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

这些天一看到电影票房的数据,就莫名欣慰。

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_第1张图片
谁能想到疫情之后,电影院的回归,是靠战争片拉开了大幕。
残酷治愈的《乔乔兔》,沉浸式反战的《1917》,以及底色悲悯的《八佰》。
《八佰》关注那一场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被“直播”的特殊战斗。
影片延续了从《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到《乔乔兔》《1917》等近年来战争大片的某种共同倾向,即有意压缩、淡化或直接回避将领与高层的笔墨,将镜头对准宏大叙事下微末的一兵一卒。 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_第2张图片
但相较而言,《八佰》是浓度和密度更大的大群戏,角色非常多。
而平日溜光水滑的演员们,也都脱胎换骨,剥离明星色彩,彻底沉浸在绿叶角色中,去为故事服务,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反而会让大家因看不出来而事后惶惑,谁?哪里有谁?很多角色都很难认出来。
但又可以瞬间被记住,比如李九霄演的送电话线的刀子。
比如郑恺演的人肉炸弹士兵,几秒就没了,从他那开始,眼泪却止不住了。
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_第3张图片 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_第4张图片
再如那个留着《老无所依》里哈维尔·巴登同款发型的余皑磊,面无表情,一晃而过的兵,荒诞又真实。
总之,《八佰》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很多镜头很少的人物,也能有故事感,让人觉得角色背后有负载有东西,让人觉得这个角色是在那个历史语境里,不是突然蹦出来的。
就像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这个让人心梗的,全片点题的角色。
这个特派员,有着全片最为“致命”的台词。他那句“战争背后都是政治”,那种对战争对高层对政治的自然地脱口而出的批判口吻,突然掐断了观众正因八佰壮士的奋勇而迸发的燃情。
相信看完电影的观众都会对他那一part印象深刻。
当然,不一定很快能辨认出是黄晓明,他的表演值得好好说一说。
这个特派员的角色设定和造型设计,很有新鲜感。
他服装整洁,油头不乱,符合观众对战时中高层人物的某种想象。但他削掉的鬓角,修剪成一字形的两侧头发,尤其是那一撮很别扭的短山羊胡,都与黄晓明一贯的银幕气质相冲突。这样的造型设计掩盖了黄晓明本身的形象,突出了角色。
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_第5张图片
与造型匹配的是,在表演上黄晓明也很克制。
特派员的角色,在功能性上,主要是来传达委员长的残忍决定;而他本身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人,但站在普通观众角度上,他是一个费力不讨喜的角色,但怎么让观众能最客观地get到这个角色,要有巧思。
在有限的戏份中,黄晓明主要靠眼神、走位、抽烟、流泪的细节来表达人物的复杂心理。
当特派员说,这400多人就是委员长手里的筹码,就是戏子时,表面是平静的,内心是矛盾的,这时他的走位是有幅度的。而谢晋元拍案而起,控诉将士的牺牲就一文不值时,黄晓明的眼神开始变化,烟也抽了起来,悲悯心上来了。
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_第6张图片
后面,等到谢晋元从情绪激动到接受现实时,他开始缓缓交代给谢晋元谁先撤、谁后撤时,黄晓明的表演又回归了那种平静感觉,情绪转折和递进的拿捏,都很精准的,残酷又意味深长。
最后,他那句“让后人来评判这段历史吧”,悄悄的泪流心痛过后,言语中已经是充满无奈了。
2分钟戏4页纸的角色,他在《八佰》中依然贡献了很有层次感的表达。
观众看完了不会去气恨这个特派员,只是对战争和政治有了更复杂的理解。
个人认为,这也契合管虎在处理《八佰》上努力去做的一点,朴素的爱国主义。不去预设仇视立场地去塑造任何角色,把事件的整个复杂的横截面呈现出来,有点笨拙、费劲但可贵。
还有一点很少被提及的是,黄晓明的台词功底,其实相当不错。
因为“爱国速成班”的故事,在这里要发生重大的转变。所以《八佰》中特派员的戏份其实很关键,他没什么外部动作,但他的台词很重要,所以吐字、停顿与面部微表情、情绪的匹配,都要对味。
上一次让人看到黄晓明的台词功底,是《鬓边不是海棠红》。

黄晓明饰演的程凤台,跟商细蕊一边走在街上一边说,“所有人都说呀,像商老板,这种钟灵毓秀的人物,只能远远的看着,不敢与他并肩而行,只有我程凤台,甘愿赴汤蹈火,伴随左右。”
这一段的语气、情绪与表情变化,都很让人动情。
《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程凤台,是一个有钱没自由,善于逢迎,有多幅面孔的角色,但他又没有很drama的歇斯底里的戏份,所以剧中黄晓明更多是只能用眼神传达人物复杂的内心起伏,考验表演,也考验台词功底。

他在剧中有一段雪地独白戏,值得多夸。
程凤台听完商细蕊(尹正饰)唱的一出《长生殿》,他忽然所有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他看到了自己的命运。踉跄的步子,孤独的背影,眼泪,配合着雪天的氛围,是很戳人的名场面。
其实这几年黄晓明一直稳定输出,大银幕和小荧屏的作品评分都不错。
去年的电影《烈火英雄》中,黄晓明饰演一个消防员江立伟。
“英雄”是很难演的,过了容易被嘲,克制是最合适的方式。黄晓明的表达就很松弛,角色发挥落实在微小的不起眼的细节上,就感觉很真实。
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_第7张图片
比如要进火场关阀门之前,江立伟想抽烟却点不着;比如江立伟脸上被烤出血胞,他知道自己无法生还时,情绪的微妙转变,他掏出家人的照片微笑。
《烈火英雄》中很多江立伟的身体动作、手部细节、疲劳感等的细微处理,黄晓明呈现得很有生活感。
在访谈中,黄晓明曾解释说,《烈火英雄》中他甚至有注意让自己的眼神保持平视或仰视,为的就是弱化在观众心中的刻板印象。他做到了,所以大家看到了作为演员的他。
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_第8张图片
2018年的《无问西东》中黄晓明饰演的陈鹏也很惊喜。
陈鹏是一个憨憨理工男,出场是一身蓝校服、短裤、斜背灰绿书包,一路跑着去找王佳芝(章子怡饰),结果一屋子都是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姑娘。他看花了眼,还冷不丁打了个喷嚏,还有的人调侃他,黄晓明眼神羞涩躲闪,愣头愣脑的样子,非常符合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感觉。

黄晓明常有不经意的惯性微笑,在《无问西东》里很动人。
他其实台词不多,更多的都是靠行动或是细节表达人物的性格,比如给王佳芝寄送雪花膏,一路跑去救王佳芝,王佳芝没被打死,他又哭又宽慰。
尤其是一场很小的戏,在绿皮火车上,陈鹏一摘帽子全是掉的头发,对面一个小女孩呆呆得看着他,这时他嘴角浮出一个微笑,也没说什么,把帽子戴回,脱发落在肩上,小女孩也笑了。那块真的很感人。

黄晓明把那个时代有爱有理想,纯粹又执着年轻人,诠释得很对。
章子怡曾表达过,《无问西东》里黄晓明没有特别使劲的去演,很自然,她觉得他身上那种自然,其实是可以放光彩的。
其实,也不只是因为“收”着演的原因,而是,黄晓明这几年一直在努力,去在大银幕上消解明星的身份,弱化自带的外形特点,演技由外向内转变。
转眼间,《中国合伙人》中的土味成冬青,已经过去了八年。
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_第9张图片
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_第10张图片
但学生时代的软弱自卑的成冬青,和逆袭后意气风发,眼神中却难掩沧桑的成冬青,都让人记忆犹新。
转折点上的成冬青,让处于人生低谷期的黄晓明借由角色重新站了起来。
或许真的是,他与成东青共奋斗同悲喜的画面还记忆犹新。你会发现,他后来的表演状态,越来越往回收,端着的也放下来了,更倾向挖掘人物内心。
从《无问西东》里纯粹的陈鹏,《琅琊榜2》中沉重的萧平章,《烈火英雄》英勇而平凡的江立伟,《八佰》中的特派员,他都更靠近角色了,观众也更看到了作为演员的他。
他曾经发微博感慨过四十岁要“简单一点,慢一点”,他做到了。
回头细想,个人觉得黄晓明更适合带有时代感或厚重感的角色。
或许是因为他很端正的外形条件,或许是契合他自己曾解释的“付出型”性格,又或许,是根源于他一直长子长孙、惯于有责任感的家庭成长环境造成的气质。他出演一些有责任感的、稳重的、复杂而又隐忍的角色时,就呈现得很好。

他自己也在访谈中说,生活中也是莫名其妙给自己加负担的那种人。
总之,他适合一些“背负型”的角色,理想、责任也好,国恨或者命运也好,包括《八佰》这种内心戏复杂的特派员任务。
甚至是那个最为华彩的《风声》中残忍的日本军官武田。
《风声》中的武田,大家都是看得心里直发毛。黄晓明颠覆了之前的所有角色,也打破了银幕上众多的日本军官的固有模式,他获得百花奖最佳男主提名,能看出大家对他演技的肯定。
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_第11张图片
不过,鲜有人知的是,黄晓明为了更好地演绎武田的形象,上洗手间也都在练习日语,最后导演都夸赞他日语说的特别好。《风声》可以说是黄晓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被影迷看到,且一致肯定的作品。
黄晓明好像从来都不跟天赋异禀沾边,一直是努力派的代表。
《中国合伙人》有一个情节,是成东青在谈判桌上向几名美国人激情澎湃的演讲,需要大段的英文台词,他为了戏里的这一段英文台词足足背了一个多月,结果,确实让大家另眼相待了。
而为了更好的进入角色,演好江立伟,他提前一个月进入消防队跟消防员同吃同住。为了《八佰》中2分钟的戏份的特派员,他在片场抽烟抽到吐,就想精准的呈现角色。
确实,一个角色和自己形象的契合与否,主创团队的专业与态度,比戏份的多少、演起来够不够帅酷,要重要。现在观众都会略带调侃的说,黄晓明如今是“洗洁精”式演技,其实,更深层的是黄晓明找到了自己,更落地了。
当转变了思维方式,付出了努力,肯定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黄晓明是可以同时做到帅而清爽的,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看上去真的更平和了,相比作为明星的他,我们也更能看到作为演员的黄晓明了。
我们记得初出茅庐意气风发的他,也看到了四十而“收”坦然平和的他。
老演员,新感觉,真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讲真,这几年越来越能看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