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 - 关于新年

今年,我从小到大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而是跟着妈妈待在了日光明媚的云南。这边没有雪,没有亲戚熊孩子,没有年夜饭,除夕当晚我只简单吃了五个饺子,除此之外做的唯一与新年有关的活动就只剩下春晚了。

记忆里这还是我第一次把春晚从头到尾都看完了,绞尽脑汁想了想,除了没有猪标的2019、拼XX、XX红包、抖X这些点之外,似乎也再找不出什么节目上的大槽点,相比起去年的“非洲惨案”来说,就已经能算是比“能看”还要高一点的水平了。但吐槽能量无处释放,也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只好一个人对着电视胡思乱想。

我想,过年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就算能一一细数出在这边过年和回家的不同,对于家里的热闹喧嚷,我倒也是并不怀念的,只是没有了那些串门拜年聊天收红包等等等等,这一天也就和假期里的任何一天没有了任何区别,对于这个事实,我忍不住心存失落。

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还住在农村,过年的时候姑姑婶婶叔叔伯伯哥哥姐姐都要聚到一起,大人们会在院子里铺上黄纸祭祖,小辈们要给长辈磕头,吃过年夜饭后,哥哥们带着我出去放烟花鞭炮,各种样式各种颜色的都有,抬起头,满天密密麻麻的星星。后来爷爷奶奶搬去了县城,过年的礼俗便越来越简化,但人还是全的,再后来,哥哥姐姐各自长大成家,我也已经有三四年没有回奶奶家过年了。

今年春晚,有一个小品讲的是有关春运的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佟大为的母亲不想小夫妻为了去谁家过年吵架,骗他说他们在三亚度假,杨紫听说后不很相信,问了一句“大过年的,去三亚旅游,真的假的?”这句话原本是为了铺垫出男方母亲的用心良苦,本身并没有什么重量,我却被瞬间击中,我想,我不正是大过年的出来旅游的人吗,那么难道这样做的人们,就算是“异类”吗。

人们对于过年的理解似乎总是大同小异,觉得过年就该和家人团聚,过年就该喜气洋洋热热闹闹,每到年关将近的时候,在各个城市里上学工作的人们纷纷如被气味吸引的蚁群一般涌向车站和机场,而除开农历年,每个国家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关于团聚的核心传统,但如果非要说过年有什么意义,怎么说也是人为赋予的成分多些。

我并没什么喜欢的节日,喜欢的只不过是能有几天休息的假期,可像清明、端午、中秋、元旦这样的节日,原本都是多么宝贵的文化符号,可踏青并没能成为代表性的节日行为,龙舟也越来越少,到最后只有吃食被奉为标志,过年的精髓,恐怕也终将退化至此。

就算"年味"的淡化变得越来越明显,总算人们心里仍然存在着对回家的向往,就算一早知道回家之后可能要被唠叨催婚,遇到不好相处的亲戚,或是疲于应付精力旺盛的熊孩子,但你仍然会觉得,这不才是过年吗。更何况在新年的这几天里,你总会在什么场合下说出一句“大过年的”,在说出口的当下,你就知道,啊,是过年了啊。

我在阳光灿烂的云南,想念着寒冷,却温暖的北方。

以上。

查看原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Vol.5 - 关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