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项目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项目需要连接多个数据库,而且不同的客户在每次访问中根据需要会去访问不同的数据库。我们以往在spring和hibernate框架中总是配置一个数据源,因而sessionFactory的dataSource属性总是指向这个数据源并且恒定不变,所有DAO在使用sessionFactory的时候都是通过这个数据源访问数据库。但是现在,由于项目的需要,我们的DAO在访问sessionFactory的时候都不得不在多个数据源中不断切换,问题就出现了:如何让sessionFactory在执行数据持久化的时候,根据客户的需求能够动态切换不同的数据源?我们能不能在spring的框架下通过少量修改得到解决?是否有什么设计模式可以利用呢?
我首先想到在spring的applicationContext中配置所有的dataSource。这些dataSource可能是各种不同类型的,比如不同的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MySQL等,也可能是不同的数据源:比如apache 提供的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spring提供的org.springframework.jndi.JndiObjectFactoryBean等。然后sessionFactory根据客户的每次请求,将dataSource属性设置成不同的数据源,以到达切换数据源的目的。
但是,我很快发现一个问题:当多用户同时并发访问数据库的时候会出现资源争用的问题。这都是“单例模式”惹的祸。众所周知,我们在使用spring框架的时候,在beanFactory中注册的bean基本上都是采用单例模式,即spring在启动的时候,这些bean就装载到内存中,并且每个bean在整个项目中只存在一个对象。正因为只存在一个对象,对象的所有属性,更准确说是实例变量,表现得就如同是个静态变量(实际上“静态”与“单例”往往是非常相似的两个东西,我们常常用“静态”来实现“单例”)。拿我们的问题来说,sessionFactory在整个项目中只有一个对象,它的实例变量dataSource也就只有一个,就如同一个静态变量一般。如果不同的用户都不断地去修改dataSource的值,必然会出现多用户争用一个变量的问题,对系统产生隐患。
通过以上的分析,解决多数据源访问问题的关键,就集中在sessionFactory在执行数据持久化的时候,能够通过某段代码去根据客户的需要动态切换数据源,并解决资源争用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的思路锁定在了这个dataSource上了。如果sessionFactory指向的dataSource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去连接客户所需要的真正的数据源,即提供动态切换数据源的功能,那么问题就解决了。那么我们怎么做呢?去修改那些我们要使用的dataSource源码吗?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方案,我们希望我们的修改与原dataSource代码是分离的。根据以上的分析,使用GoF设计模式中的Decorator模式(装饰者模式)应当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佳方案。
什么是“Decorator模式”?简单点儿说就是当我们需要修改原有的功能,但我们又不愿直接去修改原有的代码时,设计一个Decorator套在原有代码外面。当我们使用Decorator的时候与原类完全一样,当Decorator的某些功能却已经修改为了我们需要修改的功能。Decorator模式的结构如图。
我们本来需要修改图中所有具体的Component类的一些功能,但却并不是去直接修改它们的代码,而是在它们的外面增加一个Decorator。Decorator与具体的Component类都是继承的AbstractComponent,因此它长得和具体的Component类一样,也就是说我们在使用Decorator的时候就如同在使用ConcreteComponentA或者ConcreteComponentB一样,甚至那些使用ConcreteComponentA或者ConcreteComponentB的客户程序都不知道它们用的类已经改为了Decorator,但是Decorator已经对具体的Component类的部分方法进行了修改,执行这些方法的结果已经不同了。
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我们需要对dataSource的功能进行变更,但又不希望修改dataSource中的任何代码。我这里指的dataSource是所有实现javax.sql.DataSource接口的类,我们常用的包括apache 提供的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spring提供的org.springframework.jndi.JndiObjectFactoryBean等,这些类我们不可能修改它们本身,更不可能对它们一个个地修改以实现动态分配数据源的功能,同时,我们又希望使用dataSource的sessionFactory根本就感觉不到这样的变化。Decorator模式就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设计模式。
首先写一个Decorator类,我取名叫MultiDataSource,通过它来动态切换数据源。同时在配置文件中将sessionFactory的dataSource属性由原来的某个具体的dataSource改为MultiDataSource。如图:
对比原Decorator模式,AbstractComponent是一个抽象类,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这个抽象类用接口来代替,即DataSource接口,而ConcreteComponent就是那些DataSource的实现类,如BasicDataSource、JndiObjectFactoryBean等。MultiDataSource封装了具体的dataSource,并实现了数据源动态切换:
客户在发出请求的时候,将dataSourceName放到request中,然后把request中的数据源名通过调用newMultiDataSource(dataSource)时可以告诉MultiDataSource客户需要的数据源,就可以实现动态切换数据源了。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在单例的情况下就是问题的,因为MultiDataSource在系统中只有一个对象,它的实例变量dataSource也只有一个,就如同一个静态变量一般。正因为如此,单例模式让许多设计模式都不得不需要更改,这将在我的《“单例”更改了我们的设计模式》中详细讨论。那么,我们在单例模式下如何设计呢?
在单例模式下,由于我们在每次调用MultiDataSource的方法的时候,dataSource都可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将dataSource放在实例变量dataSource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方法getDataSource()中增加参数,告诉MultiDataSource我到底调用的是哪个dataSource:
值得一提的是,我需要的数据源已经都在spring的配置文件中注册,dataSourceName就是其对应的id。
为了得到spring的ApplicationContext,MultiDataSource类必须实现接口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Aware,并且实现方法:
如此这样,我就可以通过this.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dataSourceName)得到dataSource了。
查看以上设计,MultiDataSource依然无法运行,因为用户在发出请求时,他需要连接什么数据库,其数据源名是放在request中的,要将request中的数据源名传给MultiDataSource,需要经过BUS和DAO,也就是说为了把数据源名传给MultiDataSource,BUS和DAO的所有方法都要增加dataSourceName的参数,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写一个类,通过线程的方式跳过BUS和DAO直接传递给MultiDataSource是一个不错的设计:
做一个filter,每次客户发出请求的时候就调用SpObserver.petSp(dataSourceName),将request中的dataSourceName传递给SpObserver对象。最后修改MultiDataSource的方法getDataSource():
完整的MultiDataSource代码在附件中。
通过以上方案,我们解决了动态分配数据源的问题,但你可能提出疑问:方案中的数据源都是配置在spring的ApplicationContext中,如果我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动态添加数据源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而且在我们的项目中也确实遇到。spring的ApplicationContext是在项目启动的时候加载的。加载以后,我们如何动态地加载新的bean到ApplicationContext中呢?我想到如果用spring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好了。所幸的是,在查看spring的源代码后,我找到了这样的代码,编写了DynamicLoadBean类,只要调用loadBean()方法,就可以将某个或某几个配置文件中的bean加载到ApplicationContext中(见附件)。不通过配置文件直接加载对象,在spring的源码中也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研究。
在完成了所有这些设计以后,我最后再唠叨一句。我们应当在spring中做如下配置:
其中dataSource属性实际上更准确地说应当是defaultDataSource,即spring启动时以及在客户没有指定数据源时应当指定的默认数据源。
以上方案与其它方案相比,它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这个方案完全是在spring的框架下解决的,数据源依然配置在spring的配置文件中,sessionFactory依然去配置它的dataSource属性,它甚至都不知道dataSource的改变。唯一不同的是在真正的dataSource与sessionFactory之间增加了一个MultiDataSource。
其次,实现简单,易于维护。这个方案虽然我说了这么多东西,其实都是分析,真正需要我们写的代码就只有MultiDataSource、SpObserver两个类。MultiDataSource类真正要写的只有getDataSource()和getDataSource(sp)两个方法,而SpObserver类更简单了。实现越简单,出错的可能就越小,维护性就越高。
最后,这个方案可以使单数据源与多数据源兼容。这个方案完全不影响BUS和DAO的编写。如果我们的项目在开始之初是单数据源的情况下开发,随着项目的进行,需要变更为多数据源,则只需要修改spring配置,并少量修改MVC层以便在请求中写入需要的数据源名,变更就完成了。如果我们的项目希望改回单数据源,则只需要简单修改配置文件。这样,为我们的项目将增加更多的弹性。
特别说明:实例中的DynamicLoadBean在web环境下运行会出错,需要将类中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改为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