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苏东坡,做一个有趣的人

学苏东坡,做一个有趣的人_第1张图片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诗人和散文家。正如蒋勋老师所说,如果单从美学角度来看,苏轼的成就无疑是历史上最大的。

而我觉得,苏轼的有趣,也是罕见的。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眉山著名的4A景点“三苏祠”,距成都约80公里。

对于苏东坡,我们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会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端起酒杯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想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如果正值中秋佳节,也容易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

苏东坡可豪迈,可深情,可欢喜,可忧伤,可严肃,可俏皮——他写的词一会儿评点时事,一会儿调侃当权派,一会儿思念亲人,一会儿怀念亡妻,时而清静如水,时而翻江倒海。

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学苏东坡,做一个有趣的人_第2张图片

苏东坡的文章简洁、自然、轻灵、飘逸,能给读者带来快乐,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他一生之中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执笔写文章的时候,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笔皆可畅达之,“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些者也”。

他的老师欧阳修说,每逢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喜终日。

宋神宗每逢举着筷子不吃饭时,必然是正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是在苏东坡被贬到外地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大臣的面赞美他的大作。

北宋后期政坛最大的政治漩涡,就是改革和变法。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主张变法,而以司马光为首保守派,主张祖宗之法不可变。两派斗争愈演愈烈,最后弄成你死我活。

那一年,苏轼三十二岁,任职史馆,官卑位低。一听说王安石恢复相位,他便怒不可遏,他有好话要说,便非说不可,必须一吐为快,他连上两篇奏折,他告诉皇帝,全国人民已经在反对你,千万不可凭借权力压制人民……,他后来又力言因推行新政,皇帝已失去民心,但皇帝并没有决心废除变化,只是废止了一些条款,激怒了王安石,立即遭到贬谪流放。

王安石倒台,旧党得势,便全盘否定改革,力图恢复旧制。

看到苏轼以前被新党打压,旧党就以为苏轼是自己人,便让他青云直上,从八品升到正三品。哪知苏轼升官后反而站出来说,不要全盘否定新法,比如募役法就还不错。

于是,苏轼又被不断贬谪流放。

苏轼就是这样,既不新也不旧,既不左也不右。他有自己的气节,也有自己的才华,即使一辈子官运不济,也可以做到才气冲天。

苏东坡的这种有趣,叫率真。


学苏东坡,做一个有趣的人_第3张图片

一天晚上,苏轼听到了老鼠磨牙的声音,后来发现是从一个密封的袋子里传出来的。

在好奇心驱使下,他打开一看,老鼠一动也不动,哦,原来是一只死老鼠。于是把袋子里的老鼠倒在地上,说时迟,那时快,老鼠刚一着地,立马拔腿就跑,转眼就不见了。

苏轼感拿着空袋子感叹道:人可以上天揽月,下海捉鳖,却被一只老鼠骗了,老鼠真聪明。

于是,他就写下了篇幅极短的《黠鼠赋》。

苏东坡的这种有趣,叫好奇心。


好奇心是生活内在的动机,没有了好奇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乐趣。

1082年,苏东坡贬官黄州的第三年。这年寒食节当天,写下一纸《寒食帖》,就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稿》。

学苏东坡,做一个有趣的人_第4张图片

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方面,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在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

他是诗、词、文、书法、绘画,样样皆是大师,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真是见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东坡被贬黄州时,写过一篇《猪肉颂》。这篇《猪肉颂》,其实就是“东坡肉”的烹饪方法。

每每流放某地,他便就地取材,自酿美酒,款待朋友,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酿酒师。

他专注烹茶,留下了许多茶道圣经,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茶艺师。

老苏被贬黄州,穷得吃不起饭了,但依然穷中作乐,四处寻山玩水,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旅游家。

他真的把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玩出了人生新高度。

苏东坡的这种有趣,叫多元。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有趣之人,他率真,多元,又充满了好奇心。

林语堂赞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

苏东坡说自己“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热爱生活,活的有趣,过得快乐,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人生为何多无趣,只因未学苏东坡。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苏东坡,做一个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