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屏蔽“是什么?阅读知识屏蔽的书有什么好处?

前几天在豆瓣上看《汇编语言》王爽 的书评时,发现有书评提到“知识屏蔽”这个词。这个词同样也在汇编语言书的前言中提到。在书评中,作者称其为一种“全新的信息组织和加工艺术”。

什么是知识屏蔽?我用我本科时候自学的经历来描述一下。

 

我本科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是通过自学来入门的。最开始看的书籍是《C Primer Plus》第五版。当时我对计算机语言怀着一种敬畏的心理,学习的时候特别认真,从书的第一张第一页开始,每句话都认真读,每个代码示例都会敲上一遍,最后的习题也一个不落的全部做完。

这本书没有辜负了我的期望,书中的内容循序渐进,适合新手;读起来没有难度,习题也不难;书前面的内容基本不会出现后面没有学到的内容,也不会突然堆砌一些看不懂的词汇而不进行解释。而且,书的翻译也还不错。

我通过这本书,不仅对C语言有了较好的基础,而且对计算机专业的内容真正产生了好感,最后考上计算机研究生,工作也做了程序员。

 

后来的自学过程就没这么开心了。看其他方面的书籍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书籍。这些书籍一开始就讲很多XX内容非常好,性能多么多么强,以后能用在很多方面等等。然后开始描述XX内容的很多特点,有什么优势等。

等等——我还不知道XX的原理是什么,由什么组成,X特点是通过哪个性质来体现的,这个性质的原因又是什么。首先就给我灌输这么多”名词,特点”,强行让我接受,我表示肯定记不住。(也不愿意记)

更别说书的内容可能是到处抄袭的,或者大学老师让研究生草草写完的。书读起来不通顺,没有逻辑感。书前面的内容中随处可见后面的知识点,让人学起来糊糊涂涂的,没有“通透感”。感觉学完了一部分,还是觉得自己没有真正掌握。

 

这就是“知识屏蔽”和“知识不屏蔽”的真实例子。(不完全是知识屏蔽造成的)

知识屏蔽的“定义”,这里直接采用王爽书的前言:

“知识屏蔽“是什么?阅读知识屏蔽的书有什么好处?_第1张图片

来源——《汇编语言》王爽 前言

 

读一本知识屏蔽的书籍,有一种清爽的“通透感”。你在学习完一部分内容之后会感觉“这部分内容我都会了”。读这种书,就像攻占一座一座堡垒,有一种成就感。

知识屏蔽的书籍,需要对要讲授的内容有着很深的理解,更重要是需要精心设计书的结构。要假设自己是一名什么都不懂的读者,从第一页开始通读这本书,他应该首先接触哪些知识?掌握这些知识需要有哪些前置知识?这些前置知识又应该如何组织?

这好像数据结构中的拓扑排序。

因此,一般情况下,我更喜欢读“知识屏蔽”的书籍。

 

但知识屏蔽的书籍也不全是好处。

它并不适用于工具类书籍,有时候也不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同学。

1. 假设你想手头上放一本工具类书籍,如果编程中遇到问题想要随时翻阅查看某块知识。如果是知识屏蔽类的书籍,你会发现一块知识的不同部分被分成了几块来讲述,简单的性质放在前面,难的性质放到书的后面,翻阅书籍特别麻烦。而且有时候章节标题也不清楚,通过章节根本找不到想找的内容。

因此,如果想要一本“工具书”,知识屏蔽可能并不适合你,那种堆砌词汇和性质的书籍,可能更适合。

2. 假设你有了一定的基础,想要通过这本书籍快速的把知识点熟悉和串起来,你会发现知识屏蔽的书籍讲的“太罗嗦”。明明一口气可以说清楚的内容,却分成好几部分描述。怕学生听不懂,还讲了一些前置知识,这些知识我早就懂了。这时候你看这本书,就有点浪费时间。

这也是有些同学觉得外国经典教材很好,有些人却觉得很罗嗦的原因。

 

知识屏蔽做的最好的书,大概是数学课本。数学课本的前面部分不会突然用到后面的知识(否则不就成了循环论证?),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和例题都是有理有据的,可能是新引入的知识,或者是前面知识的推论,非常有逻辑性。

 

究竟选择什么书,还是要看自己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生活经历,知识屏蔽,编程语言,人工智能,汇编语言,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