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让疫苗创新驶上“高速路”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结晶,疫苗以其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主动免疫的特性,被视为应对疫病流行的“最后解决方案”。对于不断变异的病毒,加速疫苗创新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各国政府积极探索的应对之方。


9月12日,以“疫苗创新与公众健康”为主题的首届大湾区疫苗峰会在深圳举办。峰会围绕全球疫苗研发、审批、使用和管理的新进展、新策略及实践经验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推进创新疫苗造福公共健康积极探路。


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让疫苗创新驶上“高速路”_第1张图片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领导表示:“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免疫规划政策,有效控制了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我们要坚持免疫规划策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坚持依法依规加速疫苗创新,发挥疫苗维护人民健康、稳定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作用。”


如今,面对公众健康的新需求和时代的新挑战,我们如何凭借疫苗机制与技术上创新促成合力聚变?


首先在机制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建议:“要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他指出,要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并以人才建设为根本,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疾控体系专家和专业人才队伍,另外还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设立公共卫生与健康安全科技工程,并以能力提升为主线,加强“四早”能力建设。


第一届大湾区疫苗峰会

“加速疫苗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


聚焦未来国家的免疫规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指出,一个疫苗能不能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他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疾病的因素。比如疾病的发生数、死亡率、发生率、住院率等相关因素。从国家角度来说,卫生资源的投入要继续,尤其是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如宫颈癌、肺炎等,都被建议纳入到免疫规划疫苗预防的疾病当中。第二,疫苗的因素。疫苗是否能够足量供应,价格是不是能够接受,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必须要考虑的条件。第三,能力的因素。能力包括接种的能力、服务的能力、冷藏储运的能力、监测的能力等。其中,监测能力包括接种状况的监测、疾病的监测等。所以,一个疫苗能不能纳入规划,从国家的考虑因素有很多。随着疫苗品种的不断增加,新疫苗引入市场,各地可以做更多有益的探索。



在技术创新方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申昆玲以儿童群体为例,着重强调了儿童等重点人群对于疫苗或有效的预防手段的强烈需求。


申昆玲指出,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呼吸道感染也是全球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重要的因素。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这是造成2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毒因素,全球每年约有3千多万RSV感染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而且RSV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是2 ,这说明RSV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比较而言,季节性流感的R0徘徊在1.3左右,每年感染人数以百万计。此外,被RSV感染后还会造成日后反复的感染和远期的气道高反应等,RSV造成的疾病负担非常严重,亟需有效疫苗、药物防治手段应对RSV。


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让疫苗创新驶上“高速路”_第2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教授申昆玲


会后,申昆玲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提到,现在还没有针对RSV有效的疫苗,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巨大。她希望并呼吁能够有更好的机制促进疫苗的产生。她同时介绍,目前有一些被动免疫的方法来预防RSV,如具有超长半衰期、强力抑制RSV效果的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将填补RSV感染预防领域的空白。她说,未来应该逐步形成并完善由疫苗、药物预防、被动抗体等多手段搭建起的疾病防控体系。


面对公众健康的新需求和时代的新挑战,由中华预防医学会牵头,大湾区疫苗峰会专家组发出了《加速疫苗创新,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倡议。倡议提出,从升级免疫规划开始,扩及全周期、全人群的创新疫苗接种,再到强化特定人群的防护,是应对当前公众防疫挑战、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一环。


会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和学会副会长杨维中共同主持此次大会。




文:张漠

你可能感兴趣的:(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让疫苗创新驶上“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