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回佛山,跟一个老同学见面,发现他很不满广州、佛山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我劝他包容一点;他却说:“包容?我们都被人包围了!”

 

因为工作不在本地,所以每次我回家,总会有一种身份的转换。在北京、上海,我是外地人,身边朋友也是外地人;回到广东,我又是本地人,朋友同学也是本地人。这种不停的切换,给了我对比本地人与外地人心态的土壤。

 

忘了什么时候,我在《新周刊》看到过一个词,叫「小富即安」。看到这词的时候,我感觉整个人都被击中了——它一针见血地刺穿了许多本地人的心态。

 

现在住的小区里,有个民宅改成的麻将馆;有意思的是,这么旮旯的地方,竟然有个家伙常常开个保时捷来打麻将……很多北京本地人,因为拆迁分了一大笔钱,在稍微偏远的地方再买套房后,剩下的还能确保吃穿不愁;生活不成问题了,自然想干啥干啥。

 

以前我在佛山时,虽然工资不高,但因为家在本地,所以不用交房租,不用愁伙食,工资一半存一半花;那小日子过得虽不算滋润,但也不艰难。前阵子,一个老同学还自豪地跟我说,他月薪虽然只有两千多,但每个月都能存两千!

 

相反,来了上海、北京后,我基本成了「月光族」,每个月交完房租,想出去吃顿大餐,都得按半天计算器;更多的人,钱包里一堆信用卡,每张卡的还款日,记得比自己生日还清楚。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哪一种境况会令人更有竞争力?

 

古时攻城,有一条原则叫「围城必阙」,就是包围敌人时要留个缺口。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令敌军决心拼个鱼死网破;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在逃跑和死战之间摇摆不定,斗志涣散。

 

这条原则,在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社会竞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项排斥外地人的本地政策,最后导致的不是赶跑外地人,反而是令外地人更拼命奋斗。

 

以我熟悉的人来说,同样的工作,本地人下了班就走,外地人更愿无偿加班,把事情做好;同样要加班,本地人有加班费也不乐意干,而外地人回家可能也是 面对四壁空墙,不如加班多赚点钱;本地人家在当地,有父母做后盾,干得不顺心随时把老板炒了,外地人孤身在外,家里可能还等着寄钱回去,再苦再累也得咬牙 坚持。

 

你是老板,你更喜欢哪种员工?

 

当然,我不是来放地域炮的。这一切也许都因为,北上广深有我们割舍不掉的城市魅力,那种魅力叫——机会。

 

当年,披头士的主唱约翰·列侬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为什么你们是一个英国乐队,却要来美国发展?”约翰·列侬说,“在罗马帝国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和诗人都要去罗马,因为那里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今天要来纽约,因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

 

而北上广深,就是中国的中心。在这里,存在更多职业上和文化上的可能性。你会最早体会O2O的无尽疯狂,互联网+的无线接口,知识经济的无限魅力…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生命有着更多的可能性,且又怀揣一颗“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小小野心,那大城市对你的魅力就是致命的。更何况,大城市几乎集中了全中国最好的教育、艺术和医疗资源。

 

我们都知道,在北上广深打拼,面对着高房价高物价和遥不可及的城市户口以及户口带来的政策红利,生存很残酷,可你就是无法忽视大城市的美好——机会、可能、新鲜、多元。

 

试想想,一个是早已小富即安或安土重迁,一个是拼了命得要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庭的人生命运,谁会更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