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在路上,教育在路上……

学习在路上,教育在路上------记武义县“十、百、千”种子班主任第二次集体研训活动


        期待着,盼望着,我们迎来了武义县“十、百、千”种子班主任第二次集体研训活动。一天半的研训活动,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每位老师的发言上,整个人都处在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感觉真好!正如程露老师体会中写的那样“ 我的心就如那重生的草一般,又开始有了学习的欲望与前进的动力 ”,这一次研训又有了强烈的写的冲动与欲望。虽然家里笔记本没有用了,但还是打开手机备忘录,记录下以下文字…

一、学习在路上

(一)真实的学习是怎样的?

1月3日,研训第一天,上午我们分成两组开展了学习活动。我和蓝美琴老师、巩淑青老师、涂淑莉老师、陶健美老师在李教授的组织下进行了对书稿《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二辑)》书稿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在李教授的追问与总结下进行头脑风暴,我们几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纷纷发表想法,李教授引导我们重点关注“乡村家校合作”,能否在前两辑书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能够在现有实践创造的基础上汇编一本有关乡村家校合作指导手册的书籍。我们几人围绕“乡村家校合作”这一关键词,谈到了困难与无奈,说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实践,从空间、时间等维度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我也再次思考“家庭教育指导”与“家校合作”的区别。讨论的最后,李教授也建议我们将案例研究、调查研究、访谈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运用于平时的家校合作之中。同时自身一定要有发展意识,学会主动联系,主动发展。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很久之前在微信上就有讨论,研究生许滢也提供了一些框架的设计思路,我每次看完都是非常敬佩许滢的学术能力,可望不可及!李教授叫我们提提建议,我是真的脑袋一片空白。我一直很好奇,为何李教授愿意腾出一个上午的时间,组织我们面对面交流与讨论,愿意挤出那么多时间听我们一线班主任说?李教授告诉我们是希望我们参与专书编写的整个过程,从整本书的角度思考、出发,确定编写思路,再到篇章布局。就为了我们能够“有更多的参与”,一个大学教授,一个研究院的院长愿意挤出近3个小时的时间听我们啰里啰嗦,让我更加感受到李教授身上的真实与质朴,还有科研的态度!感人肺腑,敬佩至极!其实他完全可以和研究生、博士等直接确定框架,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去写就好了。从李教授的身上,我学到了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多听听学生的意见,所谓“学生立场”绝不仅仅是口号,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教育状态。比如同学们课堂上做小动作,排队时说话队伍歪歪扭扭,家庭作业没有完成等,又如学校要组织元旦嘉年华活动,研学活动等,我们都可以问问学生的意见,听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这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是需要持续努力的!

下午,所有种子班主任和桐庐朱老师班主任工作室的伙伴们在李教授和张永博士的组织下开展交流学习。我和小巩还有静超老师从专题项目成果和专业阅读体会总结、主持种子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学习工作及成果介绍、2020你好,寒假!活动策划方案介绍三个方面进行了各自的汇报与交流。

这一学期以来,我继续以班级为主阵地,在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培训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班主任而言,最核心的部分便是通过积极有效的班级建设,提升班级日常生活品质,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更主动、更健康、更快乐地发展。

一是岗位建设持续升级,培训学生领导力。我们班从二年级开始岗位建设,如今已经四年级,我们将班级岗位分为八个部门:指挥部、学习部、儿童营养部、卫生部、后勤部、安全部、宣传部和图书部。每个部门设立一个部长(这些部长都是从前期岗位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岗位之星以及自告奋勇勇担重任的同学),部长组织本部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指挥部由班主任、班长、中队长、小队长组成,统筹班级各项事宜,日常规范等。每两周总结一次,各部门依次上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奖励笑脸,粘贴在班级岗位墙上。所有岗位一律平等,只要岗位工作认真负责,就可以评为岗位之星,这与学习成绩好坏无关。岗位工作中,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人人都是班级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班级岗位工作,有效培养了学生领导力。

二是小队建设不断完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我们班分四个小队,每个小队设有队长和副队长,有不同的分工,各个小队都有自己的名称、口号等。日常的班级大小事宜一般都以小队为单位开展工作,小到卫生值日表的制定,大到小队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如本学期组织的小眼睛看家乡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组织全权由各小队负责,有的小队走进博物馆,有的小队走进企业,有的小队走进农场基地,有的小队走进农家乐等,在真实的活动中,我看到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当然这也得益于“你好,寒暑假!”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而不只是参加,学生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三是班级规范力求细化,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开学第一天的始业教育,我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泉溪小学学生一日常规》,然后结合班级学生实际,由学生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班级规范,制作班级班务日记本,以小队竞赛的方式,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详细记录各个小队的卫生、学习、纪律、安全、文明等事宜,值日班长按照学号轮流,人人都有机会当值日班长,一周总结一次。其中,我们班还有每周一次答谢会,邀请本周值日生全部上台,全班同学对值日生一周的劳动依次进行感谢。在热烈的掌声与真挚的“谢谢某某同学为我们打扫教室”“谢谢某某同学帮我们擦黑板”等话语中,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班级凝聚力也在这无形中越来越强。

四是家校合作实现突破,不断提升家长教养胜任力。本学期家长会由学生组织,学生主持学生自己写主持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分小队分部门上台介绍,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生活。当然,我们也邀请各个科任老师、优秀家长代表上台发言,现场交流分享。除了常规的家长会,好文分享,微信交流,家访,亲子共读,写读后感,班级微信群读书交流等途径外,我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增加个别咨询,解决特殊问题。

五是班级阅读常抓不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我们继续开展每周阅读分享会、好书推荐、阅读存折、线上读书交流等,增加了与二(7)班互相讲故事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涨,自信心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六是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将心育融入班主任工作日常。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本学期我们开通“心语”栏目,每周通过心语总结一周得失,倾诉烦恼,我则化身为叶子姐姐,倾听学生烦恼,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一一回复每一本心语,实现了与班上45位同学每周至少一次的一对一沟通。这也让我有机会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提供切实可行有效的实时帮助。

在我上台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了自己工作方式的变化,工作能力的提升,这一切都得益于李教授引领的班主任成长团队。当然,这一年里我的读与写是投入不够的,2020年将调整时间分配表,继续加大力度读与写。

只要你有学习的欲望与行动,真实的学习便会很自然的发生。

(二)该怎样学习?

随后的交流环节,李教授的指导印象深刻,

一是要有眼光,能判断。我们需要思考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我的独特价值在哪里?我能看到什么?我们实践的意义在哪里?每一个人都很忙,当我们只会抱怨的时候能量已经消耗掉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的我也是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可如今完全不一样了。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状态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与效果。只要有眼光,教育随时都在发生,学习随时都在发生。

二是有阅读,会思考。我需要加强的是刻意阅读,增强班主任理论素养。作为教师,一定要有专业阅读,家长要阅读,学生要阅读,老师更要阅读。我一直认为教师这一工作是可以和自己的生活,家庭教育融合的,因为都是教育儿童,都是与人相处与交往。这么想来,真要庆幸自己既是老师又是母亲。

三是会科研,能持续。我们需要读一些好的文章,一些有科研内涵的书,这样眼界才会开阔。站得高,看得远。李教授的三点建议回答了该怎样学习的问题。

张永博士的点评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在处理个性与共性中要有自己的侧重点,纵向联接,横向合作。尤其是“通过一类活动去解决一些问题”对我启发特别大。我想到了我们班的阅读活动,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为了看多少书,会写几个字,而是为了通过阅读培训学生的复杂性思维,学会辩证统一地看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判断。这么想来,为了这一目标,路径设计就开阔了,绝不仅仅只有阅读一条路。感谢张永博士。

李教授是帮助大家发展的人,他一再强调每一个人都要当一个学习者,保持对学习的追求,人只有学习着,才能成为人,才是一个人!

(二)教育在路上

1月4日,全县中小学班主任150余人齐聚在双语学校报告厅,听取了三位老师的个人成长历程以及四位老师关于项目研修的策划方案。陶健美老师,静雪老师和蓝老师都围绕班主任专业成长五字箴言“做、听、说、读、写”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心路,有共性也有特性。三位班主任的分享以及自己的成长历程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专业阅读,真实写作,真实践的重要性。蓝老师更是我们武义班主任团队的佼佼者与引领者,如今,她追求更高品质,更高水准的做、说、写,给所有班主任提供了成长范例。正如蓝老师所说的“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位沉睡的巨人,一旦唤醒,能量无穷”。在保证精力允许,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的前提下,过有专业水平的班主任生活,提升生命品质。

周晓娟老师独到掷地有声的班会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朱君如老师关于“你好,寒假!”项目的策划方案,清晰有主题整个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然大方的表达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位新加入班主任团队的伙伴。涂淑莉老师大胆实践别人没有实践的领域,如假期里的跨省合作,接下来的隔代互学,让人刮目相看。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的吴洋校长,亲自参与寒暑假研究,重视班主任成长,他大胆探索学校、社区、文化机构协同合作下的全民终身学习发展新路径,真的让我敬佩。今天的会场,我们学校加上校长有三位老师上台发言,这是与校长的重视与静心栽培息息相关的。

澳大利亚的susan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一天半参观和学习的体会,分享了国外的终身教育情况等,她说的“我们的教育,要为未来经济时代和高科技发展作哪些准备?”让我印象深刻,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树立全局观,眼里除了成绩,一定还有其它同样重要的东西,如健康的任何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里,我强烈推荐《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这本书,它会颠覆我们原有的认知。

最后,李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宝贵的成长建议:有眼光,能判断;善学习,会学习;会科研,聚成果。

我们的学习,我们的教育最终实现的是人的发展,学生工作的变革,学校的转型。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习在路上,教育在路上!

学习在路上,教育在路上……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习在路上,教育在路上……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学习在路上,教育在路上……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习在路上,教育在路上……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在路上,教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