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婆媳是天敌。
国庆假期,平日里love & peace的婆媳聚在一起,面对生活习惯差异、审美差异、家庭琐事、人情往来,婆媳矛盾一触即发。
传统婆媳VS新式婆媳
传统印象中,婆媳之间默认婆婆占上风,儿媳作为后来者只能言听计从。
传统社会,女性地位低,女人结婚生子伺候老公是“本分”。影视剧作品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儿媳辛苦做了一家人的饭,公婆和老公上桌,儿媳在一边哄孩子,等大家都吃好了,儿媳扒拉一口残羹剩饭,还要洗全家的碗。
而婆婆对儿媳从来没有好脸色。没带好娃,没伺候好老公,没做好家务,从头到脚都是毛病。媳妇只能觉得委屈,含着眼泪无可奈何。
而现代儿媳是不吃这套的。
张嘉倪曾在节目中坦言,自己已经跟买超生了两个孩子,却依然跟婆婆叫“阿姨”。对此,网友非常羡慕,说如何可以,也想尊敬地喊对方妈妈阿姨。
PAPI酱也曾说过,和老胡恋爱10年,结婚5年,两边的父母没见过面,过年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在传统观念中好的婆媳关系是“亲如母女”,而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婆媳之间“没有关系”才是最好的关系。
“没有关系”,在国外再正常不过。但在国内大部分家庭,尤其是生了娃之后,却很难实现。
在知乎#现在的年轻儿媳真的希望婆婆帮忙看孩子吗?#话题下,很多年轻人表示,
“不,不希望,只希望公婆能出钱,然后消失。”
“没得选的情况下,算是希望吧。”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届年轻人一边想要自在的生活,跟婆婆划清界限,一边又迫于现实的压力,抱紧婆婆的大腿。
当今婚恋市场,男方的家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没一点家庭支持,在相亲时是非常减分的。
为了让儿子能找个好媳妇(不受气),为了自己在小家庭中不被嫌弃,买房、装修、还贷款,买菜、做饭、带孩子,这届婆婆也拼了。
“出钱,出力,不出现,至少占一样”
从有娃家庭的角度来说,当代婆婆本质上分四种类型,
给钱,人不来。
不给钱,人来了。
给钱,人来了。
不给钱,人不来。
毫无疑问,最后一种类型最不招人待见。
90后陈曦的婆婆是二线城市退休医生,属于“出钱型”婆婆。
从婚房到育儿嫂、孩子早教、幼儿园、学区房,全是婆婆一手包办。陈曦给婆婆的昵称是“校长”、“老公主”。
“我和老公找工作,孩子上学都是婆婆一手操办,这方面挺省心的。
但是最受不了她那颐指气使的样子,每次来我家都不提前打招呼,还带各种奇怪的东西(根本不实用),我家都快被她塞满了。
不过,既然人家是大股东,不忍也得忍了。”
跟陈曦婆婆相反,田韵婆婆是“出力型”,生活就没那么“潇洒”了。
田韵婆婆三年前从河北农村老家来到北京,帮儿子儿媳看孩子。白天带娃,空闲做家务,一日三餐,买菜购物,田韵婆婆自嘲自己是“免费保姆”。
“北京请个育儿嫂得七八千块钱,还不放心。不如我来帮忙,他俩只管好好工作挣钱就行。”
背井离乡,跟晚辈住一起,生活习惯问题首当其冲。
从“做饭口味”、“炒菜放不放香菜葱花”、“做肉菜频率”,到“一周洗几次澡”、“夏天要不要开空调”、“讲话方言口音”,运转了六十年的程序统统要发生改变,这对于田韵婆婆来说很难适应。
不只生活习惯,育儿观念的差异是现代婆媳之间最难调和的矛盾。
“给不给孩子吃零食”、“孩子哭了要不要抱”、“出门给孩子穿多少”、“该不该看电视”,各种关于孩子的鸡毛蒜皮,都成了原则问题。
在儿媳看来,封建迷信不讲卫生不够科学的问题一分都不能让。而作为带娃主力的婆婆也满是委屈,
“以前的老办法不行了,年轻人都信书信专家。就知道立规矩监督我,可执行起来谁难谁知道。”
对于田韵婆婆的难处,知乎上有一条高赞回答:
“帮忙带娃和默认带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帮忙带娃的人可以想着‘我就帮忙带这几个小时,等默认带娃的人有空了我就能歇会了’;默认带娃的人就惨了,再也没有任何放松的时间,因为只要一闲下来,别人就要把娃丢给你他们自己放松去了。”
而在城市家庭中,老人带娃通常都是默认选项。
“他们工作忙,早出晚归的,周末还得睡懒觉,一有时间要么看手机,要么结伴玩去了。一周能带几个小时?我也想歇会儿,但活总得有人干。”田韵婆婆无奈地说。
不同于陈曦和田韵婆婆,在所有婆婆中,“出钱出力型”婆婆在小家的参与感最强,人数最多。
62岁的陈思婆婆是三线城市退休教师,从退休开始就自带工资来北京伺候月子。
从拖地洗碗到买菜做饭,从照顾宝宝到陪上早教,婆婆一个人全包了。
出钱出力、性格强势,陈思婆婆在小家里拥有绝对话语权。
“家里吃什么、买什么、孩子怎么带,都得听我的。有意见?不服从领导?那我就回老家了,他们自己带。”虽然是玩笑话,但能听出陈思婆婆底气十足。
花销方面,儿子儿媳也提过每月出一些“买菜钱”,但被婆婆拒绝了。
“孩子们都不容易,我有医保有退休金。每月买菜花一半,还能剩一半,不用他们操心。但他俩花钱大手大脚的,我就得管,不管看着闹心。”
当被问到为什么在这出钱出力、不在老家享受晚年时,陈思婆婆坦言,“为了小两口过得幸福,也为自己晚年幸福。我也是从媳妇过来的,能动的时候不帮忙,不能动指望儿媳妇照顾我,怎么可能?”
“经济、能力决定家庭地位”
说到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谁掌管钱袋子谁就有话语权,这个道理放在什么时候都适用。
“出钱型”婆婆之所以强势,就是因为媳妇(家)比婆婆穷。换一个旗鼓相当的媳妇,婆婆的态度马上就会转变很多。
相反,每一个强势媳妇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支撑,或是自己,或是娘家。收入比老公高,能力比老公强,孩子靠娘家带,婚房娘家出,凭啥看人脸色?
除了经济,能力也是决定家庭地位的重要因素。
享受别人的付出,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孩子婆婆带,家务婆婆做,就不能怪婆婆干预自己的生活。
相反,家里的大事小情,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媳妇解决,媳妇就有绝对的话语权。
最后才是辈分。经济、能力都差不多时,辈分高,地位高。反之,既不出钱又不出力的婆婆仅靠辈分就想在小家说了算,在这届媳妇这里行不通。
……
一个残酷的现实:当今社会,婆媳地位已经开始发生逆转。
数据显示,城市中姥姥带娃的数量比奶奶多出2倍。
如今的都市女性,独生子女,家里有房有产,和男人一样受教育拼事业,导致城市家庭主流都是娘家带娃,拥有绝对话语权。
在男女双方经济相当的情况下,通常也是女方说了算。
只有婆家经济大幅领先于娘家,才在小家有一席之地。
婆家如果在经济上没有重大优势,将会在婆媳战争中输得一败涂地,在小家中失去参与权。
说到底,不管婆婆媳妇,要想不受气,就得多攒钱。
点击进入「哎呀我兔商店」
▼
为什么过了三十岁越来越难买衣服?
一首“凉凉”送个施华洛世奇
点个“在看”生活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