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币区块链产业专题报告】区块链四层应用模型的构建与解析(上)

【火币区块链产业专题报告】区块链四层应用模型的构建与解析(上)_第1张图片

本报告由火币区块链研究院出品,报告发布时间2018年12月3日,作者:袁煜明、胡智威、李骅熹、肖晓

摘要

关于区块链如何应用落地一直争议不断,我们认为有必要用分层来梳理,根据对区块链应用的泛化与深入程度,我们提出4层区块链应用层级模型:分布式账本、价值传输网络、通证激励体系、资产数字化

第1层的分布式账本应用的作用有:(1)增强可信度、(2)提高协作效率。挑战及对策包括:(1)如何保障平台中立性。可采用主动合作共赢的战略,以及竞争对手共同发展并通过跨链技术来解决(2)如何保证上链信息真实。短期内可引入第三方见证人、中长期采用物联网及AI等技术;(3)提升交易速度。可通过技术分层架构方式来解决;(4)避免资源浪费。可通过降低计算冗余和存储冗余实现;  本层将会在技术实现应用领域2个方面不断吸收结合并发展扩大。

第2层价值传输网络的作用有:(1)可清算(2)可追溯(3)助力普惠金融。挑战及对策包括:(1)如何保持传输价值稳定。可使用对冲工具、稳定币、法定数字货币等(2)如何保证交易合法性。可通过KYC/AML以及匿名性与可监管性平衡实现(3)如何保证交易安全性。可通过技术、社区、治理等实现; 主要趋势将有3个方面:(1)各种支付结算类应用将会继续落地(2)各类标准协议会逐步形成(3)稳定币会逐步完善、法定数字货币或将加速

第3层通证激励体系的作用有:(1)充分调动关联方的贡献(2)优化资源分配; 挑战及对策包括:(1)如何定义挖矿行为。可通过分析业务发展瓶颈、建立产量递减模型实现(2)如何赋予通证价值。可从保证通证好用、有价值、制定适度通证价值、建立用户甄别机制等实现(3)如何平衡流动性与保值性。可通过匹配通证发行速度与使用速度、均衡使用权益与持有权益来实现; 企业级BaaS会逐步成熟,在商业生态共建、提高客户信任方面将有更多应用。

第4层资产数字化是包含了证券通证化、通证证券化、有价资产数字化、无价资产数字化等4个方面。挑战及对策包括:(1)监管政策不成熟。需要等待政策法规完善(2)高流动性带来的风险。需要适度的建立流通门槛、加强审核机制、设立投资者准入门槛、加强投资者教育及项目早期辅导; 主要趋势将是合规基础设施的建设

以上每层的实现思路在对区块链技术和通证经济的使用程度上层层递进,灵活性和风险均会逐层升高。整体上,会呈现1、4两层的应用更新更广;2、3两层的应用更多更深的大趋势。

【火币区块链产业专题报告】区块链四层应用模型的构建与解析(上)_第2张图片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分上下篇推送,区块链四层应用模型的构建与解析(上)包含1.-3.2章的内容。

【火币区块链行业专题报告】区块链四层应用模型的构建与解析(下)包含3.3-6.0的内容。

报告正文

1.引言

自从2009年初中本聪实现比特币系统到目前已经经过了近10年的时间。在这10年里,大量的区块链技术以及区块链应用被不断的推出和使用。

从技术上看,区块链技术已经从最初的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实现了简单支付功能的区块链系统,到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实现更复杂业务智能合约功能的区块链平台,再发展到目前综合使用分片、分层、跨链、新型共识机制、新型数据结构、可靠加密算法等多种区块链技术。

从应用上看,区块链从单纯实现点对点的电子现金功能,发展到对于供应链金融、票据等传统金融行业的支持,再发展到当前区块链可对各实体行业的进行“区块链+”改造赋能的应用探索。由于可以承载和传递价值,可以说区块链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后一次新的技术浪潮,是人类从信息互联网时代向价值互联网时代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目前已有不少应用案例落地。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社交、游戏、政务等,其中区块链解决方案涉及产品溯源、信息存证、征信、数字版权等。

【火币区块链产业专题报告】区块链四层应用模型的构建与解析(上)_第3张图片

2.四层应用模型

从以上统计可看到,随着行业发展目前已有不少区块链应用正在实施,但仅仅在传统业务中加上区块链技术并不意味着用区块链真的解决了该行业内的业务痛点。而随着2018年以来区块链及数字资产市场规模的整体下降以及区块链技术突破遇到的各类困难,各种关于区块链是否真正可应用的质疑声音也在不断出现。

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归到区块链本身来探索其应从哪些角度来实现应用。火币研究院根据对区块链应用的泛化与深入程度,提出4层区块链应用层级模型。该模型的每层应用可通过其典型特征被分别定义为:

1)分布式账本应用,2)价值传输网络,3)通证激励体系,4)资产数字化

【火币区块链产业专题报告】区块链四层应用模型的构建与解析(上)_第4张图片

值得说明的是,其中各个层次之间,每一个应用层次的实现都是基于前一个应用层次,而又比前一层次更高阶,属于超集与子集的集合包含关系。

例如,分布式账本应用可视为是所有区块链应用实现的基础。价值流通和通证激励体系以及资产数字化等均要基于一个透明、可信赖、无需第三方中介的分布式账本。但价值传输网络的价值流通就是分布式账本应用的一种更高阶的应用场景。

因此下文对于每个层次应用的讨论是不包含更高阶应用的,而是本层所独有的应用。

其中,第1层的分布式账本应用,主要应用方向是实现分布式存证效果的分布式账本应用,不涉及到对于通证的区块链应用。这类应用更多的是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业务信息的公开透明、防篡改、防伪造,主要包括数据存证、可信查询等。因此第1层虽然已开始应用一些分布式账本技术,但更多的还是当前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的范畴。

第2层的价值传输网络,是基于分布式账本、借助于已有通证(通常会基于法定数字货币或稳定币),实现价值的互联互通,以此形成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因此该层应用的最早和目前最典型的应用主要是最能体现价值流通的支付清算应用,是当前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转型的关键一层。

第3层的通证激励体系,是基于价值传输网络、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定制化生成原生通证以产生通证激励体系。可视作为一种升级版的积分,其流通、交换等环节均在链上完成,由单中心控制变成社会化传播,从而实现“区块链+”的通证经济应用,为实体经济赋能。

第4层的资产数字化,是基于通证激励体系、对资产通证化的应用,可以使更多资产以权益型通证或资产型通证的形式上链,面向更广泛的公众实现更高的流通性,且基于通证的可编程性降低监管以及合规的复杂度。

下面我们对每一层级的应用进行分别讨论介绍。

3.各层级应用介绍

3.1. 第1层:分布式账本

作为第1层应用的分布式账本,主要是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业务信息的公开透明、防篡改、防伪造。

尽管从技术上来看,很多时候仍然会利用传统的、已经较为成熟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但已经开始与传统互联网产生区别。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分布式账本技术,解决了在没有可信中介的网络环境下的信任问题,实现可追溯、可查证、防篡改的信息共享。

在区块链这个概念诞生前学术界已有拜占庭容错的共识协议,例如80年代诞生的拜占庭容错共识协议,2000年左右的实用拜占庭容错协议等等,但由于应用场景有限并没有得到学术研究的商业应用的重视。在分布式数据库领域内更多应用的是在一个不讨论作恶情况下实现一致性的Raft和Paxos等共识协议。而共识协议而随着区块链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共识协议在近年来快速发展。这一点可以从与共识相关的专利数量上看出来。共识协议相关的专利数量在2015年后呈快速增长趋势(2018年数字下降的原因在于专利申请和审核周期较长,暂未包含5月以后的数据)。

【火币区块链产业专题报告】区块链四层应用模型的构建与解析(上)_第5张图片

作为首个被大规模社会及商业实践所检验的应用,比特币将原有拜占庭容错共识协议的适用范围从只能容纳少数节点推广至了互联网级别,极大降低了使用限制,为进一步的分布式账本研发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3.1.1.特性及案例

不涉及通证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主要思路是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信息的防篡改记录、高度透明共享与可追溯查证,围绕信息可信的存证与取证实现信用增强。可以发挥出的作用主要包括:增强信息可信度、提高协作效率

1)增强可信度

从技术所能实现的效果上来看,分布式方式、尤其是区块链与传统第三方中介方式相比,在存证取证方面有着较大优势。

【火币区块链产业专题报告】区块链四层应用模型的构建与解析(上)_第6张图片

分布式账本技术背后的思想其实是与传统社会使用的复式记账的思路一脉相承,也类似于订立合同时一式多份的做法,是希望通过在多个业务主体间共同保有多个备份来尽可能避免对记录内容的篡改;而分布式账本技术实际上是将现实世界的这一做法以电子化手段在数字世界中予以实现,一旦达成一致则该共识信息会在网络的各个参与节点上共同快速存储记录并在需要时快速比对,以此降低信用成本、增强可信度。

2018年9月7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即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一条规定指出:“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对以区块链技术进行存证的电子数据真实性作出司法解释,由此区块链存证的法律效力得到进一步确认。作为互联网技术与电子数据存证的新融合,存证上链给机构和维权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实体经济的资产上链和业务上链增添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1]。

2017年8月18日,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浙江省杭州市挂牌成立。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对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宣判,首次对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并在判决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区块链存证的技术细节以及司法认定尺度。该案中的原告华泰一媒在诉讼阶段通过第三方存证平台保全网提交了一系列证据。保全网通过开源程序自动收集了网页源码和截图等原始信息并打包压缩,将哈希值等相关信息上传至Factom和比特币区块链平台上,以技术手段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人为干预的可能性,确保取证到法庭呈现过程中证据未被篡改。

我国在增强可信度方面还有一些应用案例:2017年,微众银行联合广州仲裁委、杭州亦笔科技三方基于FISCO BCOS区块链底层平台打造“仲裁链”;2018年2月,广州仲裁委基于“仲裁链”出具了业内首份裁决书。通过“仲裁链”,仲裁机构能够从证据产生初期就参与到存证业务的过程中,参与多方共识进行实时见证,当发生纠纷时,经核实签名的存证数据即可被视为直接证据,极大地缩减了仲裁流程。

国外的一个典型案例为莫斯科的市民投票系统。莫斯科政府2014年推出了“积极市民”(Active Citizen)项目,让市民通过投票参与到大大小小的城市管理决策中,比如新地铁列车的取名、新的体育场馆座位涂色等等。传统的投票方式在大规模实施时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对计票结果也可能存在质疑。但莫斯科市民投票系统,基于以太坊区块链平台,每个市民可作为分布式网络的一个节点,记录和存储投票数据并实时查看计票情况。由于区块链的数据不可篡改性,使得投票透明度大大提高,市民和政府之间的信任程度也会随之提高。从2014年推出以来,该平台已累计超过200万用户,共完成了3510次民意调查。

2)提高协作效率

在基于区块链上增强可信度的数据基础之上,区块链可降低了业务合作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和信用成本,提高多方的业务协作效率,进而服务于实体经济。

2017年3月,国际海运第一巨头马士基航运与IBM Hyperledger项目合作,完成了对施耐德电气货物跨大西洋运输的全过程测试,基于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平台跟进了从提交采购订单到交付货物的整个过程,实时追踪货物位置,避免了国际贸易中官僚机构带来的不透明性,将原本需要60天的运输流程降低到两周,并节省了厚达25cm的纸质文件。

3.1.2.挑战及解决方案

第1层分布式账本应用的挑战主要包括四个:

   1)如何保障平台中立性;2)如何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3)如何提升交易速度;4)如何避免资源浪费

1、如何保障平台中立性

虽然采用了多中心的分布式记账技术,但目前很多区块链平台仍然会由1个或少数几个单位来发起筹建;平台上的运营业务合作伙伴一般也是发起单位的原有合作者或某些联盟的成员等。这在发起阶段的逻辑上固然说的通:需要一个中心化单位采用集中式的方式来推动一个具有革命性的新型技术推广。但在业务不断扩大后,则不应仍然是单中心的模式来运营,否则这会与区块链本质特征产生了矛盾,很难发挥出区块链分布式记账与多中心化的治理模式优势,外界也会对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必要性产生质疑,难以维持分布式应用的良性发展。

而发起者以及早期参与者毫无疑问会在包括资产所属权、标准制定、数据积累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先发优势,因此如何保障平台中立性是在应用时的第一大挑战。

我们仍然以马士基和IBM合作的航运区块链平台TradeLens为例。目前有人在调查后提出了对该平台的一些质疑[2]:由于马士基与IBM拥有该平台的全部知识产权,许多与马士基形成竞争关系的航运公司出于无法被公平对待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疑虑而拒绝加入该平台。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首先应在战略层面上以合作共赢的思维主动进行生态建设。许多已在本行业内布局了区块链平台的行业领军企业,在治理时应拥抱去中心或多中心的治理模式进行业务建设,让渡部分权利来做大整个行业的蛋糕,避免因闭关自守而错失行业的整体性发展机遇。

另外在战术层面,多个互为竞争关系的实体均可布局该行业,并利用跨链交互等技术形成多中心化局面。在当前世界整体经济发展环境下,已极难见到有一家企业可以通吃该行业全部份额的绝对垄断情况。因此,也可以利用这种原本已有的竞争关系来制衡其中一些早期发起者。多个竞争对手也可以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实现上齐头并进,共同布局该赛道;并在需要进行业务合作时,利用跨链技术在多链间进行数据交互,共享业务平台间账本。

2、如何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采用了分布式账本技术后一般都可认为记录并流转在区块链平台上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但如何保证上链前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困难在将区块链应用于溯源等链上链下结合较多的业务场景时尤为突出。短期内的解决办法可以引入权威第三方作为验证节点,通过传统的公正鉴定体系对上链前的数据进行确认。这一过程与传统的CA体系类似,而在链上,业务流程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高效的完成验证过程。但这种方式始终是中心化的治理模式,存在一定被人为恶意修改结果的可能性。因此同时还需要配合使用辅助手段来综合使用,例如多人共同输入、公众监督、引入仲裁及奖惩机制等。长期的解决方式可以综合使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来实现。据研究估计,2018年全球在IoT设备上的花费将达到7千7百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近15%,并预期在2024年达到6.5万亿美元。因此,物联网设备的快速发展将会为保证上链数据的真实性提供硬件层面上的解决基础。通过物联网设备在终端自动采集数据,由设备按照设定好的智能合约进行上链,从源头上在输入端降低人为干预的几率;同时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例如对区块链用户的指纹、人脸、声纹等多种生物特征身份确认;对物体的图像识别;对行为的实时数据分析检测行为等。

3、如何提升交易速度

尽管有增强可信度、提高协作效率等实际效果,分布式账本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主要挑战还在于如何提升交易速度。 比特币的交易处理能力只有约7 TPS(每秒交易笔数)、以太坊最高也只有约几十TPS。相较于传统的金融系统,例如Visa峰值处理能力可达56000 TPS,目前分布式账本或区块链系统的处理能力还很弱。

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可借鉴计算机网络分层管理、各层标准化设计的思想,结合传统互联网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模型,可将区块链技术架构分为三个层级:Layer 0 主要是数据传输层。Layer 1 层解决底层账本问题,主要负责安全,妥协性能,注重于记账功能。Layer 2 层解决广义应用问题,主要负责性能,妥协去中心化,注重于计算功能。火币研究院之前专门做过研究总结[3],其中:

Layer 0改进主要思路是通过加快全网节点之间的传播速度来提升全网的确认共识,主要有中继网络(Relay Network)和OSI模型优化两种方法。

Layer 1改进通过对公链本身的改进来提升可扩展性,即链上改进。其中网络层的改进可以从验证机制入手,典型代表是分片(Sharding)技术;数据层的改进是最直接的改进方向之一。比如增加数据区块大小、改进区块的结构、改进链式结构;共识层主要是改进共识机制。

Layer 2改进是指不影响该公链本身,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可扩展性的提升,即链下改进。大家可以发现Layer0和Layer1可改进的地方其实已经相对有限了,而Layer2可发挥的空间还比较大。跨链就是Layer 2层上很有前景的一个方向,路线上可以分为公证人机制、哈希锁定、侧链/中继、分布式密钥等等;状态通道是通过将部分流程移出到链外来提高区块链的效率。其本质上是通过在不同用户之间建立一个双向通道,为不同实体之间提供状态维护服务。具体的案例有闪电网络、雷电网络、Liquidity Network、Celer Network;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案,比如TrueBit是将复杂的计算链下进行来增强扩展性。Plasma是采用子链的模式。

4、如何避免资源浪费

分布式账本由于其与生俱来的多节点、多中心特点,所以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冗余。这些冗余一方面可实现多点备份的安全特性、避免单点故障,而另一方面如果控制不当,则会将冗余演变为浪费。这其中会包括计算存储两个方面。

(1) 计算冗余。主要会存在节点对于交易的处理方面。首先是“挖矿”的计算资源浪费。在比特币为典型代表的PoW共识方式下,为了获取“挖矿”收益的节点会进行大量的哈希运算。据估计,仅比特币网络的挖矿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消耗的电力就可达2.55 GW,与爱尔兰的耗电量相当,并且这一消耗仍在持续快速上升[4]。对于这一问题,目前许多区块链平台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进行解决,例如换用资源更为环保的PoS、DPoS或BFT类共识算法,降低竞争挖矿的计算成本;另一方面也可将PoW的计算内容从无意义的哈希运算,应用于更为实际的运算场景。PoW本身最早应用在Hashcash时就是用来过滤垃圾邮件和防止DoS攻击的[5]。目前也有很多区块链平台将PoW的场景扩展到了更多实用领域。

另一种计算资源浪费是区块链交易和智能合约运行往往是需要每个节点复现的,即每个节点会进行重复交易处理运算,除了在对计算资源的使用上存在一定冗余之外,还会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的整体性能表现。解决这一问题,同样可以利用上文提到的提升交易速度的扩展技术,例如分片、状态通道等,将计算资源进行划分,降低每个节点的重复性计算工作。

(2)存储冗余。存储冗余主要是计算后的分布式账本存储部分。目前主要有三类方法可以解决:

链下存储。将大文件,例如视频、图片等本身存储在链下;链上只保存文件的哈希值,以降低区块链的存储压力。

轻节点方式。在网络中仅适用少量保存全部账本数据的全节点;其余大部分节点采用轻节点方式,只同步和保存必要的区块头信息,包括交易哈希值、时间戳等,将具体的账本信息交给全节点去维护,可以节约比较大的存储空间。

分布式存储。与中心化存储方式相对,分布式存储,包括IPFS、Storj、Sia、Swarm等分布式存储技术,除了防止数据的单点故障之外,还可以在整个网络空间上建立起版本管理功能,避免额外存储文件不同版本间的重复部分,节约存储空间。

3.2. 第2层:价值传输网络

传统世界的载体是货币,基于传统货币的价值体系有国界之分:不同的主权国家或地区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货币体系。在跨境使用或进行贸易时,这些不同的货币需要进行相互兑换,成本一般不低。

传统价值体系也有银行系统之分:商业贸易的交易支付、清算往往都要借助银行体系。传统的银行体系下,支付需经过开户行、对手行、清算组织等多个组织及较为繁冗的处理流程,往往需要依赖第三方的中央清算机构,造成了支付及清结算费用高且效率低。

而且由于各个机构之间的配合存在不可忽视的协调成本,且该成本还会因为跨越的机构数量、机构类型与地理文化差异等因素而显著上升,因此资金往往经过跨越多个主体的几次倒手之后,其来源与去向就变得难以追查。

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割裂的价值体系会对普惠金融的实现造成巨大障碍。

但正如基于分布式的网络,信息得以无障碍的快速传递共享,产生了“信息高速公路”的传统互联网;基于分布式账本,原本在单个业务中的价值载体可以通过流通产生更大的价值,将区块链应用形成一个价值传输网络,打破原有割裂的价值体系。所以可以说,从区块链第2层应用开始,业务场景对区块链的使用开始产生更为本质上的飞跃。

3.2.1.特性及案例

区块链带来的效率提升就是利用各方均信赖的通证作为价值和信用的流转媒介,减少不必要的中间流程、提高清结算效率。分布式账本既可以保存普遍意义下的信息,也可以专门保存具有价值属性的链上通证,可以连通原本价值流通不畅的市场,实现价值传输的网络体系。在这种网络中传递价值像传递信息一样方便、快捷、低成本,同时还具有可清算可追溯能助力普惠金融等特点。

1、可清算

本层应用的首个特点是通过链上的通证,使价值流转过程变得清晰透明,提高业务过程中多方对账的效率,实现实时链上对账、实时结算等效果。目前已有不少区块链平台在支付结算领域落地应用。

Ripple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之一。它是一家跨境支付的服务商,为银行提供基于区块链的快速国际支付结算服务。各银行可通过简单的API接口接入支付平台,所有接入网络的参与者都能看到同一个账本,银行可以实时点对点跨国转账,且支持各国不同货币;汇款的到账速度可达5秒(SWIFT汇款的速度是30分钟-3天),成本也比SWIFT低60%左右。

除了实现跨境支付结算之外,更重要的是进行支付结算类的区块链系统往往同时会设计实现一个支付结算的协议,例如Ripple的InterLedger协议。Ripple不仅设计了价值载体的通证,同时还制定了银行后台账本的标准规范,目标是为了银行间共享清结算数据更加容易,打造一个可取代现有的SWIFT的跨境支付网络。类似于信息互联网建立之初诞生的HTTP协议、SMTP协议等,这类区块链的专有协议会建起区块链应用的底层基础设施。

2、可追溯

由于区块链账本对交易记录的透明特性,每笔交易的付款方和收款方都在链上进行记录,这样可实现可追溯的特性。特别是对于采用了UTXO的区块链系统,可花费的金额都对应于之前一笔或多笔交易的输出,可以很自然的追踪到交易的全部历史记录。这种可追溯的特性可以在许多需要对资金进行追踪领域内得到很好的应用。慈善捐款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场景。

2013年4月21日,李连杰的壹基金公布了雅安地震的比特币捐赠地址:1DUMifqLdCRvx6tAzafwDC2tKRntRAAm3z,并表示已收到意向捐赠50比特币。这也是比特币第一次在中国成为捐赠物。使用比特币的捐款时效性高,且全程公开透明,所有人都可以根据这个地址来监控捐款情况。同样,资金从这个地址流出的情况也可以被大众监测。这样可以监督资产机构的资金使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金挪用。

无独有偶,在2017年6月24日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的山体高位垮塌灾害的救援过程中也出现过比特币捐款。嘉楠耘智捐助给成都市慈善总会32比特币,价值约8.1万美元。

国际上,公开数据显示,共同基金巨头Fidelity Investments旗下的公共慈善机构Fidelity Charitable,在2016年全年募集了700万美元的比特币捐款;并且2017年仅前半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900万美元,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3、普惠金融

如何更好的进行KYC是传统金融机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为KYC过程存在许多难点,包括:客户资料受监管、受保护或被刻意隐瞒,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提高准确度;为保证形式要件完整而使得KYC过程冗长;KYC后的客户资料可能会被泄漏或滥用等等。

另一方面,在现有银行体系进行支付转账都需要依赖于银行账户体系。在银行无法触及的地区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转账就变得十分困难。据世界银行统计,2017年世界上仍有17亿人没有银行账户[6]。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这意味着世界上有17亿人无法利用银行进行基本的储蓄、汇款等业务。而更重要的是,银行绝大部分现有金融服务又依赖于客户的KYC情况、过往金融记录等银行数据,而很难将金融服务延伸给这些真正需要融资的贫困人群等。普惠金融就是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大众人民享受到金融服务。

区块链对个人的价值传输网络首先可体现在对KYC的提升上。利用密码学构建起的区块链体系,可以使得每个用户的身份不可伪造、行为不可抵赖,可形成KYC的数据基础;其次可以利用区块链的点对点支付功能,快速进行个人资产可信交换;最后,基于区块链上的各类可信数据,区块链可逐步构建出真正的普惠金融体系。

美国支付汇款公司Abra在菲律宾市场应用区块链技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和上文介绍的情况类似,菲律宾大约70%-80%的人口没有银行账户,且银行间市场极不发达不利于资金流动。同时菲律宾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经常需要将劳务所得寄回菲律宾国内。因此菲律宾的跨境汇款服务需求一直很高。在2015年,汇款总额达到菲律宾GDP的10%。

为了解决这一供需矛盾,Abra采用了“比特币区块链+人体ATM”组合技术:汇款过程发生在用户的Abra账户之间,通过比特币完成,以比特币为媒介的汇款没有中间费用以及清算时间,中间清算过程由比特币区块链来完成。而存钱、提款过程通过人体ATM(即认证的Teller)进行现金和电子现金的互换。而Abra后台通过比特币衍生品进行对冲,保证用户转账金额的价值稳定。

3.2.2.挑战及解决方案

尽管用区块链实现一个价值传输网络是较为典型和较早落地的一类应用,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挑战,主要包括: 1)如何保持传输价值稳定;2)如何保证交易合法性;3)如何提高交易安全性

1、如何保持传输价值稳定

正如对于通讯需要保证信息传输稳定可靠,使得信息传输不失真并可被接收方使用一样,价值传输网络也需要在两方面保持稳定:一方面应确保价格稳定,而不是随着数字货币媒介波动而波动;另一方面应保证价值可用,当传输的不是法币时,接收方是否同意并可正常使用。

这个挑战的解决方案可包括:

通过对冲工具来稳定价值。在对冲的衍生工具方面,目前已经出现了场内交易的比特币期货,最早是CME和CBOE于2017年底推出;场外交易方面较常使用的是CFD差价合约,由双方同意即可签订协议。

可使用稳定加密货币。目前加密数字货币世界中也有一些专门用来实现价值稳定的稳定币,实现方式包括法币抵押、数字资产抵押、算法央行等。目前合规稳定币都是通过抵押法币来发行加密货币,价值与法币是1比1锚定,比如PAX、GUSD、USDC、TUSD等。之所以称为合规稳定币,是因为这些加密货币在发行和托管上有牌照的背书。比如PAX、GUSD是由持牌的信托公司自行发行并管理收到的法币。USDC、TUSD是由持牌的货币转移(Money Transmitter)公司以汇款的名义发行并销售稳定币,而托管则交给银行等第三方机构。

在稳定币的基础上,可能还会有新的解决方案,例如法定数字货币。这是指由国家推出的数字货币,具有法币地位,可直接用作支付。比如瑞典央行准备跟IOTA合作推出电子克朗(e-Krona),目前正在初始阶段,预计2019年面世。有了法定数字货币做媒介,可完成价值传输的“最后一公里”,不需要再把数字货币转换成法币,而是本身就可以作为法币而直接支付。

2、如何保证交易合法性

区块链天然的带有一定的匿名性,用户只需要持有私钥即可控制其在链上的资产及相关信息;也有以门罗、达世等为代表的一些加密货币以匿名、隐私保护作为其主要实现思路。但隐藏了交易具体信息的同时,这些加密货币也可能被用来实施金融犯罪,因此需要引入现实世界中的监管。

解决思路之一是加入KYC/AML的流程。类比互联网世界入网的时候需要进行身份认证和注册一样,这个流程可以在交易过程中,也可以在链上用户的地址创建时就进行,一劳永逸的证明该用户是可信用户。

解决思路之二是进行匿名性和可监管性的平衡。在KYC时采取匿名的信用背书模式,将身份信息与交易信息在展示时进行隔离。比如银行、房产中心等为双方背书,交易相关人员可以看到对方“被银行认证”“被房产中心认证”等身份标签,但隐藏交易对手方的具体身份信息。

3、如何提高交易安全性

价值传输网络由于自身的价值属性,会吸引更多的恶意攻击。相较于以往普通网站攻击造成的瘫痪,对价值传输网络的攻击一旦成功,一般也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就需要不断注意对安全体系的建设。

首先在于技术开发过程中。目前有比较多的办法可以尽量避免系统出现安全漏洞,包括传统测试中常采用的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等。除了人工审查外,对于智能合约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形式化验证,即基于已建立的形式化规格,对所规格系统的相关特性进行分析和验证,以评判系统是否满足期望的特性,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分析系统,并尽可能地发现其中的不完备以及风险。另外,我们也可以在一开始开发系统的时候就采用安全开发库,比如以太坊智能合约常用的OpenZeppelin开发库。它是由智能合约审查服务商Zeppelin整理出的一种最佳实践集合。使用这样的安全开发库模板也不一定是绝对安全,例如前段时间发现其存在的ERC20模板函数返回值问题。但是这些库会有人去不断的更新维护它,且有良性循环的效应,会被不断维护与更新完善。

其次在于社区。可以调动社区力量来提高安全性。比如推出漏洞奖励机制。现在很多软件公司都会推出这样发现漏洞即给予奖励的机制,也衍生出了白帽黑客这种职业。基于自己的安全技能,白帽黑客专门为系统发现漏洞。基于全球最大的白帽黑客社区HackerOne的一项调查,约有12%的白帽黑客年收入在2万美元以上;有25%的人所获漏洞奖励占其年收入的50%以上;近1/4的人没有报告发现的漏洞,仅仅是因为该公司没有提交漏洞的渠道。

最后还可在于治理。网络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为了对抗恶意攻击,可保留一定分叉的可能性。当遇到攻击时,可选择分叉,废弃记录着恶意盗取交易记录的链。网络节点也可具有不同权责。在牺牲一定去中心化程度的基础上,这些监管节点可在交易属性判断和分叉引导上行使更大权限范围内的管理职责。


火币区块链应用研究院

关于我们:

火币区块链应用研究院(简称“火币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4月,于2018年3月起全面拓展区块链各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块链领域的技术研究、行业分析、应用创新、模式探索等。我们希望搭建涵盖区块链完整产业链的研究平台,为区块链产业人士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趋势判断,推动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火币区块链产业专题报告》是火币研究院推出的针对区块链行业细分领域的专项研究分析,一般会涵盖该细分领域技术发展、竞争格局、标杆项目分析、市场前景分析、未来模式预测等,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大家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技术走向、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为行业企业提供最全、最佳的信息支持。

联系我们:

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号:火币区块链研究院

Twitter:Huobi_Research

Medium:Huobi Research

Facebook:Huobi Research

免责声明:

1. 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与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数字资产或其他第三方不存在任何影响报告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的关联关系。

2. 本报告所引用的资料及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资料及数据的出处皆被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认为可靠,且已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了必要的核查,但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

3. 报告的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事实和观点不构成相关数字资产的任何投资建议。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不对因使用本报告内容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读者不应仅依据本报告作出投资决策,也不应依据本报告丧失独立判断的能力。

4. 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定稿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未来基于行业变化和数据信息的更新,存在观点与判断更新的可能性。

5. 本报告版权仅为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所有,如需引用本报告内容,请注明出处。如需大幅引用请事先告知,并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火币区块链产业专题报告】区块链四层应用模型的构建与解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