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内容来源:本文为中信出版集团《人才池》书摘,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出版社审核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熊启明,行动教育企业大学咨询事业部总经理,校长EMBA“企业大学”课程主讲导师;曾被多家上市公司聘请为企业大学建设总顾问,服务于西贝大学、天正大学、盈趣大学、味千(中国)商学院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的企业大学。
责任编辑| 胡铁花
第5145篇深度好文:9062 字 | 18 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一、人才梯队的底层逻辑
是“师徒制”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个新问题。老员工抗拒新事物,他们的战斗力已经不强,但他们都是忠诚的员工;而新员工年轻有活力,既有学历也有想法,但是很多企业留不住他们。
阿里巴巴的人才梯队建设为什么如此成功?我们可以从马云说过的一句话中得到启发:“老师总是带着理想主义,总是希望学生超过自己。”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设定内部导师制,让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仅能打胜仗,还能带出英雄团。
这个体系要求管理者出任思想导师、专业导师及业务教练,对外辅导他人,对内提升自身能力。
二、好师傅既是导航,也是导师
90后员工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而是没有把师傅当作一个坐标系来对照和认识自己,就像20年前的我一样。
当我把师傅当作对标对象时,我就不会因为自己比别人多读了几年书而不可一世,因为我看到自己有很多方面不如师傅。
在我认清了自己后,我会希望我未来的样子是师傅的样子。同样,在师傅眼里,徒弟是他曾经的样子。所以,徒弟出现困惑和障碍都很正常,师傅会有一颗包容的心,因为他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比如,在搞不定90后员工的时候,师傅千万不能妄下结论是90后员工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作为师傅的你带教70后、80后员工已经顺手了,不知道如何带教90后、00后员工。
所以,搞不定90后员工,其实折射出来的是师傅的管理能级不足。
三、好师傅的3个标准画像
既然这件事情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要不要把它交给一把手来做?在企业只有几十个人的时候,一把手对每个员工都很熟悉,这时候由他来挑选师傅没有问题。
但是,一旦企业员工超过百人,一把手对每名员工的熟悉度就会大打折扣了。这个时候,谁最有发言权?业务线领导。
但业务线领导又往往无法测试出师傅的意愿度和利他心,这时候人力资源部门就应该参与进来。
因此,挑选师傅需要业务线领导与人力资源部门配合来完成。
培训的名称叫作Buddy System。如何做好一对一的捆绑?如何当好这个师傅?香格里拉集团专门设计了这个带教培训,没有经过这个培训的师傅是拿不到证书的。
拿到证书以后,师傅才有资格去带徒弟。所以,每个部门的档案都会记录哪些人是拥有带教资格证的。如果企业不安排带教培训,那么同样的徒弟扔给不同的师傅去带,最后可能会带出来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徒弟。
为什么部门领导会把我交给Judy带教呢?整个部门有4个主管,Judy是其中唯一的女孩子,为什么不让另外3个男生给我当师傅呢?
后来人力专员告诉我:“另外3个男生都是简单粗暴型的,以你的个性,如果把你交给他们带教,估计待两天你就提出辞职了。”
最后我才知道,公司是做过匹配的,力求人以群分。徒弟是什么个性,公司就会给其匹配什么样的师傅。
我在香格里拉集团实习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0元,那时候,师傅每个月的带教工资是我实习津贴的1/4。除了与薪酬挂钩,香格里拉还把师徒制与晋升挂钩。
在香格里拉,任何一个干部被提拔之前,都要回答一个问题: 你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师傅?
罗辑思维的组织是扁平化的,内部实行小组制,1个组长带2个徒弟。如果徒弟另起炉灶,接下来半年的业绩有部分比例要算到师傅的账上,这就倒逼师傅竭尽全力去培育徒弟。
与此同时,公司每年都会召开评选会,评选谁的徒弟创造的价值最多,摘得桂冠者会被授予“一代宗师”的牌匾……
这些都是通过机制创新把师徒制和名利绑定在一起的做法,有利于师徒制在企业落地生根。
四、大手牵小手:激活师傅的角色感
选师完成以后,企业最好设计一个确认的流程,即拜师仪式。
拜师仪式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而是为了让“师徒”彼此找到角色,审视师徒制的意义。
这个过程能够让师傅明白什么是责任——自从带了小徒弟,就要考虑小徒弟有没有饭吃;也要让徒弟知道,在这个新的集体中,他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那么,拜师仪式应该如何来设计呢?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归纳为“两书”。
一个叫聘任书,这是很多企业落地师徒制时最有仪式感的一个环节。
管理者面对这一期所有新进员工,把匹配好的师傅请上台并向其颁发聘任书。师傅在接下聘任书的那一瞬间,身上就肩负起了对徒弟的责任感。
在我们行动教育,当所有新员工结束入职培训以后,人力专员会立刻通知他们的师傅到现场,一对一结对子,把徒弟接回部门。
我们把这个仪式形象地比喻为“大手牵小手”——师徒把手举起来,师傅对徒弟承诺接下来的带教责任。
所以,发放聘任书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仪式,而是要通过仪式激活师傅的角色感,强化师傅的责任感。
另一个叫带教计划书,表明带教不是空头承诺。
在带教过程中,按照时间阶段,徒弟必须掌握的能力是什么,考核标准是什么,谁来考核,带教计划书都会明确列明。
最后,经过师傅签字和徒弟签字,带教计划书正式生效。有了带教计划书,徒弟就明确了自己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去完善哪些方面的能力。
通过聘任书和带教计划书,企业就能真正地形成师徒带教的氛围,让师徒带教成为一个真正可落地的标准流程,固化为管理中的一个标准动作。
五、师徒带教的16字方针
了解过选师和拜师,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正题——学师。按照中国传统的表达方式,我们也可以称其为“承师”。
2019年,有一段时间,我曾不间断地到上海道济堂中医馆去调养身体,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几位知名的老中医有过深度交流。
我发现,他们培育学徒的方式就是典型的师徒带教,根据我在现场的观察,每一位老师在问诊中都会做以下动作:
抽查。老师每天都要抽查学徒有没有背诵前一天布置的《黄帝内经》原文。因为这些理论知识是诊断病人的心法,作为医生的学徒,必须熟悉理论源头。
案例教学。结合看诊案例,老师帮助学徒理解《黄帝内经》的原文,因为只有案例才是理论最好的佐证。
鼓励实战。老师鼓励学徒去给病人搭脉号诊,让他们在实战中试错。
及时复盘。老师亲自为病人搭脉,与学徒一起回顾全过程:学徒在观摩中对照复盘,找到自己出错的真因,并且通过文字记录加深记忆;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纠偏,让学徒能够在试错中悟道。
中医师徒带教的逻辑,其实和我们企业中的师徒带教逻辑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辅导企业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许多企业都存在一种共性现象:即使企业制订了带教计划,师傅也不知道如何去带教徒弟。
师傅最常用的逻辑是什么?把徒弟叫过来,教他做这件事情;教完以后,徒弟一知半解地点点头。
事实上,我们在访谈中发现,能做到这个程度的师傅也为数不多,有些师傅甚至直接把徒弟当成打杂的小工。
这些都算不上真正的带教,有效的师徒带教应该像上述案例中的老中医带学徒一样,有非常明确的准则。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把这些准则总结为16字带教方针:
我说你听,我做你看;你说我听,你做我查。
这16字方针可以把师徒带教拆分为上下半场。
1.我说你听,我做你看
师徒带教并不要求师傅一开始就教徒弟“怎么做”,而要求师傅先解释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再来讲解“怎么做”。
因为真正的教育是教授原理,让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我说你听,要求师傅告诉徒弟做这件事情的基础流程;我做你看,要求师傅演示给徒弟看。
这8个字完成了,我们要先停顿一下,不能马上进入下一个阶段。我们还要追加一个动作,即师傅询问徒弟:你清楚了吗?徒弟有什么疑问可以向师傅提出来。
徒弟提出疑问是正常的,这说明师傅的带教是有效的。最令人担忧的是,师傅才讲了一遍,徒弟点头说会了。这种情况背后只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徒弟天资聪慧,一点就通;另一种可能性更大,即徒弟十窍通了九窍,就差那最关键的一窍还没通。
因此,等待徒弟把疑问反馈出来非常关键。只有在师傅把徒弟的疑问解答清楚的那一刻,徒弟才能将知识真正内化于心。
2.你说我听,你做我查
怎么才能确定徒弟将知识真正内化于心了呢?师傅可以要求徒弟复述一遍,即你说我听。
如果在徒弟复述的过程中,师傅没有听到最关键的那几个点,那么师傅就要立刻做补充来加深徒弟的印象。
最后,你做我查,即学会了原理,徒弟还要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师傅可以观察徒弟是否充分利用了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检查徒弟哪些地方没有做到位。
我相信只要遵从这16字方针,按照这个流程反复练习1万遍,师傅就一定知道如何带教徒弟了。
但是,我们怎么才能保证师傅在带教过程中没有敷衍了事呢?要保证师徒带教的成效,仅有指导方针还不够,师傅还要在带教的过程中做“痕迹管理”。
我们观察到很多企业存在一种现象:人力资源部门认为师徒带教是业务部门的事情,因此,在带教的过程中,只要把员工丢给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似乎就结束了。
这个逻辑实际上是错误的。人力资源部门是新员工的“娘家人”,把新员工送到业务部门之后,对于业务部门怎么培育他,人力资源部门是要进行持续跟踪的。
靠什么来跟踪?痕迹管理。痕迹管理其实就是靠三张表格来管理:
第一张表叫作记录表,记录今天师傅教了什么,哪一个环节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第二张表叫作反馈表,是给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后续会对师徒带教的成果进行抽查;
第三张表叫作纠错表,就是把徒弟经常犯的所有错误给列出来,人力资源部门会进行存档。
在未来带教员工的过程中,这些经常性错误需要被重点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学师”的这个流程做透,而这是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到位的。
从选师、拜师到学师,要保证师徒带教的有效性,我们还必须设置最后的验收环节,以评价师傅是否合格。
师傅带教完徒弟,未来是再也不想带了,还是越带越有兴趣呢?我相信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师傅越带越有兴趣,但师傅的这个兴趣来自哪里呢?
我们要让师傅有成就感。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级的需求,如果满足了这个需求,企业何愁没有师傅。
那么,我是怎么判断企业的师徒制的推行效果的呢?我就看员工见面打招呼时,称呼最多的是不是师傅。
在香格里拉工作的那几年, 我 有好几个师傅。每 次吃饭碰到师傅,我叫一声师傅,师傅一定会问:“最近你怎么样?需要 我帮你做什么吗?” 当我取得成绩的时候,师傅的名字会和我的名字一起出现在布告栏。 后来,当我的职位越升越高,超过了我的师傅们时,我发现师傅们私底下会和同事说,那个在台上讲课的是我徒弟。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韦纳曾经指出:幸福最大的来源是他人。因此,给予师傅激励的不是利益,而是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企业推行师徒制的过程中,机制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激发人的成就感。迄今为止,我还经常在课堂上公开表达自己的感谢,感谢在我人生当中影响我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师傅,他们都在我的人生转折点上给予我导航。
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评定的过程,让师傅充分地感受到荣誉感和成就感,这是每一家企业都应该重视的事情。
结语
最后我要提醒一下,师徒制一定是阶段性的。
很多企业让一个徒弟跟一个师傅三五年甚至更久,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会带来两个问题:
一是限制了徒弟的技能提升空间,每个师傅身上都有一种最强的能力,徒弟出师以后,应该朝更高的方向去做规划和发展,所以师傅只需要做阶段性的带教;
二是容易形成帮派,特别是技术型岗位,师徒极易形成裙带关系和山头主义,导致各个业务板块山头林立、各自为政,组织无法协同。
因此,为了避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定要让一个高潜力的优秀人才拥有多位师傅。这样不仅避开了山头主义,徒弟也能够持续学习和吸收各个派别武林高手的精髓,集众家之所长,最终超越自己的师傅——
这才是师徒制真正想达到的目的。
企业咨询|企业内训|线上、线下企业大学
课程团购|定制化培训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企业深度学习
三板斧是马云培养一把手的方法论
即:定战略、造土壤、断事用人
用于培养高层定方向和做决断能力
搞好组织建设和人才建设
扫码立即学习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