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之死 《安娜 卡列尼娜》读后感

作者:烟士

用了两个礼拜时间看完这部托尔斯泰的巨著,个人而言喜欢《安娜卡列尼娜》胜过于喜欢《战争与和平》,看完最大的感叹是托翁对于长篇小说的构造实在是太厉害了,《安娜 卡列尼娜》无论是在写景还是心理描写,在塑造场景还是烘托氛围,托翁都是高手,而且在故事的流畅和情节方面丝丝入扣、毫不拖沓。关于译本的问题我选择的是经典译本草婴先生的。

从小说的剧情说起,由于和家庭教师发生了婚外情奥勃朗斯基和他的妻子(陶丽)发生了争吵,(奥勃朗斯基向妻子请求原谅,她认为妻子已经年老色衰,纯粹成了一个贤妻良母的典范,陶丽这里的困境在于她无法不把奥勃朗斯基看作自己的丈夫,无法不爱他,还有觉得她回到娘家去照顾不了五个孩子,陶丽看出奥勃朗斯基对她已经没有爱了,只有可怜;)奥勃朗斯基由于无法让妻子原谅自己,请来自己的妹妹安娜,希望可以让陶丽和他言归于好,同时这里朋友列文到来,是为了同吉娣恋爱,而谢尔巴茨基伯爵夫妇由于吉娣的择偶问题发生争执,而吉娣拒接列文的求婚,准备接受伏伦斯基,奥勃朗斯基和伏伦斯基在车站里等待安娜和伏伦斯基伯爵夫人时与安娜初次见面,(这里发生了一个片段就是有个看路工被火车压死,而伏伦斯基也因为在火车站遇见安娜而喜欢上了她),安娜到哥哥家后由于她的劝说让奥勃朗斯基伯爵夫人重归于好,安娜回家,回家的路上遇见伏伦斯基,最后伏伦斯基通过一些宴会去接近安娜,并在培特西家向安娜表白,安娜和伏伦斯基发生关系,后来一场赛马安娜向丈夫坦白,而丈夫卡列宁只顾及自己的面子的态度让安娜不满,安娜希望结束同丈夫的这种关系,最后在安娜产后病危时卡列宁选择原谅安娜同伏伦斯基和解,可是在社会的压力和李迪雅伯爵夫人的干预下,卡列宁对安娜的态度发生改变,安娜在产后离开俄罗斯和伏伦斯基到意大利小城度过一段快乐的日子,最后回到俄罗斯,安娜和伏伦斯基在社交界的尴尬处境,而此时列文通过奥勃朗斯基的一场宴会和吉娣相遇到求婚,列文和吉娣婚后住在乡下列文家,后来由于奥勃朗斯基带来的朋友维斯洛夫斯基和吉娣之间的暧昧关系让两夫妻不愉快,安娜方面正由于伏伦斯基想和丈夫离婚,委托奥勃朗斯基去和卡列宁谈,最后由于在李迪雅伯爵夫人家观看的催眠术使卡列宁拒绝了妻子的离婚要求,而此时伏伦斯基伯爵和安娜的关系恶化(安娜的猜疑与伏伦斯基觉得安娜束缚他的自由),由于伏伦斯基到母亲家里去,安娜的内心猜疑和绝望的增长,想到死是拜托困境最好的办法,最后在跳入火车的轨道自杀,伏伦斯基伯爵由于安娜死后悲痛万分,去选择参军,而列文在婚后探索和疑虑,阅读一些哲学和神学的著作对两者感到失望,产生自杀的念头,后来由于和庄稼汉的话中,列文得出结论:信仰上帝,信仰善,就是人唯一的天职。小说的人物形象非常的立体,切不能因为看来概括就不去阅读原文,小说里面还有些人物未提及。(列文的两个哥哥,华仑加等)

就小说而言我有几个问题提出,首先奥勃朗斯基和安娜之间,兄妹两个都是婚外情,可是兄妹两个所得到待遇是不一样的,还有安娜对于离婚时的一些困境,我选出了文中几段话,

“他们不知道,八年来他窒息了我的生命,窒息了我身上一切有生的东西,他从来没有想到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生活的女人。”

“他也知道,我如果抛弃儿子,离开他,就将成为一个堕落最下贱的女人,——这些他都知道,他也知道我是没有力量这样做的。”

这两段非常好的说明了当时女性受到的社会压力和束缚,得不到恋爱自由,从此成为一个有罪者,还有对孩子问题,男女双方的付出在当时是不对等的,这一点可以从三对夫妇(列文和吉娣、安娜和卡列宁、陶丽和奥勃朗斯基)上都可以体现的出来,还有一点,当伏伦斯基和安娜有意大利回国时,社交界对安娜和伏伦斯基所产生的看法是不同的,社交界欢迎伏伦斯基而反对安娜,文中还提到很多关于医院里没有设立产科,一方面社会悼念女性难产死亡,而一方面嘲笑设立产科,还有对于女子学校等女性的教育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托翁对于当时在奥勃朗斯基伯爵家的一场宴会谈起,当时彼得卓夫说了一句非常好的话来概括夫妇之间的不平等,在于妻子不贞和丈夫不贞在法律上和舆论上受到的制裁不同,而安娜的可贵之处在于反抗当时的环境,敢于去冲破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种种不合理的束缚,但最后安娜还是死了,安娜在最后时刻回想没有伏伦斯基,她的生活无法继续,没有未来可言,再加上对伏伦斯基的猜疑受不了这种折磨选择自杀,一方面是为了报复伏伦斯基而一方面是因为未来的黑暗看不见光明,在安娜死后有一段写的非常漂亮

“那支她曾经用来照着阅读那本充满忧虑、欺诈、悲哀和罪恶之书的蜡烛,闪出空前未有的光辉,把原来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给她照个透亮,接着烛光发出轻微的哔剥声,昏暗下去,终于永远熄灭了。”

在文学手段中即写实又写景是非常高超的手法,我觉得安娜就是那一只蜡烛,她想冲破束缚,但最后还是熄灭了,安娜的悲剧可以说是当时女性的悲剧。而在另一方面的卡列宁,卡列宁当时在安娜场后病危其实已经原谅安娜了,但面对同僚的嘲笑,他在世人眼中的难堪他对安娜产生了变化,当整个社会和妻子对卡列宁都有所要求时,卡列宁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但他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他早知道大家都会反对他,不许他做现在认为合情合理的事,而要强迫他去做不合理的、但他们认为对的事”

这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的大环境对于卡列宁的影响,卡列宁在面对社会力量和自己内心之间的处境他在怀疑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托翁在刻画安娜形象和社会背景上太厉害了,当然小说谈及的还不只只有这些问题,里面还有宗教制度的荒谬,关于当时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问题,关于当时俄国政治,关于那场战争,关于托翁对于艺术上的一些看法,期待你们的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性之死 《安娜 卡列尼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