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超级Fans-五次软考心路历程!

 也许不少人会觉得我参加了五次考试才通过中级软考很差劲,但是我的经历有代表性——长期在IT部门工作、实际经验丰富而记不清理论细节的人们。现在大家比较赞同这个观点:“软考偏理论了,即使是下午试题的软件设计也偏重于理论,所以让很多只会一些理论知识而没做过软件的学生顺利过关,却将那些在软件行业打拼了很长时间,成为一流开发高手的人拒之门外。”

  作为软考超级Fans,我亲身经历了高级程序员——系统设计师——软件设计师的考试,对软考的改革非常支持:比如2001年开始分散了上午题知识点、2004年下半年开始不考CASL、以及增加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考试内容等。现在,我的书架里还摆放着高级程序员、系统设计师、软件设计师三套教材、三套辅导书及串讲光盘,加上一次辅导费用和考试费用,我参加软考的直接投资是1645元。

  我个人的背景是1995年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大专毕业,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请看我的软考历程,我是经历了4次考试失败才建立起绝对的信心!

  1998年第一次参加高级程序员考试,听同事说这个考试很难,不少人屡战屡败。我当然是不敢怠慢,报名参加了培训班。记得是在电大上课,老师只是将知识点讲解了一遍。老师也坦然说没信心使我们合格,因为通过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我等因工作忙没有足够时间看书,所以三人去考全军覆没。通过这次考试我知道了培训只能起到提高作用,对理论基础较差的人帮助不大。后来收到一封信说我没有通过,也不告诉我考了多少分。

  过了三年直到2001年,我才鼓起勇气参加了第二次考试。此时我已考上夜大专升本,年纪大了,记忆力明显减退。书到用时方恨少,五人出战无人生还。这一次可以在网上查分了,有些同事是上午通过,下午不及格,而我上下午都没过、完全没有脾气。

  到2003年够年限评工程师了,其他同事填表轻易过关的事,到我这里却被卡住了。事后经我的父亲(参加过大学职称评审的大学教授)分析,主要原因是我学历只是专科、没有参与大项目、工作总结也没有突出重点。

  我被逼上梁山,2004年5月我第三次软考。 这段时间我使用了软考测试系统,对参加考试有些帮助。我小孩2岁多了,体质较差。说来也斜门,每当我考试前晚她必发热或咳嗽,她难受搞得我也精疲力竭,三顾茅庐的我仍是未能闯关。

  第四次是2004年11月,我又鼓动身边的同事一起考,我们四个考软设、一个考网工。此时我已夜大毕业,也拿到了学士学位。系统地学习了一次理论,感觉自己明显有提高。这次不考CASL而可选JAVA或C++(相对C比较容易),身边有两个同事软设过关。虽然我感觉题目容易,但成绩比上半年还差。我没有灰心,我感觉自己实力已到,只是欠缺运气而已。

  第五次软考相距第一次软考已快7年了,人生能有几个7年!我觉得埋头自学还不够,得考虑方式方法。由于错峰用电星期六要上班,我不能参加星期六的软设考前串讲,所以在希赛网(CSAI)第一书店(http://book.csai.cn)网购买了串讲光盘。听后顿时开窍,感觉是考亦有道——考生应从出题者角度去思考。

  到了考场看着身边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我有范进中举的感觉。突然发现不能使用计算器,而准考证说可以携带,因上一次16进制我笔算出错扣了两分,所以这次专门去买了一个新计算器,结果不给用!还好我及时调整心态,没有受到影响。上午感觉还可以所以提前交卷;下午不考UML和PV操作了,增加了一道程序选择题,虽然熟悉解题方法,但是中午太热没有休息好——脑袋像灌了浆糊,苦战2个半小时总算是把题目做完了。等待两个月广东终于可以查分了,我分数虽不高但重要的是我通过了。

  我觉得参加软考要用心学,不以考试为目的,而以考试来检验近期学习的效果。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应用在工作中。最后以表格列出5次参加考试的经历,供大家参考。

  次数考试名称考试时间考试地点上午成绩 下午成绩是否通过成绩通知

  1高级程序员1998.8.11大新路市3中未知未知否信

  2高级程序员2001.10.14北京路市39中3228否网站

  3软件设计师2004.5.23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4043否短信

  4软件设计师2004.11.6北京路市39中4036否网站

  5软件设计师2005.5.29华南师范大学4852是网站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考超级Fans-五次软考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