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A股的晃悠似乎令投资者有点疲惫,然而近一周,5个工作日19只新股的超级打新周无疑为市场再次打了鸡血,而IPO的发行似乎也达到高潮。
在9月14日至9月18日的五天内,平均每个工作日有3.8只新股开启网上打新,其中14日有2只个股,15日有3只个股,16日有7只个股,17日有5只个股,18日有2只个股。这些新股覆盖了银行、芯片设计、火箭、化妆品、医美,甚至人造草坪等多个行业。
在市场人士看来,尽管打新已经没有了曾经的暴利收益,但是比起相对低迷的二级市场还是稳定得多,其追捧热度仍旧可观,但机构投资者似乎冷静和理性了许多。
有意思的是,即将登陆科创板的上纬新材(688585.SH)上演了科创板最低发行价2.49元的大戏,与两市的ST股价格不相上下,承销商、公司一脸茫然。如果发行价再低1分钱,上纬新材就将成为首只因达不到上市标准而遭遇中止的公司。
这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注册制来到的A股,所有的不可能都会成为可能。那么,未来的IPO还会继续高歌猛进,抑或洪峰已过?
国都证券策略研究员肖世俊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两个月指数震荡、绩优高位股的调整,已对内外压力消化殆尽,新股密集发行但真正资金抽血也就2000亿至3000亿元,实质影响不大;未来市场震荡上行,分化仍将持续。
19只新股打到手软
近一周19只的新股,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沪市主板7只、中小板5只、创业板3只、科创板4只,19只新股合计发行数量约9.32亿股,预计募集资金共计135.37亿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注册下,新股发行速度明显加快,新股发行数量达19只,此前一周新股发行数量也有18只。主要是因为创业板注册制正式落地前,向深交所提交注册,通过并排队的“存量”企业较多,因此近期发行的新股数量较多。
在陈雳看来,近几日,沪深两市成交量萎缩,主要因为欧美股市近期波动较大,苹果、特斯拉等科技股跌幅较大,导致国内资金对于整个市场偏谨慎,进而成交量下滑。近期创业板首批注册制个股受关注度较高,带动整个创业板成交量上升,对上证和科创板产生了一定的“虹吸效应”,同时新股成交量整体较大。但随着大量新股的不断上市,新股的稀缺属性将逐步消失,市场资金回归理性。
中金公司发布报告认为,2020年打新市场收益可观。截至8月底,年初至今上市的227家IPO新发市值2735亿元,粗略估算打新收益4492亿元,按此发行节奏,预计全年的新股收益约在6000亿-7000亿元左右。按目前配比来看网上和网下收益大致均衡,预计全年收益分别为3000亿-3500亿元左右。
中金公司认为,今年新股收益对于机构投资者的贡献不容忽视,以基金管理公司为例,估算年初至今不考虑战略配售部分,公募部分收益排名前十的公司平均新股收益为32亿元。往未来看,预计受注册制改革及发行节奏影响,预计未来3-6个月网下打新收益仍将维持相对高位。
上市“差点黄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股的密集发行,机构抱团压价的现象频出。
近期启动发行的上纬新材9月15日晚间披露的发行价为2.49元。上纬新材选择的上市标准是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而2.49元/股的发行价格对应的公司上市时的市值约为10.04亿元。也就是说,闯过问询、审议、注册的上纬新材,发行价若再低1分钱,上纬新材就将成为首只因达不到上市标准而遭遇中止的公司。
据统计,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48家IPO企业募资出现募不足,其中今年下半年以来,共有19家科创板企业募资不达预期。
陈雳分析指出,机构抱团压价现象是可能存在的,主要受高价剔除影响。机构抱团压价可以使机构以最低的价格拿到筹码。以上纬新材为例,415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6954个配售对象符合询价条件,其中399家管理的6903个配售对象报价统一为2.49元,占比超过90%,而99%配售对象报出一个价。
“这主要和目前的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有很大的关系。”一位市场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投资者都是以追逐利益为最大化的,报何种价位,机构都是有其自己的原因,这就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当然,开盘首日,该股如此低价,也不排除被爆炒的可能。
力鼎资本创始合伙人、CEO高凤勇分析指出,从全局来看,一年多的现行询价制度为注册制试点进行了保驾护航。极端案例是定价规则、企业质地(偏低毛利、偏低研发投入)、上市标准(10亿市值)发生了共振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咎于询价机制单一原因。放眼长远,很多小而传统的企业二级市场也会慢慢回归到无市盈率无流动性,这个趋势无法改变。
在高凤勇看来,类似案例多出现几个,券商投行就会主动屏蔽一些体量不大,行业不够亮眼的企业来科创板和创业板。这两个资本市场板块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资本市场资源,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有限的,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得更好,而不是简单普惠。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上纬新材是一家台资控股企业,主业为树脂及风电叶片用材料,树脂市场份额占比较大,但获利空间并不大,利润主要来自风电叶片用材料,但政策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尤其公司刚够第一套IPO标准两年5000万净利润,而研发投入占比较低,目前公司可能已遭遇规模瓶颈,在科创板上市比较勉强,它更适合去中小板IPO。
四季度如何演绎?
来自同花顺iFinD的统计显示,2020年的IPO家数每月呈现递增态势,7月和8月份发行家数分别为50和59 家,比6月出现成倍的增长。
截至9月17日,9月份发行家数不到40家,距10月还剩下两周时间。近期,发审会每次审核的家数已经比起7、8月有所减少,IPO的洪峰是否有望过去?
肖世俊直言,单月度个数高峰差不多见顶了,但后续金龙鱼、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等大块头上市,募集资金量阶段性或还有新高。“在弱市中对投资者情绪有较大影响,但对市场实质影响不大。”
陈雳表示,洪峰尚未过去,根据深交所IPO数据,可以看到近三周申报注册上市的企业每周平均维持在8-10家,以此计算,即使存量“企业”被全部上市后,加上科创板和沪市的新股发行,每周维持在12-15家企业的新股发行属于常态化。
不过,近期欧美股市波动较大,影响国内股市出现一定的走弱,成交量有所下滑。在他看来,基于目前的新股发行节奏,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性将进一步弱化,对于业绩差的空壳公司而言,将大受冲击;而业绩稳定、成长性良好的上市公司将更受到资金青睐,估值进一步得到提升。对于四季度,预计市场将出现分化,前期涨幅较小,业绩具有确定性的公司有望迎来上涨,而过度题材炒作股、绩差股将进一步下行。
粤开证券认为,近期包括长春高新在内的多家机构抱团股大幅下跌,除了个股基本面原因之外,部分机构抱团股前期涨幅较大估值较高,存在调整需求,导致部分机构集中调仓换股出现踩踏,叠加前期低价股炒作成风,资金跟随热点板块轮动,增量资金流入边际放缓,相关板块受到冲击。
对于后续走势,A股核心资产仍然值得关注,科技板块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设备等受益于确定产业周期和国产替代逻辑,而消费板块依旧是外资流入的主要方向,目前相关行业个股已调整一段时间,待估值回到合理区间后,可以适当参与。
清和泉资本则认为,9月份市场进入震荡状态,在7月份增量资金集中入市之后,市场估值抬高至中枢偏上的位置,各行业在中报数据的验证下产生了分化,大消费行业由于普遍中报数据较好,走势偏强,而银行等权重行业二季度数据明显转差,股价也重新回落至低位。
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海外对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的需求维持高增长,预计未来两年高增长确定性也较高,而国内相关的优势产业链公司具备业绩持续超预期的机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国内需求自7月份开始已经明显好转,再叠加强劲的海外需求,我们预计未来四个季度环比增速都将超过两位数。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