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结合区块链,未来能够更好的实现供应链金融



结束了27日人民日报新媒体大楼的春季区块链技术论坛,RUFF 创始人 Roy Li马不停蹄赶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这里有一场低调、神秘的研讨会。


会议主题是关于当下最热的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的企业级应用。与前一日,人民日报偏向普通用户的科普不同,国科大的研讨会,则更侧重于企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并且直面企业的经营成本与落地的可行性方案。


专家组成员空前浩大,包括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科院遥感与地球研究所、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和北大金融科技实验室等;而企业代表,本次 包括 Ruff仅有三家,其余为环球时报、锌财经等多家媒体机构。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未来实验室主任周旭认为优秀超前的技术通常由国家和军方研发,但往往要能在民营企业找到更有意思的场景和应用,比如食品溯源、新闻版权、物联网设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赵向阳表示,区块链技术天生适合溯源场景,这里的溯源,并不仅仅指桌面上瓜果蔬菜的溯源,还包括能源、材料、贵重金属等溯源。借助区块链技术,将重要信息上链,实现不可篡改和可溯源。以国内名酒茅台为例,如果将生产、物流等流通信息上链,茅台就不存在假酒的问题,甚至还能追溯原材料的原产地,鉴定符合生产标准。


而能源通过智能合约则可以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通,使消费者直接拥有购买和销售能源的自主权,除了可以执行能源供应交易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提供计量,计费和结算流程的基础。


新华网物联网技术总监葛振斌表示,区块链技术能够把能源行业的产业链全部打通,以电力生产为例,能够明确电力的来源,比如来自火力发电还是风力发电,电力生产的成本信息将被放在链上,并实现转换和流通。


本次研讨会的后半段,专家和项目组围绕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进行了讨论。


RUFF 创始人Roy Li认为价值网络才适合放在区块链上,互联网表象层的数据占到99%,而这些价值网络的数据在物联网中才能发挥价值。比如当传统生产型企业,需要向银行进行贷款时,他们的处境是非常尴尬的,工厂是专业的生产型设备,不具备流通性无法进行抵押,而厂房和地皮又都是租赁,同样无法进行抵押。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订单、出货量、生产周期和银行流水这样的数据,但这些数据,银行又无法完全信任企业所提供的相关数据,即便进行尽职调查,同样无法审核数据造假的问题。


厦门益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佐明表示,对金融机构来说,数据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合同造假、订单造假,虽然不道德,但却很常见。而对金融机构来说,是致命的。


中丰商业保理有限公司CEO官扬表示,金融行业几乎没有所谓的容错率,尤其针对企业和公司的保理业务,交易额都是以千万,甚至以亿为计量单位。


Roy Li对官扬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就他所知,如果金融机构发现系统的使用存在风险,即便是今年新购数千万的设备和系统,金融机构都重新斥资更换系统,对控制风险这件事情,机构是不计成本的。


他最后补充,结合区块链分布式数据所实现的不可篡改性和数据的确权,避免人为的干预和恶意的篡改,由此供应链金融才有可能根据数据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流转情况,真正跑通。银行和金融机构,由此能够根据真实的数据,比如电费、机床设备运行情况、厂房的真实生产能力等。


区块链实现的是去中心化的信任,但目前技术上还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要解决,也许3年,也许5年,但未来值得期待,毕竟2B的企业,一旦和企业达成协作,生存就不再是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物联网结合区块链,未来能够更好的实现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