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65]“统一后秦始皇都干了什么?(2) ” ——巡游全国

晨读:《资治通鉴》[65]“统一后秦始皇都干了什么?(2) ” ——巡游全国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统一后秦始皇都干了什么?(2) ” ——巡游全国

【原文】 (略)

[白话文]

(公元前220年)始皇巡游陇西、北地,至鸡头山,又经过回中宫。在渭南建筑长信宫,建成后,又更名为极庙。从极庙筑道路通往骊山,建筑甘泉宫前殿,又筑甬道与咸阳相连。再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高速驰道通往全国。

[点评]
这是秦始皇的第一次出巡,此次出巡之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大秦帝国的西北边防。

(前219年)始皇东行巡视郡县,登上邹县的峄(yi)山,立石碑,歌颂自己的功业。于是召集鲁地儒生七十人,到泰山下,商议封禅大典。有儒生说:“古代帝王封禅,都用蒲草包裹车轮,不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然后清扫地面来祭祀,席子用草席。”其他众说纷纭,始皇听了,觉得都难以施行,由此罢黜儒生,不听他们的,直接下令修筑上山道路,从泰山南麓上到山巅,立石碑,颂功德,再从山北车道而下,到梁父县,举行封禅大典,其礼仪由掌管祭祀的太祝制定,跟古代秦国在雍县祭祀上帝的礼仪差不多,而封藏保密,世人无法知道。

于是始皇东游到海上,行礼祭祀名山大川及八方神仙。始皇向南,登上琅琊山,十分高兴喜欢,停留了三个月,筑琅琊台,立石碑,颂功德,抒发他志得意满的情怀。

当初,燕国人宋毋忌、羡门子高等声称有羽化升仙之术——老而不死,身体消失,变成神仙,升仙而去。燕、齐两国一些迂腐怪诞之人,都争相学习。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等,都相信他们的说法,派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说这三座神山都在渤海之中,离人不远。但山上的神仙不喜欢人去,船快接近的时候,就用风把它吹走。曾经有上过仙山的人,说山上有神仙和不死之药。等秦始皇到了海上,那些方士和齐国人徐市都争相上书说仙山的事。于是派遣徐市(徐福) 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访求,船来往海中,都拿风来说事儿,说:“看见仙山了,就是过不去啊!”

始皇回程时,经过彭城,斋戒祭祀,想把相传之前沉入泗水之中的一座周鼎打捞上来。派了上千人潜水去找,也没找到。于是向西南渡淮水,到衡山、南郡,乘船于长江中,到湘山寺,遇大风,几乎无法渡江。始皇问博士:“湘君是什么神?”博士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葬于此地。”始皇大怒,派囚犯三千人,伐掉湘山所有树木,让湘山只见赤土,不见草木,以示惩罚。于是才由南郡,经由武关回咸阳。

[点评]
这是秦始皇的第二次出巡,主要目的在于封禅泰山,也有追求神异以长生不老的成分在内。
这一段前面是始皇侈心于封禅,后面见始皇惑志于神仙,资治通鉴详记其事,是深著其骄奉之失,垂万世之鉴戒也。

当初,韩国人张良,其父亲、祖父以上,五代人在韩国为相。到了韩国灭亡,张良散尽千金家财,想为韩国报仇。

(前218年)始皇东游,走到阳武博浪沙时,张良派大力士操铁锥狙击始皇,误中副车。始皇心惊胆裂,即刻搜捕,力士已逃去无踪,令天下大索十日,还是没抓到。

始皇继续东行,登上之罘(fu)山,刻石记功,回程时,前往琅琊,经上党回咸阳。

[点评]
这是秦始皇的第三次出巡,目的主要在于巡视之罘、琅琊,回程时巡视赵国。途中遭受张良(后来楚汉相争的重要历史人物) 的狙击。

(前215年)始皇登上碣石山,派燕国人卢生寻访古代仙人羡门,又在碣石刻石记功,拆毁城墙,堤防也拆除。始皇又向北巡游,然后取到上郡回咸阳。卢生派人从海上回来,上奏说一本预言书,叫《录图书》上的话:“亡秦者胡也。”始皇于是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伐匈奴,要灭了胡人。

[点评]
这是秦始皇的第四次出巡,主要目的在于巡视北部边境,为将来抗击匈奴作准备。有人说,亡秦者胡也,应在秦二世胡亥身上,秦始皇没注意自己有个儿子名字里有“胡”字,反而去打匈奴。其实,卢生所献“亡秦者胡也”的图书,最多只是秦始皇出兵匈奴的推动因素,而不可能是根本原因。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多次巡游全国,可谓半公半私:从国家的利益角度来说,是体察局势巩固政权;从私利角度来说,一是宣示唯我独尊,二是追求长生不老的仙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65]“统一后秦始皇都干了什么?(2) ” ——巡游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