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原理通俗详解及Matlab代码分析

一、Dijkstra算法:两个指定顶点之间的短路径

      不同点之间的邻接矩阵,为无向图,a(i,j) 表示从i点到j点的距离,两点不相通则用无穷表示,具体示例如下表所示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原理通俗详解及Matlab代码分析_第1张图片

       算法原理按照本人理解是将n个节点之间的查找(复杂度n\times n\times n\times n\cdots n=n^{n})转化为两个n个节点的集合(查找集合和未查找集合)之间的查找(复杂度n\times n),具体过程:从起始点开始,采用贪心算法的策略,每次遍历到始点距离最近且未访问过的顶点的邻接节点,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

       再具体一点如下图(与程序案例不同),查找节点1到节点6的所有最短路线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原理通俗详解及Matlab代码分析_第2张图片

       1.从节点1开始查找,将节点1放入查找集合P,剩余的节点2、3、4、5、6放入未查找集合W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原理通俗详解及Matlab代码分析_第3张图片

       2.寻找未查找集合W中与集合P相邻的集合中离节点1最近的节点(从上图能看到节点2、3、4、5、6对应的距离为7、9、\infty\infty、14中7最小,加入节点2,更新节点3、4),将最近节点2加入P,并将节点1到各个节点的距离更新,这里更新与2相连的节点3、4的最短距离:

         由于节点3:1→2的最短距离为7。从节点2出发,2→3的最短距离为10。因此节点1到3的最短路径为新老两种路径对比

          1→2→3:原最短距离,1→3:9;步骤2产生新路径最短距离7+10=17;因此取最小值为9

         由于节点4:1→2的最短距离为7。从节点2出发,2→4的最短距离为15。因此节点1到4的最短路径为新老两种路径对比

          1→2→3:原最短距离,1→4:\infty;步骤2产生新路径最短距离7+15=22;因此取最小值为22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原理通俗详解及Matlab代码分析_第4张图片

        3.重复步骤2直到结束(从上图中能看到节点3、4、5、6对应的距离为9、22、\infty、14中9最小,加入节点3,更新4和6)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原理通俗详解及Matlab代码分析_第5张图片

         (从上图中能看到20、\infty、14中14最小,加入节点6,更新5)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原理通俗详解及Matlab代码分析_第6张图片

         (从上图中能看到20、23中20最小,加入节点4,更新5)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原理通俗详解及Matlab代码分析_第7张图片

          最后加入5,此时未查找集合元素为0,结束!

二、Matlab代码及解析

      主函数:

        主函数构建邻接矩阵,首先从节点1开始找到其与2、3、4、5、6的距离,然后找到节点2到3、4、5、6的距离,依次向下直至节点6。 执行子函数dijkstra找到节点1到节点4的最短路径并输出

clc;
close all
clear all
a=zeros(6); a(1,2)=50;a(1,4)=40;a(1,5)=25;a(1,6)=10; a(2,3)=15;
a(2,4)=20;a(2,6)=25; a(3,4)=10;a(3,5)=20; a(4,5)=10;a(4,6)=25; 
a(5,6)=55; 
a=a+a'; 
a(a==0)=inf; 
[distance,path]=dijkstra(a,1,4);
p=num2str(path);
sprintf('最短距离为%d\n具体路线为%s。',distance,p)

        子函数:

function [mydistance,mypath]=dijkstra(a,sb,db);
% 输入:a—邻接矩阵(aij)是指i到j之间的距离,无向矩阵
% sb—起点的标号, db—终点的标号
% 输出:mydistance—短路的距离, mypath—短路的路径
n=size(a,1);         %找出节点个数n
visited(1:n)=0;      %构建初步的查找矩阵visited,0代表未查找,1代表查找过
distance(1:n)=inf;   %保存起点到各顶点的短距离
distance(sb)=0;      %从起点sb到起点的距离为0
parent(1:n)=0;       
for i=1:n-1                   %循环查找n-1次   
    temp=distance;            %将distance中的值赋给temp,避免运算时丢失原值
    id1=find(visited==1);     %查找已经标号的点
    temp(id1)=inf;            %已标号点的距离换成无穷
    [t,u]=min(temp);          %找标号值小的顶点
    visited(u)=1;             %标记已经标号的顶点
    id2=find(visited==0);     %查找未标号的顶点
    for v=id2                 
        if  a(u,v)+distance(u)

代码为书中的案例,具体见姜启源. 数学模型(第二版)[M]// 数学模型(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法,dijkstra,图论,数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