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见的RAID,并在RED HAT上用软RAID将其实现:(由于是在虚拟机上做实验,我们用不同的分区代表不同的磁盘)

RAID 0:无差错控制的带区组

要实现RAID0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硬盘驱动器,RAID0实现了带区组,数据并不是保存在一个硬盘上,而是分成数据块保存在不同驱动器上。因为将数据分布在不同驱动器上,所以数据吞吐率大大提高,驱动器的负载也比较平衡。如果刚好所需要的数据在不同的驱动器上效率最好。它不需要计算校验码,实现容易。它的缺点是它没有数据差错控制,如果一个驱动器中的数据发生错误,即使其它盘上的数据正确也无济于事了。不应该将它用于对数据稳定性要求高的场合。同时,RAID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比如所需读取的文件分布在两个硬盘上,这两个硬盘可以同时读取。那么原来读取同样文件的时间被缩短为1/2。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 0没有冗余功能的,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无法使用。这种阵列可使用磁盘空间为其所有磁盘空间之和。

实现步骤:

1,创建两个新分区,并把其类型都设为“fd,之后运行“partprobe”使系统识别新分区

 

2,创建RAID0,并可用“cat /proc/mdstat”命令查看RAID信息

3,格式化

4,挂载

 

 

以上是RAID0配置过程。

RAID 1:镜象结构

raid1对于使用这种RAID1结构的设备来说,RAID控制器必须能够同时对两个盘进行读操作和对两个镜象盘进行写操作。镜象结构在一组盘出现问题时,可以使用镜象,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每读一次盘只能读出一块数据,也就是说数据块传送速率与单独的盘的读取速率相同。因为RAID1的校验十分完备,因此对系统的处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通常的RAID功能由软件实现,而这样的实现方法在服务器负载比较重的时候会大大影响服务器效率。当您的系统需要极高的可靠性时,如进行数据统计,那么使用RAID1比较合适。而且RAID1技术支持“热替换”,即不断电的情况下对故障磁盘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只要从镜像盘上恢复数据即可。当主硬盘损坏时,镜像硬盘就可以代替主硬盘工作。镜像硬盘相当于一个备份盘,可想而知,这种硬盘模式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RAID 1的数据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级别上来说是最好的。但是其磁盘的利用率却只有50%,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低的。它的可使用空间是整个阵列中磁盘空间最小的一个。

实现步骤:

1,创建两个新分区,并把其类型都设为“fd,之后运行“partprobe”使系统识别新分区

2,创建RAID1,并可用“cat /proc/mdstat”命令查看RAID信息

 

3,格式化

 

4,挂载

以上是RAID1配置过程。

RAID5: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

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因为奇偶校验码在不同的磁盘上,所以提高了可靠性,允许单个磁盘出错。RAID 5也是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单独硬盘来存放数据的校验位,而是将数据段的校验位交互存放于各个硬盘上。这样,任何一个硬盘损坏,都可以根据其它硬盘上的校验位来重建损坏的数据。硬盘的利用率为n-1。 但是它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在RAID 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优点是提供了冗余性(支持一块盘掉线后仍然正常运行),磁盘空间利用率较高(N-1/N),读写速度较快(N-1倍)。但当掉盘之后,运行效率大幅下降。

实现步骤:

1,创建四个新分区(最后一个分区指定为hot spare device),并把其类型都设为“fd,之后运行“partprobe”使系统识别新分区

2, 创建RAID1,并可用“cat /proc/mdstat”命令查看RAID信息

  3,格式化       

4,挂载

 

以上是RAID5配置过程。

我们可以用“mdadm –detail –scan >/etc/mdadm.conf”生成RAID配置文件,方便我们以后重新装备RAID

mdadm –S /dev/md5  停止raid5

mdadm –A /dev/md5  重新装备raid5

你可能感兴趣的:(R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