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08 第6章

21日,小分队兵分两路,一组由韩冬带领四个人协助救灾部队野战医院转运伤员;一组由林若童牵头在灾民集中安置帐篷区帮助防疫消毒和发放他们带来的婴儿用品如奶粉和尿不湿等。

每个帐篷大概安置有十多个受灾群众,放眼望去这样的帐篷估计有五六百个。这些帐篷里安置多数是在地震中失去家园的当地群众,包括一些轻伤员。重伤员经过部队野战医院紧急救治后多数被转运至周边县市医院。

除了住的条件局促外(一般三四个家庭挤在一个10来平米的帐篷里),灾民基本生活保障还算过得去。灾民的日常三餐由部队野战炊事车提供,日常用品由政府组织志愿者统一发放。

在这个安置点服务的志愿者也比较多,除了一些大专院校和几个专业的NGO组织的志愿队,多数都是和林若童他们一样自发组织的志愿队伍,此外还有一些单枪匹马的志愿者。昨晚林若童和牛军抽烟时估算仅和他们一样睡在马路两侧绿化带的志愿者少说也有五六百人。

无论是院校或NGO专业组织,无论是自发组织,或者单枪匹马的志愿者,其中的多数人都是带着朴素的情感来的,这是中国志愿者们一次史无前例的自发自觉的集中志愿行动。据不完全统计,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从初期救灾到灾后重建,多达百万志愿者前赴后继参与到这次爱心大行动中!

虽然没有特别的组织和安排,但各种志愿行动却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了。有的队伍搭建起临时的帐篷学校,组织孩子们学习;有的志愿队伍建起心理辅导工作室,帮助灾民们做灾后心理疏导;有的志愿者带孩子唱歌跳舞;有的队伍帮助装卸和分发救灾物资;有的队伍帮助野战医院转运伤病员;有的队伍协助防疫部门喷洒消毒药水……

因为志愿者们的存在和行动,白天安置点还是显得挺热闹的,或许也能转移下灾民们的注意力,但是当夜幕降临,当喧嚣停下来之后,那一个个挤挤挨挨的帐篷里有多少心在挣扎、在滴血谁又说的清呢?

分发物资的时候,林若童曾注意到这样一幕:一个中年汉子目光呆滞的靠在帐篷里,手里拿着一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个很阳光的男孩,约莫十四五岁的样子,林若童不忍去问这其中的故事,但能感知那种哀莫过于心死的痛。事实上,有些痛会永远在心底,有些伤口是永远不会愈合的。

当晚,泡面晚餐时,小分队集中在一起,两个小组互相通报了白天的救灾工作后,一致认为这里有部队、有政府、有全国来的各种志愿组织,各种救援活动都有序地开展起来了,而且每天还有大量的志愿者赶来,他们在这里能提供的帮助也不大,目前这样见缝插针的工作效率也不高。大家一致决定明天前往山区,因为他们白天了解到还有部分群众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冒着危险坚守在断垣残壁的家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见,2008 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