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两个幕后资本大佬的事只能说这么多

张磊在耶鲁时期遇到事业上的贵人,而沈南鹏则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文|良叔 来源|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八妹说: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八妹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 抱歉,两个幕后资本大佬的事只能说这么多_第1张图片 *前方核能提醒:本文1.2万字,很精彩,带你了解一下隐藏幕后的资本大佬。

如果没有彭于晏,吃瓜群众们大概永远没有机会认识这个资本大佬:高瓴资本的张磊。 2017年,一个消息在网上蔓延。 由于这个八卦太过狗血,以至于整个投资圈都在颤抖。 随后彭于晏工作室官宣:这消息纯属胡扯八道。 而张磊则淡然的多,用一条朋友圈作为回应。 而图中的简笔画,来自张磊的太太之手。 大佬们的处事手法确实高超一丢,要么于无声处听惊雷,要么在惊雷中聊浮生。 而此事不久,彭于晏在宣传《邪不压正》的发布会时,和李冰冰抢C位,又闹出了幺蛾子 当时有个现场画面,抢C位成功后的彭于晏旁边,坐的是百年不老松的许晴。 而此时的许晴,正在和另一位中国资本大佬闹出传言,这位大佬就是红杉资本的沈南鹏。 两段八卦虽然都被双方极力辟谣,但也把沈南鹏和张磊推到了公众的视野。 然而在商界,这两位早已是叱咤风云的大拿。 毫不夸张的说,沈南鹏和张磊两个人投资的公司,几乎涵盖了你所有能听说的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百度、今日头条、滴滴、美团、京东、摩拜、大众点评、360、拼多多...... 远的不说,就说这几天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小鹏汽车,红杉和高瓴也是幕后投资人。 沈南鹏,红杉资本中国的创始人,是VC的一哥。 VC也就是“风险投资”的意思,是在企业刚刚起步时的投资,收益高,但风险大。 张磊,高瓴资本的创始人,是PE的一哥。 PE也就是“私募股权投资”的意思,一般在企业发展成长阶段的投资,风险较小,但收益通常比VC弱一点。 作为两个领域的一哥,沈南鹏和张磊的地位,在这张已经烂大街的照片中可见一二。 当你了解这两位资本大佬的故事后,就会发现,那些名噪一时的明星公司,只不过是界面上的APP,这二位掌握的资本,才是决定一切的底层操作系统。

/1/


如果你看过《欢乐颂》,应该会对里面的谭宗明印象十分深刻,有钱,有形,完美到让众男人怀疑人生。 而谭宗明的原型就是沈南鹏。 1米80的沈南鹏,连续三年位列《福布斯创投榜单》全球第一,百亿身家,学历耀眼、情智双高、温文尔雅,永远一脸的微笑,会为女士让座开道...... 也难怪,征服了很多女性同胞,其实只要你愿意,可以在网络找到很多类似的表白。 一位53岁的非娱乐圈男人,能有这种热度,连良叔我也轻轻叹了口气。 沈南鹏出生于1967年,老家是浙江海宁,和金庸是老乡,他对金老也很崇拜,直到现在,抽空也会翻翻金庸的书。 除了金庸,沈南鹏最敬佩的一个人,是自己的母亲,虽然他们相处的时间很少。 沈南鹏曾说:
母亲是某家企业的负责人,很厉害,我也许继承了这种经商的基因。
虽然沈南鹏从未提起母亲的名字,但是他母亲在衢州还挺有名气。 她叫邵南燕,时任龙游亚伦造纸厂厂长,接手时,厂子亏损,工人怠工,各种矛盾。 作为一名女厂长,当然也不被看好,然而,邵南燕很彪悍,很快摆平了各种问题,效益也大幅提升,成为明星企业。 由于邵南燕事业心很重,自知没法照顾沈南鹏,7岁的沈南鹏,便被送到上海的姑姑家寄养。
我母亲太忙了,我们很少见面,她每次来我家时,还带着司机,说几句话后,就走了......
当沈南鹏说出“我家”时,采访他的主持人一脸的错愕。 不过这世界真的有天赋这回事儿,比如沈南鹏,不用母亲管,学习成绩便轻轻松松碾压所有同龄人,而他对数学更是着迷,求学时的他,曾一度幻想自己能成为下一个陈景润。 直到后来他去耶鲁留学,和全球精英共处一室时,他才感慨到:“原来比我聪明的人太多太多......” 当然,这是后话了,总之从小学到高中,沈南鹏都是众家长口中的那个“别人家孩子”。 中考时,一共6门课,满分600分。 沈南鹏考了596分,全上海最高分,但因为4分的失误,小沈同学还自我检讨了一下。 上了高中的沈南鹏,拿第一仍然像探囊取物一般,这也让他顿感无聊。 直到有一天,他在少年宫补习时,看到一堆孩子围在一个机器旁,一些字符在屏幕上不停的闪烁。 他问了才知道那玩意原来叫计算机。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来到上海,在参观中福会少年宫时,说: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上海的领导们马上响应号召,组织工作组,一把手亲自监督,要搞一个“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 17岁的沈南鹏,作为上海二中的代表参加了这次比赛,比赛中有一个比他小一点的孩子坐在旁边,手法娴熟,技术精湛。 两个孩子很快聊到了一起,沈南鹏得知对方只有15岁,名字叫做,梁建章。 两个懵懂少年,可能不会想到,20年后,他们将深深的改变这个世界。 而这次比赛也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沈南鹏得了第一名,保送到了上海交大。 梁建章则被复旦少年班录取。 有句话说:牛逼的人,很早就开始牛逼了。 我还想补充一句:很早牛逼的人,很早就认识很早牛逼的人。 如果你多了解一下中国的互联网史,大概不会为我这句话而感到惊讶。

/ 2/


与沈南鹏乖乖仔的形象不同,张磊小时候却是个叛逆仔。 1972年,张磊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 家庭条件一般,父亲是外贸局公务员,母亲是一名律师。 两人也很忙,没功夫管孩子,所以张磊从小就喜欢逃课,游山玩水,到处溜达。 他曾一度想去少林寺出家,学习神功,长大以后行侠仗义,可是路途太远,想想还是赚点钱更实际。 张磊家住火车站附近,人流密集,小小的他,于是决定经营一下“共享经济”:出租小人书。 他利用暑假,在火车站广场放上几个小板凳,又摆出几摞连环画,租给候车的人,赚了不少钱。 几十年后,只要有人对他大谈特谈共享经济时,张磊都会一脸不屑的说,我小时候就体验过了...... 可是精力这东西是有限的,你体验了这个,就不能体验那个,所以张磊的学习成绩,一度下滑严重。 考初中时,分数线是140分,而他考了141分,就多了1分,差点成了辍学少年。 至于为什么后来会成为学霸,张磊自己的解释是因为施一公。 施一公是中国著名的科学教育家,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副校长,总之在中国知识领域牛的一比。 而施一公就是驻马店人,还是张磊高中的学长,张磊看了施一公写的一些文章后,很受感动,觉得人生苦短,要整就整大事。 于是,拼命学习,高考时,放了个大招,成为1990年河南省的文科状元。 若干年后,某电视台贴身采访功成名就的张磊,正好拍到施一公来找他。 大概是学校资金捐赠方面遇到了什么麻烦。 施一公一脸愁容。 而张磊却风轻云淡的说到:“一公,捐赠这事儿你不用焦虑......”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种成就感,用温馨的语言宽慰自己曾经的偶像,有钱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斯克,火星移民的事儿你不用焦虑......” 嗯,想想都带劲...... 其实,人这一辈子真正有成就感的时刻并不多,但是金榜题名绝对算一件。 1990年的暑假,当张磊收到人民大学的通知书时,兴奋之极,随后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 租什么小人书啊?格局太小了...... 于是,张磊决定扩大自己的产业链,在火车站广场一边租小人书,一边卖矿泉水、方便面,还有湖南的腊肠...... 8月底,准备前往人大报到的前一天晚上,陈磊数了数,摆地摊的净收入已经有800元,而当时一名普通公务员的工资也就差不多100元。 而此时,远在500公里的江苏宿迁,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正在窗下苦读,他希望两年后,能考上梦寐以求的人民大学。 后来,这孩子果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考入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成为张磊的校友。 这孩子的名字叫做刘强东。 8年后,刘强东成立了京东,20年后,张磊给京东插上了一对鲜亮的翅膀。

/ 3/


“校友”是个很有魔力的集合名词,不管时间相隔多久,也不管是什么专业,只要在一所学校上过学,似乎就建立了某种内在联系。 所以,“校友”成为创业圈最常见的一种连接形式,也是商业圈的一种标签符号,清华系、复旦帮...... 当把沈南鹏和张磊拿到一起讨论时,大家往往会说,他俩是耶鲁的校友。 1989年7月15日,沈南鹏揣着300美元,来到了纽约。 他完成了交大的学业,想继续深造数学,于是数学排名前10的哥伦比亚大学,成为沈南鹏的首选。 这段时光,沈南鹏很少提起,他只说过两件事。 一是,从住所到哥伦比亚大学,要路过华尔街,他经常会看到那片繁华的景象。 二是,同学们都比自己牛逼,他亲眼看到有一位天赋很高的同学,在图书馆,从下午 2:00一动不动,坐到晚上 10:00。 沈南鹏问自己,有他的天赋吗? 答案是,没有。 又问自己,能像他那样坐的住吗? 答案是,不能。 圈内的人说沈南鹏就是一台智能机器,如果发现之前的错误,就会不带感情的纠错,面对曾经的理想,他貌似也是如此。 沈南鹏决定面对现实,放弃数学梦,可是接下来如何选择? 他觉得要找一个可以继续发挥数学优势的领域。 此时,路过华尔街时的场景浮现脑海,他在脑中做了一系列的计算后,决定去耶鲁大学学习商业,毕业后再去华尔街找工作。 沈南鹏在耶鲁 相对于沈南鹏,张磊去耶鲁求学显得比较后知后觉。 1994年毕业后,张磊像多数毕业生一样,希望进入一家央企,结果他如愿了,在五矿集团找了一份工作。 几乎每天都要坐着绿皮火车,到处去收购矿山资产。 直到1998年,张磊才决定脱产前往耶鲁深造,至于是什么让他有如此之大的跨度,至今是个迷。 有的说法是,他在五矿认识了一些海外客户,觉得金融是未来的方向,所以才决定去耶鲁进修。 另一种说法则充满了戏剧性:
1998 年,张磊穿着短裤、拖鞋,牵着未婚妻的手,挤公交车去领结婚证。 窗外一辆宝马开过,他深情的对未婚妻说:“将来我一定给你买辆宝马。” 刚刚说完,全车人都转过头来看他,那神情分明在说,你这个骗子! 于是,他怒而决定要干一番大事业......
这种说法更像是网友杜撰的野史,不过无论怎样,从旱涝保收的央企跳到耶鲁去攻读MBA,这着实需要不一样的勇气。 当然,冒险对应的收益,往往也是巨大的,无论是张磊,还是沈南鹏,在耶鲁这块宝地都遇到了这一生最重要的人。 张磊到了耶鲁后,遇到了恩师大卫·史文森教授,这可是位可以和巴菲特相提并论的大神,不仅理论功底深厚,培养了很多投资界的人才。 而且,史文森还是耶鲁大学基金的首席投资官,投资业绩极为优秀。 史文森出过一本书叫《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是各大投资机构的教科书,包括中国的社保基金和中保基金,而这本书的中文翻译者,就是张磊。 当时的张磊,需要一边上学一边实习赚钱,但是找不到工作,大卫·史文森便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在耶鲁投资办公室试用。 当时,给了他一个木林行业的行业研究项目,几周过去,张磊拿出一份报告,足足有2.5厘米厚,这差不多是一本书的厚度。 报告中也体现他不少独到的洞见,这种扎实的分析能力与态度,与大卫·史文森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不谋而合。 大卫老师对他另眼相待,不仅传授了自己的毕生所学,还在张磊决定回国创立高瓴资本时,投资了3000万美金,也是高瓴资本最原始的一笔资金。 张磊在耶鲁时期遇到事业上的贵人,而沈南鹏则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在一次中国留学生聚会上,沈南鹏被一位长相俊美的女生吸引,鼓足勇气上去搭讪:

“您是来自哪个城市?”

“上海” “哦,我也是,您是哪个大学?” “上海交大” “哇,太巧了吧,我也是,您是在哪个中学呢?” “上海二中” “.......”
当缘分走到这一步,没有不成的道理,这位女生日后就成为了沈南鹏的太太,她叫雍景欣。 后来,雍景欣还拥有一个更为鲜亮的身份,著名国际金融集团,摩根斯坦利的副总裁。 在很久以前的一次采访中,谈起妻子,沈南鹏略有悔意的说,妻子受自己的影响太大了,也去从事投资行业,两个人都忙得不着家,孩子也缺少照顾...... 看来有钱人的苦恼,也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4/


我有一位好大哥,学术造诣颇高,事业也很成功,他曾对我说,做大事,就要遵循自己。 我问他,什么叫遵循自己? 他说,就是不要学别人,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就遵循自己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就行了。 看看沈南鹏和张磊大概也是如此。 沈南鹏数学天才,妥妥的理科男,凡事讲究逻辑,数据,说话时言简意赅,采访时,都是你问他答。 而张磊是文科状元,对哲史都有研究,擅于演讲,说服别人,采访时,往往主持人都插不上话,他一个人就包场了。 你看看他们的演讲,风格差别就挺大。 在一次论坛上,沈南鹏谈企业发展和投资的相似处,他总结了5点:
摩擦力越大,增长越困难(牛顿第一定律); 始于精简,保持精简(牛顿第二定律,F=MA<合力=质量×加速度>); 在压力下发展(理想气体定律,PV=nrT); 充分利用你的灵活性(机械杠杆定律,M1 x a = M2 x b); 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无序指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嗯,精彩是精彩,但容我想想。 而在另外一个论坛中,类似的主题张磊是这么说的:
其实就只有三个哲学: 一是,守正用奇; 二是,弱水三千,但取一瓢; 三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三句话分别源自《道德经》、《论语》、《史记》,孕育着大智慧。
牛掰,感觉才华已经从他碗里跳了出来。 实际上,采访张磊向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采访记者没点国学功底,整个现场都会被整得很诡异。 某家财经频道去采访张磊,当问到投资和人生的关系时,张磊洋洋洒洒讲了很久,从道法术的层面,剖析了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差异,以及大道平衡的辩证关系。 采访记者陷入到“我是谁?我在哪儿?”的迷思中。 等到迷糊劲过了,看了看表,发现采访时间快结束了,而这才是第一个问题...... 当然,采访沈南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财经杂志对他进行过一次专访,前面都是关于投资和管理的问答,也许记者想敲开沈南鹏的心扉,便问到:
你是否偶尔感到虚无?
沈南鹏反问到:
虚无是什么意思?
空气在尴尬中凝结,窗外仿佛传来了乌鸦的鸣叫......
其实无论尴不尴尬,做自己都是一个最优选择,因为总会有人为你的特长买单。 正如1992年耶鲁毕业的沈南鹏,在华尔街投了50份简历,只得到了10次面试机会,都要求有从业经历,显然沈南鹏不具备,面试完就没有然后了。 最后他去了花旗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面试,那天早上,一共有三个人参加面试。 另外两个,一个是美国人和一个是日本人。 面试官是斯坦福的数学系博士,面试题是一道数学题,大概类似鸡兔同笼的高阶版。 这对于数学小天才、理科小霸王的沈南鹏简直就不算个事儿,很快就给出了答案,而那俩哥们正在冥思苦想,在纸张上涂涂画画。 为此,沈南鹏也终于找到了一份华尔街的工作。 张磊在耶鲁时,面试也极为不顺利。 他曾去波士顿咨询公司面试,面试官给了他一道经典的咨询公司面试题(我也做过):

在某个设定区域,要建设多少个加油站最合适?

文科状元张磊,审了一会儿题目,开始了辩证式的回答:
为什么要建加油站? 加油站的作用是什么? 现在电动车开始普及,不需要那么多加油站了吧? 在这个地段建个杂物店不更好吗?方便还环保......
面试官被他的突破性思维所打动,用力的握着他的手,由衷地说:

“你真的不适合做咨询....”

张磊就这样依靠自己的辩证思维,毁掉一个又一个面试,最后才被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收留。
然而,无论前期多么艰难,沈南鹏和张磊都终于踏入投资领域,也登上了波澜壮阔的时代舞台。

/5/


2008年11月,中央二台来到红杉资本的上海办公室,这大概是央视首次采访沈南鹏。 采访主持人戴着副眼镜,脑袋光光的,名叫王凯。 这名字在当时对于很多人还很陌生,但是多年后,“凯叔”这个名号在媒体圈已经家喻户晓,“凯叔讲故事”也成为自媒体亲子领域的一哥。 当沈南鹏聊起自己在花旗银行的经历时,凯叔发出一句中国式的常规询问:
那时你工资能拿多少?
沈南鹏本已把话题扯开,但是凯叔倔强的把问题又重复了一次。
沈南鹏只能回答:年薪6万美金。 凯叔的表情略有一丝异样,沈南鹏马上说:
“如果换算成时薪,就和一个蓝领工人差不多,因为我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
其实沈南鹏说的是有些道理的,他当时的头衔是投资经理,其实啥也不是,就是一个打杂的,干的都是脏活累活。
这在华尔街很普遍,中国人和印度人就是“清道夫”,干着最底层的活,天天被白人蹂躏,永远到不了高层。 如果按这个节奏,沈南鹏到现在可能也就是个投行的高级打工仔吧,可是命运发生了转折,多年后他自己都曾无数次承认,自己就是时代的幸运儿。 1992年,邓老南巡,改革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在金融方面,允许有中外合资的投资机构。 当年10月,仰融带领华晨中国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1993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代表团访问华尔街,总经理夏斌邀请华尔街的中国小伙伴们聚会,沈南鹏也在其中。 此时此刻,中国成为华尔街最重要的目标市场,而在华尔街的中国人更成了香饽饽,想想也是,同时了解中国和华尔街的人也只有他们了。 据说,有一次花旗银行的董事长,在电梯门口看到沈南鹏,不但请他先上,还亲切的问他来自中国哪里。 沈南鹏的邮箱每天也收到了海量的猎头邀请,最后他选择了雷曼兄弟。 1994年,沈南鹏就任香港地区的负责人。 那时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中国企业去海外上市。 成功操作了几单后,他在业内名声大起,1998年,又被德意志银行挖走。 此时的沈南鹏32岁,春风得意,因为他是德意志银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还亲手把近10家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如果是一般人早就揣着华子满大街嘚瑟了。 显然沈南鹏不是一般人,他想玩的更大一点,而这个机会就在不远处等着他。 1999年2月的一天,沈南鹏回到上海,校友季琦张罗了一桌饭局,其中竟然有梁建章,那位曾经和沈南鹏同场竞技的电脑小天才...... 梁建章也在美国留学和工作了十几年,目睹了硅谷的崛起,所以提议是不是搞点啥和互联网沾边的东西。 沈南鹏和季琦马上响应。 他们讨论了很多模式,比如想做中国版的亚马逊和宜家,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物流无法支撑,只能作罢。 又想做网络招聘和电子商务,但是考虑到新浪和网易的体量这么大,怎么搞得过人家? 沈南鹏说在美国有一家叫“亿客行(Expedia)”的公司,做互联网旅游,很成功,所以在中国做类似的事儿应该也可以。 大家觉得可以,很兴奋,决定马上整起来,可是很快他们想到一个问题:他们3个人没有一个懂旅游的。 没有可以找嘛,很快他们找到上海交大的校友范敏,他恰恰是旅游行业的。 此时,携程四君子凑齐,每人投资200万。 1999年5月,上海徐家汇气象大楼的17层,携程网成立了。 经过4年的运作,沈南鹏轻车熟路的把携程“搬运”到了美国资本市场。 2003年12月9日,携程网在美国纳斯达上市,初始发行价18美元,开盘价24.01美元,当日收盘价33.94美元。 一日间,携程4君子便赚翻了天。 携程上市 财富是有磁性的,财富只会吸引来更多的财富,如此反复。 在经营携程时,产生了大量后台数据,季琦和沈南鹏很快在其中找到了新的商机。 他们发现,很多顾客对什么星级酒店并不在乎,面积大小也不在乎,很多人只在乎两件事:价格和卫生。 他们后台可以看到一家叫做“锦江之星”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生意火爆,于是他们决定也做一家类似的,价格便宜,还要给人温馨清洁的感觉,如同在家一样的舒服。 所以,他们给这家酒店起名“如家”。 2006年10月26日,沈南鹏再次来到纳斯达克敲钟,这次他带来的产品是如家。 有人给沈南鹏算过账,携程和如家的上市,应该能给他带来20亿的财富。 不过,中国有句俗话叫,财聚人散,很快携程四君子便分道扬镳。 就在如家上市前,本来负责如家的季琦便独自离开,去做了和如家几乎一模一样的经济型酒店,名字叫汉庭。 这里面的故事很多,有机会再写,但是有一点显而易见,他们4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每次在接受采访时,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心翼翼的评价对方。 一次记者问沈南鹏,如何看待季琦离开,沈南鹏回答:
就像我离开携程一样,如果公司对你的依赖在减弱,主动离开是一个好的选择......
那口气依然是经典的南鹏style,没有情绪和温度。

/ 6/


2005 年,一个魔幻的年份。 这一年诞生了日后影响颇大的互联网公司,比如,58同城、去哪儿、汽车之家等等..... 然而,此时整个互联网的目光都聚焦在百度上,这家靠竞价搜索发家的公司,要在纳斯达克上市了。 8 月 5 日,百度上市当天,股价从 27 美元飙到 120 美元,敲钟现场,李彦宏喷涌而出的泪水,差不多可以装满一个矿泉水瓶。 一个月后,沈南鹏联合美国红杉资本,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中国。 也是在2005年,耶鲁归来的张磊,揣着恩师的3000万美元,成立了高瓴资本。 不过3000万美元对于一家私募基金来讲,少的可怜,张磊只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all in 一个项目。 他找了半天,终于看中了一个,就是刚刚在香港上市的腾讯,于是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押了上去。 这笔投资如今升值了200倍,但在当时,却成为了圈内的笑柄,大家对张磊的评价是:

人傻钱多的学院派玩家。

因为在2005年,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腾讯绝对算不上是一家好公司。
当时的腾讯并没有实打实的盈利产品,核心产品QQ除了接点小广告,没啥盈利模式,就是靠接一些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勉强度日。 业绩上不去,投资人不乐意了,在香港的股价一直跌,腾讯无奈之下,花10亿港币,回购自己的股票。 盈利水平上不去,这是内忧,而外患更严峻。 当时的马化腾面临两个强大的对手,就是网易的丁磊和微软的比尔·盖茨。 网易推出网易泡泡,对QQ进行了“无差异化的跟进战略”。 而比尔·盖茨亲自跑到中国,为自己的通讯软件MSN打气,MSN和QQ是死对头,只有一个能活下来。 《证券时报》曾有一篇报道,说当时全中国有200多款类似QQ的产品,所以说,当时的腾讯真的处在生死边缘。 那张磊为啥还要下注腾讯呢? 他说自己是认真调研过的,当时大家对QQ用户的印象是三低: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 他身边竟然没一个人用QQ,大家都用MSN。 于是,他就跑去各个地方调研。 他说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义乌小商品城,每个摊主递来的名片上都有QQ号,甚至连招商办,也有自己的QQ号。 这时张磊意识到,QQ对这个社会的覆盖和影响超出了很多人的判断。 而张磊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调研的那段时间,腾讯副总裁吴宵光,正在研究QQ的会员模式;而腾讯的首席投资官刘炽平,正在和广州一个叫张小龙的人谈判。 而这两件事,决定了腾讯最终成为了今天的样子。 我一个创投圈的朋友说:当时腾讯的局太复杂,很难讲张磊是分析过后的理性决定,还是单纯的感性抉择,但是他赌赢了。 张磊不仅因此名声大噪,也在投资界被贴上了“另类”的标签,因为他的投资总是和主流背道而驰,人家越不看好的企业,他越投。 比如,京东。 2010年,37岁的刘强东和他的京东,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京东盈利水平堪忧,而刘强东突发奇想,希望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这种“重模式”在投资人面前太不讨喜了。 所以,求爷爷告奶奶,刘强东始终凑不齐投资款。 在一次论坛上,刘强东见到了人民大学的校友张磊,如同遇见了失散多年的兄弟,两人关系迅速升温。 后来,在平安国金大厦,刘强东向张磊介绍了京东下一步建物流的规划,希望张磊的高瓴资本来投点资。 张磊问,“需要多少?” 刘强东咬了咬牙说,“大概7500万......美金。” 张磊说,“好啊,我投,3亿美金,如何?” 幸福来的太突然,刘强东感到一阵眩晕:“这个么,太多了,我只需要7500元美金就行。” 对面的张磊却一个字一个字的说:“要么就投3个亿,要么1分钱都不投。” 其实当时这笔投资对于张磊也是豪赌,如果失败,高瓴全军覆没。 在高瓴内部也有大分歧,但是张磊有自己的理由。 他说,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公开表达过一个遗憾:
亚马逊壮大后,发现没有自己的物流,而此时UPS(美国快递公司)已经太过强大,收购不了,也无法另起炉灶......
因此张磊笃定,刘强东现在这套玩法就是“亚马逊+UPS”啊,肯定有搞头。
果然,3年后京东上市,张磊的3亿美元飙升至39亿美金,张磊又赌赢了。 押对了腾讯,又押对了京东,修真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张磊都不是气运之子了,他是气运之爹啊。 实际上,张磊在投资这件事儿上,确实像个负责任的家长,生完娃,还要负责养大。 他不仅通过自己的关系,把刘强东弄到亚马逊去实习一周,他还异想天开,想让京东和腾讯联姻。 这笔账很好算,京东和腾讯联合,那就是相当于为京东插上了移动互联网的翅膀,股价不飙才怪。 而且,张磊作为两家公司的投资人,撮合两家似乎顺理成章。 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那时的腾讯早已摆脱“三低人群”的定位,成为中国最有逼格的互联网公司,而此时的京东,更像是个D音土味网红。 两者的结合比拼多多和特斯拉还不搭,所以腾讯的这些高管几乎各个都持反对意见。 况且腾讯也有自己的电商,投资自己的竞争对手 ,这事儿怎么想都不靠谱。 张磊开玩笑说,“吴宵光该不会拿把两米大刀来砍我吧?” 因为那时吴宵光主抓腾讯的电商——拍拍网。 有意思的是,几年后,拍拍网竟然被京东收购纳入旗下,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无论怎样,当时的谈判异常艰苦,每当刘强东遇到阻击,都会呼叫张磊前来支援。 最后一次谈判,刘强东连打张磊7次电话,硬是把他从法国的滑雪场请回国。 张磊到了会议室,便对马化腾、刘强东及几个核心人员说:

“今天谈不成,谁也不能走。”

两家巨头就这样在半推半就中牵手,此后微信给京东开放了一级入口。
直到今天,很多参与这个项目的微信员工都会自豪地说:

知道吗?京东1/4的新用户都来自我们微信的引流。

当然京东和腾讯的结合远不只这些,刘强东和章泽天在澳洲结婚时,小马哥身负腰伤也要前往。
最近,网络又刷屏了二人一口闷的画面,可以看出强哥和小马哥私交甚好。 而这一切,张磊的穿线搭桥功不可没。 人啊,都是这么的势利,当你是个无名小卒时,讲的话再有哲理,别人都当你放屁。 正如初入投资界的张磊,每当谈起“道、法、术”时总会引起同行的嘲笑。 但是,当你一旦扬名立万,哪怕你放个屁,众人也会争相叫好:“这屁放的太硬核了!” 在一系列的成功投资后,张磊经常出入创投圈的论坛,每句话都被奉为圭臬。 曾有一次,他站在演讲台上,说了一句极为文艺的自我定位:
“我就是《堂吉诃德》中的桑丘·潘沙,我的角色就是帮助英雄人物成就大事。”
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 7/


15年一晃而过,同年成立的红杉和高瓴成为中国投资界最耀眼的双子星。 沈南鹏领衔的红杉,一口气投资了500家企业,已经有近60家企业成功上市,总市值高达2.6万亿,沈老板也因此被戏称拥有一个「2万亿的朋友圈」。 红杉不仅包揽了中国前三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还是唯一一个同时投资了TMDP(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拼多多)的公司。 张磊领衔的高瓴,基金规模从原始的3000万美元,已经飙升到如今的600亿美元,增长了2000倍。 事实上,高瓴连续多年都是亚洲的最大基金。 高瓴的投资对象也更多元一些,不仅投资了腾讯、京东、美团、滴滴出行、去哪儿和摩拜单车等互联网公司,还持有美的、格力、蓝月亮、百丽、福耀玻璃和江小白等传统企业。 不同的经历,文理科思维,VC和PE的特点,让沈南鹏和张磊的投资风格拥有很大的差异。 沈南鹏以“快、准、狠”闻名,他往往能找到那些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并且快速进入。 以至于马化腾做投资时,每当看中了一家企业,就会发现沈南鹏早已在里面候着了。 因此小马哥也对沈老板敬佩之极:
“沈南鹏是中国最成功的投资人”,然后还强调了一句“不是之一”。

沈南鹏玩的是“赛道投资”,也就是一旦看好一个领域,便会投资这个领域里所有有潜力的公司。 一个叫做“蜜芽”的新型电商,得到了红杉的投资,后来发现,红杉不仅投资了自己,还投资了京东、聚美、唯品会..... 于是,创始人刘楠质问红杉资本的合伙人周逵:“你们投了这么多电商,请问哪个才是亲生的?” 其实站在资本的角度,很容易理解红杉的出发点,就如同过去的地主姥爷频繁纳妾,有时仅仅是为了生下一个儿子。 只要有那一个,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相比较而言,高瓴资本的张磊则显得更专注一丢,他更喜欢根据具体公司来制定投资策略,而且他最牛逼的一点在于“资源整合”。 把京东和腾讯撮合到一块,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后来高瓴投资蓝月亮,又把京东拉进来合作,不仅通过京东的后台数据,帮助蓝月亮研发了不少新产品,还帮助蓝月亮解决了“线上化”和“供应链”的问题。 现在“蓝月亮”的产品包装,和前几年有很大的不同,其实这种设计就是为了更容易装进京东的投递箱。 这些合作,也使得蓝月亮在洗衣液、洗手液、洁厕液三大品类的份额,都稳居国内第一。 深度介入企业,这大概也是高瓴最鲜明的特点,相比于其他投资机构,高瓴更像是一家咨询公司。 一共200名员工,负责投资的,仅有40人,其他人都是在帮企业做解决方案。 当然,这里不是要比较两家公司的好与坏,就像前文所说,很多东西是由不同特点和基因所决定的。 但是,双方最终殊途同归,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两个赢家。 非常有意思的是,资料显示,两家公司经常合作投资,一共合作了44次,红杉是高瓴合作次数最多的投资机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专门去查了查他们合作的领域,本来以为一定是互联网或者电商类的,没想到竟然是,医疗领域。 看来这是两家资本巨头的共识,除了双方的合作,在这个领域他们也各有侧重,沈南鹏把“AI+医疗”的公司基本上投了个遍。 而张磊则继续剑走偏锋,他重仓的是宠物医疗,收购了包括“瑞鹏”在内的很多宠物医院。 曾有手下问他原因,他说: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个可以确定的趋势,宠物市场将会大到不可思议...... 你看,投资这事儿还真是需要一些想象力。

/ 8/


沈南鹏具有上海人的精明,以及浙江人的勤奋。 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已经8天跑了7个城市,昨天只睡了2个小时。 这个投资饿了么和美团的大老板,经常处在饥饿状态,因为忙到早餐没时间吃,只能混两口会议组织方提供的茶歇蛋糕。 无论到哪里,沈南鹏都是一路小跑,记者撒开脚丫子都追不上。 两部手机的切换速度也以秒记。 相比较而言,张磊则显得很佛系,高瓴公司曾做过一次全员的心理健康辅导。 心理咨询师拿出心理压力测试一看,发现CEO张磊竟然是压力最小的人...... 压力小当然可以理解,如果我能像张磊一样,每天清晨先冲一个小时的浪,再去上班,估计我的压力水平也能降低不少...... 张磊爱好的活动很多,滑雪、冲浪、打篮球,他还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比如,向母校耶鲁大学捐赠888万美元,这曾一度引起中国大众的愤怒。 其实他也向另一个母校人民大学捐赠了3亿人民币,同时他还是西湖大学的创办投资人。 撇开那些大帽子,你不得不承认张磊是一个丰富而立体的投资人。 相比较而言,似乎沈南鹏显得很苦逼?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说:“沈南鹏就是一条鲨鱼,只要闻到血腥味,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既然是鲨鱼,那么乐趣一定不是冲浪和滑雪,咬住猎物的那一口,才是最极致的快乐。 所以,子非鲨,安知鲨之乐?其实做人最大的乐趣,就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鲨鱼般的沈南鹏和佛系的张磊,固然有太多不同,但是有一点他俩却极其相似,那就是: 重仓中国。 张磊曾说,高瓴最大的成功,就是对中国市场坚定不移的看好。 他说:
在中国这个舞台上,工业化、城镇化、互联网化、科技化同时在上演,你会看到做网络的扎克伯格、做钢铁的卡耐基、做石油的洛克菲勒同时登上舞台,这太不可思议了。
而就在前不久,沈南鹏和黑石集团的苏世民对话,当被问到红杉下一步的策略时,沈南鹏说:
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
事实上,沈南鹏是在重复11年前的语言。 2009年初,财经频道派出自己的王牌记者罗振宇,前去采访沈南鹏。 当时的罗胖还顶着一头浓密的乌发,而沈南鹏还留着周润发式的大背头。 此时全球金融风暴已经在中国发挥威力,所有企业都举步维艰,罗胖用“哀鸿遍野”来形容。 而沈南鹏创立了3年的红杉中国,几乎“颗粒无收”,投出去项目竟然还没有一个成功上市。 然而,沈南鹏却说,自己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罗振宇问为什么? 沈南鹏没有讲数据,没有讲大势分析,而是少有的说出了一句感性的话:
“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你都见不到这么多勤劳而又渴望成功的人群,只有中国......”
一向冰冷的沈南鹏,彼时彼刻的这句话,让所有的创业者都感到了一丝温暖。 参考资料: 《高瓴是怎样炼成的》·刘旌、洪鹄 《实控人张磊》·黄青春 《遇见大咖》·中央财经频道 《水大鱼大》·吴晓波 《财富故事》·中央二台 《腾讯传》·吴晓波 《沈南鹏:从五大物理定律看新商业法则》·红杉汇 《饥饿者沈南鹏》·秦风 《沈南鹏:创投之王》·李碧雯 《中国经营者》·财经频道 《对话高瓴资本张磊,看不一样的投资界大咖》·廖卉 《十年二十人》·吴晓波频道 《沈南鹏,我看好中国未来》·财经频道 作者简介:良叔,百万用户新媒体创始人,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原世界500强高管,良翰商学院创始人。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end— 抱歉,两个幕后资本大佬的事只能说这么多_第2张图片


金八传媒往期获得奖项


*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八妹微信,爱我,就别错过~*



极扬文化(股票代码:873375)旗下金融八卦女APP,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1100万人的选择,这里有更大的视界,金融八卦女等你。

点击下方“在看”

你也越好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抱歉,两个幕后资本大佬的事只能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