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

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当你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就会立刻明白。
自己写作文的素材以及引用典故将永久性的-1。 近期,诺贝尔奖官方公布了爱因斯坦在1896年就读于瑞士阿劳市高中时的成绩单。 与普遍的传闻相反,爱因斯坦在高中时擅长数学。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1张图片 成绩单显示,爱因斯坦在代数、几何、投影几何、物理、历史这5科全部得6分,德语语言文学、意大利语语言文学、自然历史、化学等科目得5分,即使是地理、绘画、工业绘图也取得了4分,最差的是法语语言文学,只有3分。 需要注意的是 在当时的评分标准中,6分为最高分,1分为最低分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2张图片 你的老师没有骗你,因为爱因斯坦当年确实只考了6分。 只不过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 当年的6分是另一种说法的100分、120分、150分或者300分。 也就是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并不差,恰恰相反人家是个学霸。 几乎门门满分,只是这个学霸和普通人一样会偏科。 6分满分,法语语言文学3分,没及格,我舒服了。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3张图片

其实这个谣言似乎很久之前就被纠正了。 有很多人在看到这个新闻前就知道,或者猜测过这件事。 小时候,长辈们,尤其是老师,都会拿这些名人典故来鼓励考试一塌糊涂的学生。 从这些小孩子眼里“权威人士”嘴里说出来的话,我们都深信不疑。
一时间,考试考砸的内疚心情也没了,大家都以为自己是那个天选之子。 我数学考6分怎么了?人家爱因斯坦不也考了6分? 现在考6分,未来我搞不好还能当个数学家,物理学家。 随着我们长大,再回过头去看这个故事,大部分脑子正常的人都会意识到这是一场 骗局 拜托,爱因斯坦数学考6分后来还能当物理学家?
数学不好,物理是怎么好的? 爽文也不是这么写的吧!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4张图片

但那时的深信不疑,也是有原因的。
仔细想想,凡是小时候考试考几分的小孩子,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因为不学习。
他们的头脑非常聪明,就是不学习。
因此,老师们只能搬出这种典故,这也是变相的一种劝导。
你努力,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 只可惜,这样近乎欺骗式的劝导起到正面效果的不多。 更不必说这其中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 就算爱因斯坦从小学习差,中途突然成为了上帝的宠儿,一夜之间学富五车。 那你凭什么认为,平时抽奖最多五毛的自己能够成为这个幸运儿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5张图片

积极作用一点都没起,反而是促成了一大批中二的“天选之子”。 从此不学习的更不学了,光坐等天上掉馅饼了。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6张图片

大部分人很轻易就能回想起一堆小时候听过的,所谓的名人典故
这些虚构的典故充斥着我们的童年。 小学居多,初高中还能听到,上了大学不好骗了,也就没人说了。 总结一下这种典故的套路,其实非常老套。
一个小孩,数学或者物理或是其他某个方面特别差,但是他后来却成为了数学家物理学家或者科学家。 比如 数学只考60分的中国数学家华罗庚。 首先要说明,这个故事也是真的,华罗庚确实数学考过60分。 不过那是因为华罗庚小时候聪明,但是不好好学,还非常贪玩,考试时字迹非常潦草,因此老师给不了高分。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7张图片 有一种说法是老师看不惯华罗庚,随意给的分数。 反正我头一次听说数学可以随便给分数。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8张图片

而所谓的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是因为家里没钱上不起学 和华罗庚一样,因为各种原因上不学导致文凭不高,或是不屑于高文凭的人还有很多。
国学大师陈寅恪高中学历。 中国当代最后的大儒钱穆中学都没有毕业。 作家沈从文最高学历只是小学。 著名学者金克木一生只拿过小学文凭。 齐白石更夸张了,没有上过一天学。 .....
很多人想明白了爱因斯坦那个故事是假的,但却依旧认为华罗庚的故事是真的。
也许是因为华罗庚考试起码及格了,分数没有爱因斯坦6分那么夸张的缘故。 夸张的典故在我们长为成人后就会立刻发现这是假的。 比如爱迪生被人传成智障。
爱迪生小时候说话很迟钝,脑子也不好使,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他的故事经常被用来鼓舞 天生不够聪明 的小孩。
但其实是因为爱迪生太聪明了,善于思考,经常会问一些大人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问题问多了,就开始被人造谣是他太笨,以至于老师觉得他脑子有问题让他退学。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9张图片 爱迪生还有一句被我们听到耳朵起茧的名言。
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表面上看,这句话是为了鼓舞孩子们,或是成年人,为了自己的目标不要放弃,要努力。
因为这句话,不知有多少人倾其一生去追求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得到的东西。直到后来,有人发现这句话被删掉了后半句。 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现实很无奈,有时候智商不够或者思维不够活跃,就算努力999%也毫无作用。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10张图片

还有一些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名人典故。
华盛顿砍倒樱桃树。
幼年华盛顿砍倒了家里的一棵樱桃树,向父亲承认错误,并得到了原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诚信最可贵。
后来,这个故事被证实是虚构的。 华盛顿童年所住的房屋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拉帕汉诺克河边的陡壁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里曾种植过樱桃树。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11张图片 爱因斯坦第三个小板凳。
爱因斯坦小时候笨手笨脚,在手工课上交了个奇差的小板凳。 老师十分不满,说这是自己见过的最差的板凳。 爱因斯坦不服气,将自己之前做的两个更难看的板凳拿出来,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而刚交上去的是第三个虽然不能让人满意,但是比起这两个要强得多。”
故事希望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力而为。 这篇甚至被收录在了语文教材中,但很可惜,是假的。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12张图片 除此之外,“牛顿与苹果”,“爱迪生救妈妈”这些课本里的故事都是 “假鸡汤” 根据历史记载,世界上首例阑尾炎手术是1886年做的,而且经过了大量的准备。 爱迪生七岁那年,却是1854年。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13张图片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是在牛顿去世后才开始流传。 最详细记载这个故事的人是英国人布雷斯特,他在1855年又在《牛顿的生平、著作和发现的回忆》一书中提到这件事。 原话是:“苹果从沃尔斯索普的树上落下来,因而使牛顿想到这个问题。”   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_第14张图片 这些故事都被证实是假的,但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有人在给自己的孩子讲述这些。
也许他们知道这是假的,也许不知道。
但成年人,只要稍微思考一下或是查证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故事完全经不起推敲。
有的甚至看一眼就知道是假的。 这种情况归根结底, 是因为人们只会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 尤其是当他们做一件事情,因为自身的懒惰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成功时,他们选择用虚构的故事来麻痹自己。 这个时候,名人的故事便显得尤为重要。
他们是人类种族的翘楚,是普通人眼中的“权威”
如果他们也曾和自己有过一点点相似之处,那么他们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未来。 成年人用假的故事欺骗自己会成功 家长则用爱因斯坦的6分期盼聪明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用智障的爱迪生鼓舞自己天资并不那么聪颖的孩子能够长为天才。
没人会讨厌普通人逆袭的故事。 越是普通人,越是失败者 当他什么都不付出便成功成为人上人的时候,那便是读者最喜欢看的东西。


为了防止你找不到我 请给我一颗小星星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一个古墓派谣言被击破了,这么多年不会真有人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