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

  村镇银行及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中西部地区县域的设立,主要为弥补这些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为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近两年的发展,也基本缓解了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缺失。

   但是某些地方的村镇银行,仍沿用发起行的管理模式和营运机制。在负债业务发展上,“贪大求阔”,存款业务以大额资金为主要发展对象,忽视了消费及生产领域的间歇性闲余资金;资产业务的发展,过度关注贷款风险问题,抵押担保条件仍过于苛刻,抵押贷款仅限于城区内的房产抵押,像产权明晰的机器设备、采矿权仍拒之门外,让许多小型企业和农户望贷兴叹。如某私营企业已投资200余万元购置碎石设备,并取得了土地使用权和采矿权等相关手续,要启动生产,因缺乏必要的流动资金,企业难于生产。但是该企业向某村镇银行申请2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根据该村镇银行贷款条件“企业未启动生产,没有产生现金流,无法预测经营效益”,该企业贷款被否决,故而未取得贷款,企业难以开工生产。银行风险管控固然重要,但是近年来在探讨扩大中小企业和农户信贷需求方面,人民银行及银监会做了大量有益探索,在部分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推广了林权、农户宅基地和房产抵押贷款试点,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效缓解了“三农”贷款难的问题。但是该行由于抵押贷款抵押物的单一性,让更多的小企业和农户只能对贷款“望梅止渴”

  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服务县域金融经济的新生力量,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更要积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农户和小企业贷款上积极尝试林权和农户宅基地及农房抵押贷款,并选择有主导产业和信用程度好的乡镇、产业村试点推广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按照信用等级的优劣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授信,做到农户贷款“一次核定、周转使用、随借随贷”,满足农户发展生产的小额资金需求,真正服务三农,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业务发展上,要坚决克服画地为牢的思想,摒弃那种担心农业容易受冰雹和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贷款易形成风险而不愿支持农户发展主导产业的错误观念。要意识到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农户、农业以及中小企业是鱼水的关系,是互惠互赢的关系。决不能独立于农业之外求发展。

   在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上,要真正区别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的关系和概念,在坚持风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把握有效时机对创业青年和能人予以信贷支持,支持能人贤士积极创业,赢得信贷市场和发展空间。

   因此,贫困地区村镇银行要取得业务的突破发展,还是要要立足于县域和“三农”,在中小企业和“三农”上大做文章,筹措资金上还是要以小额分散为主,积极做好业务宣传,在自行开发银行卡业务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积极与发起行磋商,利用发起行的银行卡,布放银行自助机具,方便客户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树立品牌意识;资产业务拓展上,坚持风险管控和业务发展并重,摒弃农业贷款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思想,积极支持产业村的农户发展主导产业,积极加大硬件投入,研发自己独立的业务综合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提高办事效率,并积极与与人民银行沟通,接入人行征信系统,切实发挥一级法人机构便捷的信贷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只有立足县域和三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才能赢得自己的业务发展空间,突破业务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融,农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