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垃圾分类攻坚战,正在持续推进……


| 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46个重点城市为突破口。
文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宋怡青 刘秋娜
一场垃圾分类攻坚战,正在持续推进……_第1张图片 图/图虫创意 苏州工业园区,国际水岸社区。今年70岁的薛新安,每天吃完晚饭,就开始熟练清理生活垃圾—— 玉米棒、茭白叶等丢进厨房里的厨余垃圾桶;包装袋、一次性饭盒放进客厅的其他垃圾桶;矿泉水瓶、废纸板等,则放在阳台,积攒回收。 趁着晚饭后散步的时间,薛新安会把这些垃圾带到社区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站。“开始觉得麻烦,但是现在已经习惯了。”薛新安说。 今年6月1日,《苏州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苏州各社区逐步进入垃圾分类时代。 以薛新安所在的国际水岸社区为例,推出垃圾分类“21天习惯养成计划”,小区楼道撤掉原来的垃圾桶,执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式。 在这个社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桶,社区每天早7点,晚6点半,定点回收垃圾。 苏州的变化是全国的缩影。从去年开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开始在一些城市严格执行,垃圾分类这个中国城市居民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迅速引起广泛的关注。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计划,全国46个重点城市需要在2020年以前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并在2025年将垃圾分类覆盖到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未来将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46个重点城市为突破口,要求46个重点城市到2023年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推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鼓励具备条件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与生活垃圾清运量相匹配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逐步提高建制镇生活垃圾收运能力,并向农村地区延伸。 政策推力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效实施、落地见效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苏州工业园区湖东社区党工委书记、社工委主任朱利萍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社区,是垃圾分类的主战场。 以湖东下辖的国际水岸社区为例,这个社区有1900户居民,社区采取居民、物业、社区和湖东区域党建共建单位分工合作的方式,分批次、抓重点的推动垃圾分类开展。 朱利萍介绍,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国际水岸社区垃圾日产量从撤桶并点前的80桶6200公斤,降至厨余垃圾平均日产量25桶2100公斤,其他垃圾37桶1950公斤,下降了45%。 这些成果,源自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门多年来不遗余力的政策推动。 早在2017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共同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为中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制定了路线图。 同年4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四部委联合发布《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有效衔接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如加强城市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服务机制和模式等。 2018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北京、天津、上海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同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做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建设。 2019年2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这是首次由地方人大通过立法规范生活垃圾处理。 一场垃圾分类攻坚战,正在持续推进……_第2张图片 上海街头的垃圾分类车和分类垃圾桶。图/图虫创意 同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2019年7月1日,上海率先正式进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此后北京、苏州等城市纷纷加入。 今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固废法将垃圾分类专列一章,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 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发布了《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大力提升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合理规划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以及因地制宜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4项主要任务。 城市探路
2019年7月1日,上海率先拉开了我国垃圾分类的序幕。楼道、社区、楼宇……上海这座城市每个神经末梢都调动了起来,加入这场垃圾分类大作战。 垃圾成了全城议论的话题,经过各路段子手的包装,俨然成了一个网红。“相亲不看年薪不看房,看你会不会做垃圾分类”这样的段子更是层出不穷。 如今上海市垃圾分类初见成效。今年7月,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表示,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以上,大多数居民已养成自觉分类习惯。 与此同时,垃圾分类实效显著提升。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96.86万余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四分类垃圾实现“三增一减”目标: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7吨/日、增长71.1%,有害垃圾分出量3.3吨/日、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9632.1吨/日、增长38.5%,干垃圾处置量15518.2吨/日、下降19.8%。 据了解,今年上海将继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实现95%以上的居村及单位垃圾分类实效达标、85%以上的街镇分类实效达到示范水平。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成为每一位居民的法定义务。北京也正式进入全面强制生活垃圾分类时代。 与上海轰轰烈烈的推进相比,北京的强制垃圾分类执行显得更为柔和。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从条例来看,目前北京并没有要求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也没有采取强制撤桶和厨余垃圾破袋投放的规定。虽然定时定点投放将会降低垃圾分类后的收集运输成本,撤桶、破袋可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垃圾收集量、分类品质,便于管理,但北京垃圾分类还是希望能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升。 一场垃圾分类攻坚战,正在持续推进……_第3张图片 北京市通州区路边的垃圾分类回收箱 。图/图虫创意 除了上海、北京之外,苏州、深圳、嘉兴、青岛、无锡等也陆续实施了当地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由此前的鼓励倡议转变为强制垃圾分类。南昌等城市也纷纷出台垃圾分类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一场垃圾分类攻坚战,有序推进中。 系统工程
垃圾分类不是成于一朝一夕之间,背后有长期铺垫、多方努力。 孟玮表示,当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从多方面加大力度,加快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转运体系。 在本刊记者采访中,专家普遍认同,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建议,将落实垃圾分类的目标任务分解在“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以后的五年规划中,将建立垃圾分类制度的五年控制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与大气、水体污染控制指标一样,列入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用三个五年规划实现到2035年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目标。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则认为,在推行垃圾分类的初始,的确需要采取严厉的行政手段,以改变以往不分类的习惯。当然,垃圾分类的执行力度需要与下游垃圾利用的能力相适应,应该将垃圾分类与垃圾回收利用和处理等不同环节综合进行考虑,将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进行重点分类。加快配套的处理条件,以利于大规模严格推广分类。 记者了解到,在加快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转运体系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接下来将会同有关部门,从“压责任、促减量、强保障”三方面抓紧抓实相关工作。 一是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指导各地在全面摸查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短板弱项的基础上,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的设施建设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稳步推进设施建设。 二是进一步促进垃圾减量。指导各地实行差别化收费政策,促进生活垃圾从源头上减量,加大垃圾分类处理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形成垃圾分类习惯。

三是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绿色债券等方式,对有关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用于项目建设。






按照下图,添加星标不再错过《财经国家周刊》


觉得内容不错
来个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在看
看完不吐不快,就给我们
留言
留言点赞多有
惊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场垃圾分类攻坚战,正在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