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成长】“妈妈,你替我评评理”

【真实案例分享】

一天傍晚的饭桌上,儿子天天突然带着笑和我说:“妈妈,我和你说个事,你给我评评理。”他现在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好啊。”我很有兴趣听听他说的是什么。

“我们班上的女同学顾小小拿了我的橡皮筋,让她还给我,她不仅不还,还把它弹到其它地方。我就也把她铅笔盒里的橡皮拿了,丢到其它地方。妈妈你说说是不是她不对。”天天满心期待着我的“公正评判”。

“你对于她的行为是不是很不喜欢啊?”我悠悠地问道。经历过八年亲子沟通的挑战,我终于不断努力,学会了保持中立和稳住情绪。

“当然。所以我就‘以牙还牙’了,她太过分。”天天得意地说。

“你那样岂不是也同样做了太过分的事呢?你不喜欢别人那样的行为,你却也有了同样的行为,你觉得是这样吗?”我继续问道,尝试着让他看向自己的行为。

“妈妈,书上有名言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是她先犯我的。”天天有点急了。

“你从哪里学到这个的?别人的行为你没办法控制,但是你明白那是你不喜欢的行为,你若回之以同样的行为,那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自己呢?这是你想要的吗?”我依然耐心地问他,好不着急,反而觉得这场对话很有趣。

“我只知道她先无礼的,是她先不好的。”天天坚持着他的“对错论”。

“那么现在你们两个的关系变得怎样了?”我好奇地继续问他,不去评判和下论断。

“成为敌对关系了……谁都不理谁。”他答道,声音有点低下去了。

“你看,你这么做往往就会影响关系的和谐。今天顾小小让你不开心,你就‘回敬她’也让她不开心,那未来人生路上你还有至少80年的生命时光,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难道每一个让你不开心的人,你都去做让他不开心的事‘回敬他’吗?难道你的开不开心都来自‘别人让你开不开心’吗?”我觉得自己的表达和我的价值观一脉相承。

“……”天天一时没再回答什么。

“那你岂不是会常常活在不开心里?你常常愤怒、着急、指责或抱怨他人,甚至有过激的行为……你的各种关系里就会有许多挑战,你看看你都忙着做许多你自己都认为不喜欢和不希望出现的事情,最后你会活出怎样的自己呢?”我依然耐心地表达着。

“……妈妈,我还不是很明白。”天天很真诚地说,我听出他的这份真实。

“亲爱的天天,你可以慢慢去理解。这件事情你们都没有对与错,重要的是‘你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而你只能为自己负起学习和成长的责任,一味追究她是肇因将会让你永远都看不到‘自己做了什么,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这样的谈话方式我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我相信孩子内在的部分是理解的

天天看起来并没有完全理解或者接受我说的,但是后面我们不再继续这个话题。我感觉该给他自己思考和寻找答案的空间了

第二天,我如常去学校接他放学。

“妈妈很好奇,你和顾小小现在怎样了?”我确实突然想起来,就向他问道。

“还可以吧。至少我们现在是可以沟通的。”他快乐地说到。

他和顾小小之间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深信在这件事情中,他拿到了他的部分。我也就没再八卦地问下去了。温暖明亮的夕阳在汽车的后视镜里一览无余,美丽至极。

【总结学习点】

(一)当孩子发生言语或者行为偏颇,父母可以改变传统“批评式”、“命令式”或者“要求式”的沟通方式,取而代之为提出重要的聚焦自我的问题:

“你在其中可以学习到什么?”(将所谓的错误转变为学习的机会)

“你想下次发生类似的事情,要怎样可以做得更好呢?”(聚焦积极的行动,让孩子为自己的成长负起责任)

“在人际关系中,你最想表达的属于自己的一个品质,那会是什么?”(让孩子聚焦认知最好的自己,这类品质可能会有“友好”、“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等。可以适时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但不强求非要有坚定和明确的答案,给孩子空间,慢慢来)

(二)父母觉察自己的内在情绪,不断学着让自己带着平和、耐心且没有评判的内在去和孩子进行沟通,长此以往,孩子会更加敞开并且愿意和你真正地对话。

如果父母着急了,评判了,和孩子间的负向的能量你来我回,只会让沟通场域中的这些负能量越来越强大,很难积极地影响到孩子,反而会让亲子沟通陷入循环往复的“无效地带”,父母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

(三)孩子有不当言行发生,把它视为你学习成长的机会。孩子固然要学习成长,父母也同样如此。两者都调频到学习者心态,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都会越来越淡定,也会充满乐趣,而不是烦恼。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子成长】“妈妈,你替我评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