胞在发挥作用,这类细胞主管强光下的视觉和辨别色彩,另一种细胞是视杆细胞,主要在暗光情况下发挥作用,没有色彩识别功能,称为暗适应。所以,一直看手机屏幕的眼睛从视椎细胞的明适应功能转化为视杆细胞的暗适应功能,需要好几分钟时间,所以会短暂失明。
后来,这种一只眼适应了黑暗环境,另一只眼( 看手机的那只 )适应高分辨率屏幕发出的亮光后出现的短暂失明现象就称为智能手机眼盲症( TSB )。而且,普朗特医生和其他一些眼科医生认为,这种情况并不严重,只要用双眼刷智能手机,就不会出现这种短暂失明;即便出现这种短暂失明,最终也是无害的,且很容易避免。
2

“数码眼疲劳”


2017年1月,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梅奥诊所也诊断了一名58岁的女性患智能手机眼盲症,而且她是在经历了两次短暂性右眼单眼视力失明后才就诊的。患者每次在清晨醒来后都躺在床上,并使用智能手机大约10到15分钟。除了手机屏幕发出的光亮外,她没有使用任何其他光。但是,她起床后,右眼( 看手机的眼 )的视力突然变黑约15秒钟,然后在一分钟后又恢复原状,在这个过程没有产生任何痛苦。眼科医生在讨论时提醒,这种情况最容易产生误诊,以为患者患血管或炎症性疾病,或者是多发性硬化症( MS ),并导致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不过,也有一些眼科医生和专业人员称,智能手机眼盲症和无害论只是一种假说,需要更多的研究结果来证实。而且,长时间看手机还会产生眼睛和其他器官的另一些症状,如眼干、视野模糊,以及长时间头疼,尤其是在夜晚长时间刷手机,会损害视力,日积月累,就有可能导致双眼失明。而这种长时间使用手机产生的症状也可称为“数码眼疲劳”。
在夜晚无其他光源的情况下刷手机,人的瞳孔会自然放大,以便让更多光线进入眼睛的黄斑区,因此不只是手机,iPad等视频终端发出的光线和彩色与黑暗环境对比强烈,也会引起视觉疲劳,尤其会损害黄斑。
黄斑是眼底视网膜中央一个重要的组织,约0.07平方毫米,视锥细胞主要在黄斑中央凹分布密集,在视网膜周边区相对较少。视杆细胞在黄斑中央凹处无分布,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黄斑这个狭小的区域汇集了80%的视觉细胞( 主要是视椎细胞 ),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也是能量和氧需求很高的神经组织。除了年龄增长黄斑功能会减退外,长期光线刺激( 黑暗环境中的光线对比度高就是一种强刺激 )以及视觉疲劳,黄斑区视网膜上的细胞会产生病变,引起视功能减退,视力下降。过去认为,黄斑病变只与年龄相关,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但是,现在夜间刷手机也成为影响黄斑病变的一种诱因。
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干性黄斑变性表现为轻度视力模糊、视物变形、视力慢慢下降,严重时视野中会出现中心暗点。一旦发展到湿性,90%的患者会在一年内变成严重低视力或者致盲,因此湿性黄斑变性对视力的损害更严重。
只是,夜间刷手机是否会导致黄斑变性,或者与其他因素一起诱发黄斑变性,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结果来证实。 
3

真有可能致盲


2020年初,多位美国科学家在Cell Reports( 《细胞》杂志子刊 )上报告了一项发现,夜晚长期刷手机会扰乱人的生物时钟,造成各种病症,同时有可能伤及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并最终导致失明。
地球上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有适应地球自转24小时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年而形成的春夏秋冬四时的生物节律,这种生物节律也称为生物钟,主要通过眼睛对白昼和黑夜光波的感知来调节和控制。
人的大脑内有一个调控昼夜节律的主时钟,其实就是一组神经元( 神经细胞 ),由约2万个神经元组成,称为视交叉上( 神经 )核( SCN ),位于大脑的下丘脑部分,它对眼睛传来的光线进行判断,并随时告知人是处于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视交叉上核与棱镜分解光线的原理相似,后者能把光线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而视交叉上核能够接收视网膜传递来的外界光线信号的强弱,并将其转换为节律信号,不同的神经元通过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相位的振荡。这些不同的相位如同日晷上的不同时辰,能告诉人们当时是一天中的什么时辰,即便没有手表和时钟,也能大约知道当时的时间。
人的很多生理功能受昼夜节律调节,如睡眠、吃饭、体温、激素释放和免疫力,都受昼夜节律影响。最典型的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夜幕降临时,生物钟可以促进大脑分泌褪黑素,诱导人们入眠。昼夜节律不只是调节褪黑素的分泌,而且会控制多种激素的分泌以影响和调控正常的生理功能,其中另一种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后者又对视锥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的影响。
生物时钟通过特定蛋白局部调节视网膜视锥细胞对甲状腺激素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视锥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夜间不睡觉并长时间在黑暗中使用智能手机,手机发出的强光和色彩会刺激眼睛内的昼夜节律感受器,除了扰乱正常的睡眠外,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并因此阻碍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对甲状腺激素的吸收和利用,使视锥细胞受到伤害。
对小鼠的研究获得了这方面的证据。科学家采用缺乏昼夜节律基因的转基因老鼠和正常老鼠进行对比研究。由于缺乏昼夜节律调节基因,转基因老鼠的昼夜节律紊乱,正常小鼠的昼夜节律则是正常的。
对这两种小鼠做脑电图扫描来监测小鼠视网膜的生物电活动,而且采用各种不同波长的光来刺激这两种小鼠,记录它们对各种光刺激的反应。结果表明,正常小鼠的视网膜对光刺激的生物电活动正常,但有昼夜节律缺陷的转基因小鼠视网膜生物电活动明显下降。这说明,昼夜节律紊乱会造成视网膜受损。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小鼠视网膜受损的原因。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人员发现,昼夜节律基因BMAL1可以调节2型碘甲状腺素脱碘酶的表达,从而抑制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利用甲状腺激素。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点,研究人员又给昼夜节律缺陷转基因小鼠注射活性甲状腺激素,结果表明,昼夜节律缺陷转基因小鼠的视网膜电活动明显升高,说明补充甲状腺激素后可以部分逆转昼夜节律缺陷转基因小鼠的视网膜损伤,主要是纠正对视锥细胞的损害。因此,任何打破机体自然昼夜节律的行为都会增加视网膜上两种视觉细胞受损,时间一长,就会视力模糊,然后恶化并失明。
为了保护眼睛,使用手机者有必要减少晚间的刷手机时间。而且,夜晚长时间刷手机也会因昼夜节律紊乱产生一系列慢性疾病,例如睡眠障碍、肥胖、糖尿病、抑郁症、躁郁症和季节性情感障碍。
其他人都在看:






夜晚长时间刷手机会导致失明吗?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夜晚长时间刷手机会导致失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