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学习 day03

今天,继续学习了Hadoop。首先,先是复习了昨天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学习了IO流HDFS文件上传、IO流HDFS文件下载、IO流定位读取HDFS第一个块、IO流定位读取HDFS第二个块、数据的一致性、HDFS写数据流程、HDFS读数据流程、Namenode VS SName、镜像文件+日志文件、namenode版本、namenode数据还原实操、安全模式、Namenode多目录配置、DataNode工作机制、动态服役新数据节点、动态退役旧数据节点、Datanode多目录配置、DistCp-scp、Hadoop存档、快照管理。
总结一下:
1.HDFS写数据流程
剖析HDFS 文件写入流程:
1)客户端向namenode请求上传文件,namenode检查目标文件是否已存在,父目录是否存在。
2)namenode返回是否可以上传。
3)客户端请求第一个 block上传到哪几个datanode服务器上。
4)namenode返回3个datanode节点,分别为dn1、dn2、dn3。
5)客户端请求dn1上传数据,dn1收到请求会继续调用dn2,然后dn2调用dn3,将这个通信管道建立完成。
6)dn1、dn2、dn3逐级应答客户端。
7)客户端开始往dn1上传第一个block(先从磁盘读取数据放到一个本地内存缓存),以packet为单位,dn1收到一个packet就会传给dn2,dn2传给dn3;dn1每传一个packet会放入一个应答队列等待应答。
8)当一个block传输完成之后,客户端再次请求namenode上传第二个block的服务器。(重复执行3-7步)。
网络拓扑概念:
在本地网络中,两个节点被称为“彼此近邻”是什么意思?在海量数据处理中,其主要限制因素是节点之间数据的传输速率——带宽很稀缺。这里的想法是将两个节点间的带宽作为距离的衡量标准。
节点距离:两个节点到达最近的共同祖先的距离总和。
2.HDFS读数据流程
1)客户端向namenode请求下载文件,namenode通过查询元数据,找到文件块所在的datanode地址。
2)挑选一台datanode(就近原则,然后随机)服务器,请求读取数据。
3)datanode开始传输数据给客户端(从磁盘里面读取数据放入流,以packet为单位来做校验)。
4)客户端以packet为单位接收,先在本地缓存,然后写入目标文件。
3.NameNode工作机制
NameNode&Secondary NameNode工作机制:
1)第一阶段:namenode启动
(1)第一次启动namenode格式化后,创建fsimage和edits文件。如果不是第一次启动,直接加载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到内存。
(2)客户端对元数据进行增删改的请求。
(3)namenode记录操作日志,更新滚动日志。
(4)namenode在内存中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
2)第二阶段:Secondary NameNode工作(1)Secondary NameNode询问namenode是否需要checkpoint。直接带回namenode是否检查结果。
(2)Secondary NameNode请求执行checkpoint。
(3)namenode滚动正在写的edits日志。
(4)将滚动前的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拷贝到Secondary NameNode。
(5)Secondary NameNode加载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到内存,并合并。
(6)生成新的镜像文件fsimage.chkpoint。(7)拷贝fsimage.chkpoint到namenode。(8)namenode将fsimage.chkpoint重新命名成fsimage。
3)web端访问SecondaryNameNode
(1)启动集群
(2)浏览器中输入:http://hadoop102:50090/status.html
(3)查看SecondaryNameNode信息
4)chkpoint检查时间参数设置
(1)通常情况下,SecondaryNameNode每隔一小时执行一次。
(2)一分钟检查一次操作次数,当操作次数达到1百万时,SecondaryNameNode执行一次。
4.namenode版本号具体解释
(1)namespaceID在HDFS上,会有多个Namenode,所以不同Namenode的namespaceID是不同的,分别管理一组blockpoolID。
(2)clusterID集群id,全局唯一。
(3)cTime属性标记了namenode存储系统的创建时间,对于刚刚格式化的存储系统,这个属性为0;但是在文件系统升级之后,该值会更新到新的时间戳。
(4)storageType属性说明该存储目录包含的是namenode的数据结构。
(5)blockpoolID:一个block pool id标识一个block pool,并且是跨集群的全局唯一。当一个新的Namespace被创建的时候(format过程的一部分)会创建并持久化一个唯一ID。在创建过程构建全局唯一的BlockPoolID比人为的配置更可靠一些。NN将BlockPoolID持久化到磁盘中,在后续的启动过程中,会再次load并使用。
(6)layoutVersion是一个负整数。通常只有HDFS增加新特性时才会更新这个版本号。
5.集群安全模式操作
概述:
Namenode启动时,首先将映像文件(fsimage)载入内存,并执行编辑日志(edits)中的各项操作。一旦在内存中成功建立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映像,则创建一个新的fsimage文件和一个空的编辑日志。此时,namenode开始监听datanode请求。但是此刻,namenode运行在安全模式,即namenode的文件系统对于客户端来说是只读的。
系统中的数据块的位置并不是由namenode维护的,而是以块列表的形式存储在datanode中。在系统的正常操作期间,namenode会在内存中保留所有块位置的映射信息。在安全模式下,各个datanode会向namenode发送最新的块列表信息,namenode了解到足够多的块位置信息之后,即可高效运行文件系统。
如果满足“最小副本条件”,namenode会在30秒钟之后就退出安全模式。所谓的最小副本条件指的是在整个文件系统中99.9%的块满足最小副本级别(默认值:dfs.replication.min=1)。在启动一个刚刚格式化的HDFS集群时,因为系统中还没有任何块,所以namenode不会进入安全模式。
基本语法:
集群处于安全模式,不能执行重要操作(写操作)。集群启动完成后,自动退出安全模式。(1)bin/hdfs dfsadmin -safemode get (功能描述:查看安全模式状态)
(2)bin/hdfs dfsadmin -safemode enter (功能描述:进入安全模式状态)
(3)bin/hdfs dfsadmin -safemode leave (功能描述:离开安全模式状态)
(4)bin/hdfs dfsadmin -safemode wait (功能描述:等待安全模式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