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家2.0职业指南

《专业化生存》的书名,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

这不是一本讲述技术宅男的书,而是职业演说家,或者职业培训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进化成2.0版本的培训教材。也许英文原名更易懂一些,“百万富翁的信使”,只是听起来有点掉价。

虽然有不少鸡汤的成分,美国的国情也和我们不同,一些具体的营销政策不可能照搬。但总体而言,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仅记录自己消化后,有所感悟的几个要点。

一、关于自信

你要做一个专家,靠演说或培训去赚钱,你凭什么呢?

你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人生中没有什么大风大浪,也没有创立过牛B的企业,是否意味着你不可能去做成功学的演讲,不可能去讲励志的主题呢?

我想这是大部分人的自我疑问,也是阻止人们尝试这个行业的最大障碍。

作者在这里对“专家”行业做了一些祛魅,其实很多专家,在摇身一变之前,也没在自己的主讲领域有什么实践上的建树。别的书中也谈到过,比如,彼得德鲁克管理企业也不咋滴,但不影响他的理论流传至今。

那么,自己不是成功案例,要给别人传道授业解惑,这份自信何来?

你不是一个实战派,可以做个理论派嘛。

成为研究专家的过程就是这样的:选择并研究人们认为有价值的话题,采访其他专家,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然后将成果出售,供别人学习,帮他们改善生活。

想想也对啊,难道《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文章作者,都是比尔盖茨、史蒂文乔布斯?这些专家不仅讲得头头是道,而且一期杂志卖得比一本《乔布斯传》还贵。

生活是个高速公路,你只是把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贡献给大家,避免走弯路,有什么不好?

二、关于使命感

我不是这个行业中人,没有很感性的认识。但似乎,培训、咨询业的人,就像天天听吐槽的心理医生一样,都很需要一点职业上的正能量。

《系统化思维导论》的作者温伯格,也是个咨询业者,按他的说法,其实咨询本身没有太多成就感,经常需要幻想自己在夕阳下奔跑,客户公司的人们望着远去的背影,议论纷纷,这个无名英雄是谁?

本书的作者也经历过低谷,他还为自己煲了一锅心灵鸡汤:

是的,你刚起步,生意的规模还很小。但你拥有很有价值的信息,应该和别人分享。你已经领会了这层含义,也在生活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激励别人。总有一天,你会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今天是崭新的一天,你只需要继续像今天这么工作就行。

就我的工作经验而言,涉及企业管理这类复杂的事务,很多时候,咨询的效果是很难衡量的,干扰因素太多了。如果要成为职业培训家,恐怕也一样吧,何况还是个人创业者。为了不在孤独的旅程上寂寞空虚冷,必须用改造世界的使命感来武装自己,告诉自己,我是在无私奉献,才能坚持到柳暗花明那天。

所以:

在我认识的每位专家的脑海中,这种奉献精神都根深蒂固。无论他们是否具备某种知识,他们都会找到方法和别人分享。

三、关于前期准备

关于进入哪个领域,选择的秘诀,无非知己知彼。

于彼而言,要找到受众感兴趣的痛点,了解他们的目标、需求、挫败和学习偏好,并且尽量选择专家行业报酬最丰厚的领域,包括励志、领导力、财务、事业、营销、恋情、灵性、格调、效率这些方面。

于己而言,哪些经历让你终身难忘,哪些困难重塑了你的人生,这些都是受众愿意花时间去聆听的,也是你能够找到激情的领域。而且,把自己包装得过于完美,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观众们更感兴趣的,是你经历的苦难,尤其是那些能与在座各位产生共鸣的往事,以及你是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走到现在的。

这样一来,领域只和个人兴趣有关,倒不一定要和你的大学专业或岗位职务挂钩了。

专家们通常认为,自己能很快掌握某种专业知识。他们就像在说:“告诉我该选择哪个领域,我马上就能精通”。

我想,这应该只在人文和管理领域有效,技术领域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当然,作为专家,除了领域之外,还要精通各种传播技能。要上得了电视,做得好演讲,办得了研讨,写的好文章。除此之外,还需要建设网站、策划营销、设计印刷品、录制视频,各个方面。其中很多事情可以外包给专业公司代劳,但不是全部。

你应该找到一种能帮你取得长期成功的技能,并督促自己持续提升技巧。如果某项技术是你长期成功的关键,不要外包,请掌握它。

四、关于教材内容

通常,我们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的教材,只要负责单方面地把道理说清楚,把知识体系理顺,再增加些案例,最多,再把课堂搞活跃一些,就很不错了。似乎传统的培训行业也有类似的偷懒倾向。

但作者指出:

如今,文章已经无法很好地服务用户,引起他们的兴趣了。大多数客户告诉我,对他们来说,价值指的是他们收到后能马上付诸实践的内容和点子。

扪心自问,这个浮躁的年代,确实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把哪怕一篇好文章的内容,消化落实到生活中。除非,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内化到生活习惯中,才有可能激起兴趣,去执行、感受、消化。(每周的千字文,也算一种吧)

还有就是,培训教材一定要反反复复地,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用不同的话题,重复那几个基础观点。也是为了加深受众的印象,这种风格,在别的类似书籍中也可以看到。

五、关于同业合作

网络文学界的大牛互推,已经成为行业惯例。同理,还有微博上大V们的互动和抱团。所以,不难理解,培训界也需要这样的口碑营销方式。

作为新入门者,有两个步骤,适用于书中的“专家行业”,也同样适用于其它行业。

首先,要找到自己研究领域里的其它专家,了解这个领域里的所有“大腕”,列出清单,研究他们的风格套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几个。

其次,向这些专家求助,要求他们帮助宣传自己。这里,作者分享了一个重要技巧,如果你想获得帮助,就应该先帮助他们。

你想推广网站,就应该先推广对方的网站。你需要他们对你的培训方案提出建议,就应该先给他们的培训方案提供反馈。

就作者本人而言,他是这样建立关系网的。

我决定和业内所有的顶级专家见面。我找到他们或他们的公司,提出帮他们提升价值。我采访他们,在他们举办的活动上做演讲,引用他们的名言,推广他们的产品,或是邀请他们在我举办的活动里发言。不就,我就和业内几乎所有重量级专家成了朋友。

主动伸出你的手,看似简单,但很多人没想到。

六、关于免费内容

互联网思维来了。先砸免费的内容,吸引眼球,等有人气了,再慢慢考虑赚钱的事情。搞培训,和做产品也差不多。

这种宣传方法在专家行业中久经考验——先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再向他们推销产品。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发送的免费信息有价值,有操作性。总的来说,你应该无偿分享自己最好的建议和创意。是的,免费提供。

听起来,和盈利的目的背道而驰了,对不对?不是这样的。

不过,我并不是建议你无偿分享所有内容,而是建议你无偿分享最好的内容。如果别人从你这里得到的东西即使免费的,又是绝佳的,那他们就会更愿意购买你的其它产品。他们会认为:“天啊,如果这个人免费提供的信息都有这么高的水准,他出手的东西一定更棒!”

这就是Web 2.o时代的宣传之道,也是微信公众号培养粉丝的主要模式。

七、关于收费内容

收费内容,就是你的培训方案了。

你的受众可以参照你制作的培训方案,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要遵循什么样的步骤才能实现目标?创造出客户易于访问和购买的培训方案就是你走向成功的关键了。

专业顾问的教学方法则(与大学教授)截然不同。他们更注重实践过程和实用的方法,而不是观点和理论。

我建议他们打造更清晰、更可行的体系,好让客户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取得成果。

换句话说,收费的内容,应该是最易于实践的傻瓜指南。不仅是授人以渔,更是授人以渔具了。只要你吃了我的大力丸,包你上天入地、升职加薪、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想想都开心对吧,好,按我讲解的步骤,一步一步来…… 

嗯,前两步都练得不错,你自己也感受到了吧。接下来,第三步是要练《如来神掌》,我这边正好有一本,10文钱。

八 、关于持续学习

教材被COPY了怎么办,互联网最无良的一面就是版权观念淡薄。自命专家的当代培训师,自然不能被这种困难吓倒。

一方面,任何领域的知识,都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无限地延展开。同时,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昨天还很新鲜的案例,明天就成为耳朵生茧的陈年往事。固步自封的专家,即使没有被人COPY,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

另一方面,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你潜心研究出来的成果,与前人的观点竟然重复了,很正常。只需要从你的角度,用新的案例重新阐释这些道理就行了,这并不是COPY。就算莎士比亚把各种故事情节都写过了一遍,难道后辈作家就无法下笔了么?

而且,要做到持续学习,就得摆正心态。

我认识的专家都真心认为自己既是学生也是探索者。他们会讨论自己读过的书,会连续专研好几个小时,还会参加研讨会、听磁带、采访别人,他们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感到自豪,也能为人们提供绝妙的点子,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或拓展事业。

这本书的旅程到此为止,最后作者收尾的那段励志语也不错,在面对未知的恐惧时,值得反复默诵。

走到光明的尽头时,你知道自己将进入未知的黑暗。信念就是知道你接下来会发生一件事:要么你能站稳脚跟,要么你将学会飞翔。

培训家2.0职业指南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训家2.0职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