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算法解决数学等式(续)


查看原文: http://blog.foool.net/2018/08/%e9%81%97%e4%bc%a0%e7%ae%97%e6%b3%95%e8%a7%a3%e5%86%b3%e6%95%b0%e5%ad%a6%e7%ad%89%e5%bc%8f%ef%bc%88%e7%bb%ad%ef%bc%89/
之前的文章(http://blog.foool.net/2017/08/用遗传算法解决简单的数学等式问题/) 中介绍了过如何使用遗传算法解决数学等式问题,即寻找满足等式

(a + 2b + 3c + 4d) - 30 = 0

的一组解。适应函数确定后,影响算法好坏的主要依赖于交叉概率(crossover ratio),变异概率(mutation ratio)、初始基因组大小(即用于交叉变异的基因个数)和基因初始阈值。基因初始阈值指的是基因的取值范围,比如等式中变量a/b/c/d 的取值范围,我在实验中限定变量为大小不超过100 的整数。下面给出本文的几个结论。

一、遗传算法也可以用于寻找唯一解

之前的文章 中寻找的是四元一次等式的一个解,这个解的个数是无穷的,遗传算法能够找到一个解,但每次找到的解也不相同。但如果要用遗传算法解一个包含四个等式的四元一次方程组(唯一解)也是可行的,只是时间话的需要更长。比如遗传算法解四元一次等式平均需294 次迭代,解四元一次方程组需11400 次迭代(所有参数同 之前的文章)。本文使用的四元一次方程组为:

(a + 2b + 3c + 4d) - 30 = 0

(2a + 2b + 2c + 2d) - 24 = 0

(3a + 1b + 7c + 1d) - 60 = 0

(4a + 3b + 2c + 1d) - 30 = 0

二、增加初始基因组大小有可能加速算法速度

增加基因组中基因数量,那么每次迭代/循环中的基因数量更多,可能出现解的概率增大。在以四元一次等式为例的实验中,增加基因组大小的确显著减少了迭代的次数,即使考虑了增加基因数目而带来的增量计算,算法仍减少了程序的整体运行时间。 遗传算法解决数学等式(续)_第1张图片

三、增加初始基因组大小也有可能不能加速算法速度

有点调皮了,这个结论是和第二点结论是相左的,如在其他参数相同情况下,随着基因组大小增大,遗传算法在解四元一次方程组需要迭代的次数增加。 遗传算法解决数学等式(续)_第2张图片

四、对于特定问题,参数大小影响算法性能大

下图是在基因组大小为18 时, 遗传算法1000 次测试四元一次等式求解所需要迭代次数的热力图,横坐标是变异率,从5% 到43%,纵坐标是交叉率,从5% 到70% 。热力图颜色范围是0-300,最深颜色表示300 次或300次以上迭代(比如在交叉率是70%,变异率是43%,实际迭代次数是9268次)。 遗传算法解决数学等式(续)_第3张图片 综上,1.借助于适应函数,交叉、变异过程,遗传算法给出了一个在较大解空间快速求解的途径,但具体设计交叉、变异过程需要考虑特定问题;2.选取合适的参数极大影响了遗传算法性能,一般可以通过相似问题(复杂度更低)的参数选择作为参考(但是这种参考也不一定可靠,比如上面例子中,四元一次方程中增大基因组个数可以减少迭代次数,但在四元方程组中增加基因组个数却增加了迭代次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数学,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