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信 企业信息化部 林航
2016年10月
2016年5月17日,在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来临之际,中国电信在北京发布2016版“互联网+”行动白皮书。2016年中国电信将持续围绕现代农业、工业制造、新兴服务和创新创业四大重点领域,大力拓展至十大重点行业。在互联网浪潮中,电信传统功能大而全的系统,已经不能适应业务高速发展、快速迭代、好用便捷的使用要求,这类系统已经到了需要变革的时代,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彻底重构或者往“平台化+开放”的方向转型。
(一) 现有电信系统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信业务的发展,电信系统也在不断升级换代,近15年,我所从事的领域,就经历了97、BSS、集中系统1.0、集中系统2.0。现有系统分界清晰,功能强大,几乎能满足电信内部关于某个领域的所有业务操作诉求,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主要包括:
1. 过于考虑灵活性,操作复杂:传统系统定位于满足所有业务的功能需求,设计的时候重点关注灵活性和扩展性,导致了部分操作需要使用人员根据不同业务场景自己在同一个操作页面中勾选需要的业务信息,操作人员使用门槛高;
2. 业务规则不断迭代,性能下降:大部分的业务需求都是增加新的功能,加载新的规则,IT团队疲于实现各类需求,只做加法,很少减法,导致系统需要判断的规则多,系统响应速度不断下降;
3. 未能有效利用新技术进行代码重构:原有系统整体部署未考虑按功能切分,如果使用一些新的组件,比如消息中间件、缓存、Dubbo框架等改造工作量巨大;
4. 接口较多,跨域协调能力不足:各域功能自成体系,需要进行跨域功能建设时,沟通成本高,需求实现周期较长。
(二) 现有系统向平台化转型,注重开放,促进应用繁荣
针对上述问题,土财主们可以采用时下流行技术重构架构,耗时耗钱不说,实施周期还很长。这里讨论的是另一种,对传统的系统架构进行转型,通过平台化加开放的方式,鼓励轻应用繁荣发展,这里指的轻应用包括门户、App、公众号等实现逻辑简单,聚焦特定使用群体少量针对性场景的简单IT工具。
为什么要做轻应用呢?主要还是因为业务没有集中。在互联网浪潮下,电信企业不同部门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出现很多小的创业团队和小的营销团队。电信业务比较多,不同部门和团队主要关心的是自己的业务发展,对于和自己无关的业务关注度不高。大而全的集中系统,使用任何功能都需要对全部业务有一定的了解,只有针对不同部门和团队定制小而精的聚焦团队工作的轻量应用,才能提高他们的使用效率。那么这么多的轻量应用要怎么做,谁来做呢,光靠省IT的童鞋们是不够的,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本地网IT,以及部分团队自有的一些开发力量来实施。
那么,要支持这些轻应用开发,省级核心系统就要往平台化转型,并提供开放能力。开放的目的是提供核心能力支持,平台化的目标是保持能力的高效和可用。当然,平台现有的功能还是需要提供,部分较少使用场景的功能,轻量应用如果没有实现,可以继续到现有平台化系统上操作。
(图一)福建电信正在实施的分布式系统改造目标架构规划图
(三) 平台化的目标是稳定、高效和开放
一个平台,最重要的就是特征就是稳定。如何提升稳定性,一方面是优化现有系统的架构,主要的手段包括故障隔离、灰度发布、系统容灾、解耦等,另一方面是提升故障处理的响应速度,包括故障监控、全局分析、处理工具、应急演练等,有系统的功能要求,也有人和制度的要求。
其次,要保证的就是性能高效。提升性能的手段一方面是优化软件架构,主要的手段包括:系统应用层和数据层支持水平拓展,读写分离,支持并发操作,优化慢sql等,另一方面是提升硬件的性能,比如使用固态硬盘替换传统的机械磁盘、增加网络带宽、增加服务器性能等。
最后也是最缺乏的,就是开放性了,开放的目的主要是支持轻应用。开放的能力一定要是显性化的,有界面可以统一查看的,可自助联调,通过简单审核就可以接入的。
(图二)福建电信能力开放系统功能架构规划图
(四) 提供运营视图
平台具有大量核心功能,各个功能是否可用,性能是否出现瓶颈,只有提供显性化的运营视图,才能对系统整体的情况有所掌握,如果可能,还可以根据运营视图对系统运行资源进行按需分配。过往几年,我们重视了功能的建设,对功能的运行和使用情况缺乏关注,部分功能长期不好用,甚至没人用,仍继续提供服务。这一方面浪费了IT资源,一方面也降低了系统的运行速度。这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诸如此类需要关注使用情况的还有很多,比如订单是否堵单了,受理速度是否下降了。要掌握这些情况,就要有针对性的实施显性化的运营视图。
那么要实施哪些运营视图了,我认为首先要实现业务部门有意愿看的运营视图。运营的目的是对现有的提升,视图的目的是现有的反映。如果没人看,运营就没法得到提升。其次要聚焦公司的战略目标,比如“012,3转4,2+5+6”等在系统中的运行情况。再有就是IT系统的自身运行情况,供系统建设和维护部门分析系统短板和瓶颈,用于IT系统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