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你越快找到合理解释,就越容易进入下一段生活

我在读《菊与刀》时,像读之前的任何一本书一样,从来不刻意带着中心思想去阅读每一个篇章,仿佛站在上帝视角,了解了生死的奥秘之后再对世事一一解读,因此看第二章时便忘记了上一章所提到的日本文化的“双重性”。而这本书最大的魅力似乎在于作者从未跑题,能一直绕着一个中心点,写完整本书。

书中所讲述的日本,似乎是一个不断主动把自己装入套中,又拼命想逃出去的矛盾体。而这一切在日本人自己的眼中,却始终能为此找到合理的解释,即,“日本人不会像美国人那样控诉某人“不义”,而是会列举这人哪些行为不符合相对应的圈子。日本人也不会控诉某人“自私”或者“不善”,他们只会列举这人在哪些特殊领域中违反了准则。他们也不会诉诸绝对命令或者金科玉律,某个人的行为是否合理只是相对于所在的圈子而言的”。

读着读着,我开始思考,是否所有价值观的终极目标都是取悦自己。如考试不及格后,无论基于何种价值观进行解决,—积极地反思后作出改变,或者消极地沉溺于失败而不思进取—,都是通过为不及格这个行为做出一个合理解释,来解放自己的情绪与心灵,以便日后能够安心地继续生活。前者是将解释公开诉诸于众,而后者则是将解释的矛头对准自己。因此,当事人并不需要真正做出实际改变,只需要找到能让自己心满意足的解决方案,就算了结。又如日本不把南京大屠杀写入课本,正是因为他们通过选择“为天皇效忠”这一价值观合理化了这场屠杀,之后不必做出任何举动表示忏悔即可心安理得。

似乎所有行为都是在合理化过去发生的事情,你越快找到合理解释,就越容易进入下一段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菊与刀》读后感——你越快找到合理解释,就越容易进入下一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