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技术领导力”关注∆ 每天早上8:30推送
来源:一人一城(yirenyicheng01)
2020年,世界因为疫情牵一发动全身,孙玲的人生也进入到前所未有的低谷。
短短一个多月内,她经历了父亲去世,失去工作,特朗普颁布的旅行禁令,让她成为无法及时返回美国的众多技术人员其中一个。
被解雇之后,手里持有的签证给她明确的时间节点:必须在7月30号之前找到一份在美国的工作,在8月7号之前必须入境美国。“我本以为生活从此就一路向上了,但真没想到,一个人的命运,不仅要靠自我奋斗,还要考虑历史进程。”
未来将怎样,她很迷茫。
世事无常
Changeable
“佩服这些‘不认命’的人。”
“是她让我知道,没有所谓的阶级固化,除非你放弃自己。”
“我要是有她一半的努力,也不至于每天这么浑浑噩噩的......”
还记得孙玲吗?
曾经深圳流水线上拿2300月薪的女工,用微薄的工资学编程,玩命自考、攒钱留学,最终成为坐进谷歌办公室里的一名高薪软件工程师,年薪80万RMB。
她的故事激励过无数心怀梦想,却在现实面前无计可施的年轻人,让他们相信,实现阶层跨越并非遥不可及的奢望。
华尔街电视新闻关于孙玲的报道
然而,在时代大浪潮里翻滚的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疫情正在悄悄地改变世界,深受影响的地方之一就是硅谷,在那里有超过7成的技术人员并非美国出生,很多人因为工作鉴证收紧,旅行禁令加重,不得不收拾行囊,离开美国。
孙玲也未能幸免。
孙玲在纽约
5月8号,孙玲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发布了一则“疫情之下,我失业了,怎么调整?”的推文,人们才从她的叙述中梳理了最近三个月的主要经历。
因为父亲病重,孙玲请假从纽约回到家乡湖南娄底探亲,雇主批了84天假,并给出警示:如果不在期限内返美,她就会被解雇。
让姑娘悲痛的是,回国第三天,父亲就过世了,84天的探亲假也自动变成个人假,期限也缩短,赶上美国因为疫情颁布了旅行禁令,孙玲因为隔离和禁令无法及时返回美国,饭碗也丢了。
图片源自微信公号@孙玲在美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虽说国内也有很多大厂机会,但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国内大多会看第一学历,而且35岁对于写代码的技术人员来说的确是个坎儿,她在这一点上没多少优势。
而且纽约的路才刚刚开始,自己的全部家当都在那边,而且孙玲也很想知道未来自己是否有更多可能性。
她最终决定在签证事业宽限期将满之前,至少尝试返回美国:“我就想如果去美国发展,冒一下险折腾,我觉得我都可以承受,如果最后真的发展不下去了,花多少钱回国,那也没关系,但至少自己试过了。”
孙玲在国内迷茫期间干脆去了趟川藏线
最终结局会怎么样,是个未知数,
但这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让人相信,
无论她身处什么境地,
狠人总有路可走。
就像当初那样。
时间回到2009年,
孙玲高中毕业,
那个时候她脸肉嘟嘟的,齐刘海,
裂开嘴一口整齐的白牙,
这张照片是自拍的,
身后是一片农家风光,
取了一个阳光洒在头顶的景,
看上去应该是那种挺阳光的女孩。
孙玲在家乡
初中就辍学,学过美发实在学不会,央求了父母回学校念书,但高考还是落榜了,家里条件也不咋好,只好死了继续念书的心,跟很多村里同龄的姑娘一样,南下去深圳,在电池工厂的流水线上当起了一名普通的女工,月薪2300。
给电池做检测,喷码,每天12个小时,日复一日。
流水线工人,12小时望见一生
很快孙玲就厌倦了这样的日常,但转念一想,刚念完高中能干些啥?
回想起高中毕业时参加过一个不花钱的夏令营活动,曾经学过怎么写程序,打下一串代码指令,电脑上就能输出一个“hello world”,这种神奇的反馈机制,在孙玲脑海里留下了重重一笔。
类似于这样的代码
不如去学编程?孙玲知道,如果自己不学习本事的话,以后只能是在工厂流水线上辗转。
拿着攒的微薄薪水,都不够学费的,为了攒更多的钱,平时她有空还会去做各种兼职,发传单,做电话客服,在肯德基做服务员......
就这么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她完成了系统的编程基础学习,还通过校招找到了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2011年8月27日,这一天注定成为孙玲永生难忘的一天,她成为了一名程序员。
从流水线工人到程序员的转换,其实也说不上什么逆袭,但是这件事让孙玲知道,即便无法通过学校高考改变人生轨迹,通过学习依旧能多少改变下自己的现状。
当上程序员之后,她和普通的上班族差不多,平时写写代码,偶尔加加班,还能留出时间跟同事朋友打打羽毛球。
结果,她又开始折腾了,当别人把一句“多学习一门语言,就相当于多掌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广告词当做垃圾信息过滤掉时,孙玲将它留在了心里,还花了一笔25600元的巨款学英语,“真相是因为可以分期付款,所以狠下心就报名了。”
学了一年半的英语之后,孙玲说,“并没有觉得自己变得聪明了,但是多了一些读懂这个世界的方式。”
她还把自己平时学英语的体会分享在自己创办的英语公众号上,偶尔会有些收入,这笔收入她没有攒着,而是花在了飞盘爱好上。
因为偶然参加一次英语交流活动上,孙玲认识了一位玩飞盘的美国人,好奇心爆棚的她之后就打入了飞盘圈,因为玩这个的基本一半都是外国人,她又有了机会说口语,还能锻炼身体,并且每次比赛赢得一分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报以热烈的欢呼,尖叫,“那画面真的非常令人感动。”
英语和飞盘算是打开孙玲视野的一个口子,她萌生了想要去外面世界看看的想法,她第一个念头想到的就是留学,但是,这未免太奢侈了吧。
持续不断地学习,为她的梦想铺了路,在工作期间,她完成了自考大专,专升本,拿到了西安交大的大专文凭,深圳大学的自考本科文凭,还经历几次跳槽,2016年成为一名月薪过万的程序员。
出国留学看一看的念头,并没有熄灭,她卯着劲儿拿下雅思5.5的成绩,就等一个机会了。
“我只想年轻时做一件感动我的事情,看看我在这个世界的生存能力到底有多强。”
2017年,孙玲在网上了解到一所大学提供一个计算机科学的硕士项目,要求是英语可以基本沟通,有编程基础和工作经验。“这不正好说的是自己嘛?”
孙玲卡里就一万,学费首付要五万,接下来的一年,她就有了小目标,攒够十万块。
她拼了命地省钱,原本打算是10个月之内完成目标,结果在2017年7月就攒够了钱,兴冲冲去付了学费。
三个月之后,孙玲就已经去到美国学习了(她自己都有点难以相信)。
2018年7月,孙玲开始找工作,两个月内她面试了60份工作,9月份她收到了offer,10月份成为EPAM的员工,在纽约的谷歌办公室开始上班。
距离2009年高考落榜,已经过去十年。孙玲的人生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从流水线女工成为一名在纽约上班的高级软件工程师。
正当孙玲觉得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时候,一场新冠疫情几乎要把她拉回到原点。
经历了回乡探亲后的丧父之痛,以及辗转中美两地之后最终还是丢了工作,连返回美国工作地都成了难题等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孙玲第一次感慨自己正经历着人生中的低谷期。
短短一个月之内,她经历了太多,一度迷茫到和村里的各种小孩子们转山玩。
孙玲的家乡
无论是当初在流水线上12小时连轴转,为了攒钱交学费各种打工,熬夜,亦或是在异乡找工作两个月内面试60回......都没有如今的挫折感强。
曾经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只有这次,疫情和国际政策是她个人无法左右的,真的是叫天天不应的感觉。
她的家当都在纽约,而且当初走出去时,她就想知道自己的生存力到底有多强,还没有碰触到天花板呢,她不想就这么卷铺盖回家,不甘心。
她一直没有放弃尝试,在领英上寻找机会,准备简历,尝试各种中转通道返回美国,一直到5月份底,她终于发现从柬埔寨转机的这条中转线路,网络上也出现了一大波热心网友,不乏在硅谷工作的华人同胞,还有其他国家的软件工程师友人等等。
孙玲的近况也引起了一波关注,很多网友为她鼓劲加油:
“这样努力改变命运的恶人,一切挫折都是暂时的。”
“硬实力还在的,这种内在驱动力这么强的人,根本不担心她失业。”
“疫情已过,这种牛人马上就能恢复如初。”
孙玲发布的消息
也有人说,“为什么一定要回美国,留在中国不香嘛?”
对此,孙玲也曾表示过,如若没有疫情影响,她的签证是可以续签两年的,她原本想在两年内充分探索一下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之后再决定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发展。
她始终没有得到心中的那个答案呢,所以决定至少尝试返回美国,实在不行了,至少试过了,以后不会后悔。
也许这是她一路逆袭的原因吧,可以甘于平凡,但从不轻易认输。
回想起当初,孙玲挺好奇为何最终谷歌的大佬选择了她,毕竟有那么多优秀的候选人在。
大佬回答说:“第一,你的自学背景很强;第二,你接受反馈速度特别快;除此之外,我特别看重你在遇到问题模棱两可的时候,会首先把问题搞清楚这一点。”
人生始终掌控在自己手上,因为疫情,很多人对未来的规划都被劈裂了,但心存善念,打完这场硬仗,相信未来会好的吧?
本文图片主要源自微信公号@孙玲在美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 PingWest品玩:还记得用10年从深圳女工逆袭为纽约程序员的女生吗,现在她失业了
[2]地球青年图鉴:我用了10年 从深圳流水线厂妹做到纽约高薪程序员
[3]纽约消费指南:只因回国为父送终,那个用10年逆袭成纽约程序员的深圳厂妹, 疫情下丢了工作...
[4]TEDxShenzhen:孙玲:从工厂流水线工人到纽约程序员
-END-
这是公众号作者老K的私人微信
席位珍贵,至于老K加不加你,随缘吧!
(如遇繁忙,请手动添加:laokei2020)
加入读者群,跟100位CTO学习交流?
关注公众号,回复“加群”
大家在看:
1.一个程序员的故事:草根逆袭,财富自由之路
2.蚂蚁上市,6千程序员财富自由!996不是福报?
3.开发删库跑路,却让运维背锅?
4.Leader忙死,下属闲死,谁的错?猴子理论
5.A里正在拆中台,你还在建中台吗?
6.团队离职率30%,被CTO怼了:这5招记住了!
7.CTO丢给我《技术管理30条军规》照着做!
8.业务方的一堆需求,CTO一句话就怼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