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黑,韩国电影说自己是第二,恐怕没人敢当第一。
黑警察,黑检察;黑政企,黑官商;黑古代,黑现代。
最近又来“自曝家丑”。
把上膛的枪口从成功的CEO,一路瞄到政府高官——
这部电影韩国一上映,就拿下了好几周的票房冠军。
故事围绕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展开。
1997年7月,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资本开始攻击亚洲金融市场,这场金融风暴最早在泰国登陆,随后很快席卷整个亚洲国家。
货币贬值、股市狂跌、市场震荡。
整个亚洲经济可谓一片萧条。
同年11月,韩国也开始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而《国家破产之日》的剧情也就此拉开序幕。
最早意识到韩国已经大难临头的,是韩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组组长韩时贤(金惠秀 饰)。
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上已经出现货币炒家“做空”韩元,加之国企巨头破产、海外资本撤离,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韩元飞速贬值。
面对诡谲的市场局势,韩国政府束手无策,只能被动的通过消耗外汇储备进行防守,
不过防守是有代价的,外汇储备用完了,将会影响整个韩国的进出口贸易。
用韩组长的大白话讲:韩国即将破产,而且距离破产之日仅剩一周。
照理来讲,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其紧迫程度和青瓦台着火差不多。
然并卵,韩国几个财政高官在一块开个会就拿出了“万全之策”:
置之不理,秘而不宣。
政府行动停止,可市场不会停。
自发的经济市场就像是一条弱肉强食的食物链,有待戮的羊,也有掠食的狼。
羊还在安心吃草,一点也没意识到风暴的来临。
岬秀是一个小作坊的老板,虽然最近收音机里总是播报着有关金融危机的新闻,可岬秀从来没在意过。
“金融“这么高端的词儿,怎么会和他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扯上关系。
他最近刚刚谈了一笔“大生意“,大型百货公司美都波和他的作坊签订了一笔大额订单。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岬秀收的不是现金,而是公司的汇票。
岬秀还在做着发财梦,不过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收音机里的金融危机将会把他们手里的汇票变成废纸。
与羊不同,狼已经嗅到了血腥味,正准备借着风暴趁火打劫。
尹正学(刘亚仁 饰)原本是一家金融公司的职员,不过就在刚刚,他辞职了。
在这段时间里,他发现周遭环境都在向他传递着一个信号:韩国经济即将崩盘。
尹正学准备发一笔国难财,辞职后的他通过工作人脉联系到了两位金主,准备在投资这场危机。
他们投资策略很简单,韩元兑换美元。
尹正学预测,韩元与美元的汇率还将持续暴跌,而韩国政府对此将无能为力。
与其说是投资外汇,不如说他是在投资着韩国政府的无知与无能!
金融风暴真的刮起来,比真正的风暴来的还快。
很快,大多数像岬秀这样的百姓开始失业破产,而少数像尹正学这样的投机者,却跟着袭击韩国的金融大鳄分了一杯羹,挣得盆满钵满。
大厦将倾。
回天乏术的韩国政府选择求助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在《国家破产之日》这部电影中,IMF被塑造成了“反派组织”。
因为IMF对韩国的救助是有条件的,他们向韩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合作条件,这其中甚至包括让金融机构倒闭、大规模解雇工人等。
其核心目的,无非是为了让美国等资本势力在未来更加轻易的入侵和掌控韩国经济市场。
在韩时贤看来,政府与IMF合作无异于饮鸩止渴、与虎谋皮。
时至如今,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22年,韩国政府也撑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但在电影最后,导演话锋一转,新一轮危机似乎又在酝酿,各方资本开始蠢蠢欲动……
这时,谁能把握机遇一路高升,谁又将跌落谷底?
这都是未知数。
高中政治经济学课本就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爆发,大概十年一次。
历史是相似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而刚刚过去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式似乎也不明朗。
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统计,2018年70种的大类资产,有90%的资产类型在2018年录得负收益。
经济寒冬来了吗?
我想,许多人心中其实都有一支温度计吧。
明天的世界会怎样?
谁也不知道。
但有危机意识的人,总不会败的太惨。
过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或许只有像20年后的韩时贤所言“不断怀疑,不断思考”,才能拨开迷雾,去往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