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带娃
忽然想起两年前写过的一部电影
趁娃午睡,翻出来重看了一遍
百感交集,几度落泪
决定旧文重发
希望已为人父,已为人母,还没成为父母,或者不准备成为父母的你们
也能趁着假期多陪陪家人
因为,生命有限,亲情无价
六年前,一个夜晚,日本某小镇医院。
妇产科一位刚离婚的护士,由于对自身处境不满,心理失衡...
她突然萌发了报复社会的念头...
她把两个刚出生的男婴,调换了位置...
时光荏苒,转眼间,六年过去了。
两个孩子的父母这才发现,朝夕相处六年的孩子,竟然不是亲生的...
两个家庭,陷入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
这部《如父如子》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2013年的作品...
豆瓣8.4分,IMDB7.8分,曾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金棕榈奖...
究竟是血缘关系亲近?
还是六年的朝夕相处更亲近?
两个家庭,小心翼翼的自我介绍...
他们交换孩子的照片和视频...
他们时常聚会,偷偷打量着对方的儿子...
他们很犹豫...
究竟要不要换回自己的孩子?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一个是经济条件优越的中产家庭,另一个是开杂货店的普通家庭...
野野宫良多,建筑公司高管...
年轻有为、事业有成、严谨认真,经过多年打拼,换来了优越的中产生活...
他希望把儿子培养成和自己一样自律上进的男人...
良多对儿子的要求很严格:
每天都必须弹钢琴,没有例外,因为一天不练,得花三天才补得回来...
生活必须自立,洗澡这样的事情,必须自己独立完成...
他对儿子的个性很有意见:庆多这孩子不像我,性格温吞水,缺少不服输的勇气…
良多这样的爸爸,我们都很熟悉,是典型的东方严父:奋斗了大半辈子,凭一己之力撑起家庭,不轻易流露感情,爱摆臭架子…
作为东方人的我们,对这样的父亲习以为常,甚至会觉得:爸爸就该是这个样子。
与之相反,另一个家庭的爸爸:斋木雄大。
他在镇上经营一间电器小铺,生意清淡,家庭收入拮据...
他胸无大志,毫无上进心,他的口头禅是:能明天解决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做了!
这样的父亲,通常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没有担当...
但雄大却有充足的时间陪孩子...
他不顾形象的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他推掉朋友的棒球之约,只为和孩子们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夏天他带孩子放烟花、游泳和切西瓜...
他还跟他们一起洗澡,玩喷水游戏…
有一次,雄大忍不住对良多说:你该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
良多不以为然:还有工作在等着我呢!
雄大不甘示弱的说: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这本该是一个揪心的故事,是枝裕和导演却处理得云淡风轻...
没有撕心裂肺的痛哭,没有声嘶力竭的咆哮,更没有刻意煽情...
他冷静的向观众抛出了一个问题:维系父子关系的关键因素,是血缘?是物质?还是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时光?
良多曾经认为最重要的是血缘:有血缘关系会越来越像你,没有血缘关系会越来越像别人。
为此,他不惜把自己养了六年的孩子推给对方,并强硬的接回别人养了六年的孩子,逼着孩子喊爸爸...
然而,事与愿违,自己的亲生孩子做梦都想回到以前的家,而自己养了六年的孩子则惊慌失措:爸爸不要我了。
据说,男人与女人相比,在角色转换上要慢半拍。
女人有“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的铺垫,她们通常能很快适应母亲身份...
但爸爸却不同,他们若不努力创建联系,感受不到与孩子之间的羁绊,就很容易迟迟进入不了角色...
直到有一天,良多无意中看到儿子偷偷给自己拍的照片:工作的背影、累倒在沙发上的睡姿、光着的大脚…
他哭了...
他终于明白,所谓父子一场,是一生的相依为伴,是一起度过的时光,是共同刻画在脑海中的记忆...
谈到这部《如父如子》的创作灵感,导演说:它来自于自己身为父亲的一些思考...
有段时间,因为忙于工作,很长时间没有回家...
女儿看到他很紧张,是枝裕和自己也紧张起来...
第二天早晨,他又要出门工作,女儿送他到玄关,毕恭毕敬的鞠躬:请下次再来啊。
那一刻,是枝裕和仿佛被雷电击中:我拍了那么多亲情电影,花了半辈子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却和自己的孩子失去了连接...
是枝裕和说,当时他非常狼狈,也很受伤...
他忽然发现,亲子关系,仅靠血脉相连是不行的,因为缺少陪伴,父女俩竟然生分至此...
在电影中,导演还安排了一个颇有深意的场景:
良多偶遇一个捕蝉人,捕蝉人告诉他:蝉在这里产卵,幼虫破土而出,再到羽化成虫,要花15年。
良多问:这么久?
捕蝉人反问:时间很长么?
一个孩子从记事到成年,差不多也只有15年...
看似漫长,却又转瞬即逝...
很可能,你还没准备好,孩子就已经转过身去,头也不回的奔向自己的世界了...
是枝裕和认为,爸爸不是天生就是爸爸,并非孩子一出生,你就自动成为了一个好爸爸...
每一个父亲,都是要经过反复修炼,多年积累,甚至一辈子的情感沉淀,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父亲...
他说:一个男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父亲,就要接受“只有当孩子接受和承认你为父亲,你才能成为父亲”的现实。
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是挥挥钞票去买个新的,还是和孩子一起动手,想办法修好?
又或者,当孩子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出色,你能不能坦然接受...
并且,告诉孩子:不必像我。
后台回复如父如子
获取观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