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来到这个城市20多年了,有没一种归属感?
有了孩子以后,有了房子之后,就有了归属感。
会友,是此北京行的主要目的。
波儿在房山开了两家地板销售店,一直没空赶过来与我们会合,SL这段时间也会过去帮忙看店,不想因为我的造访而打破她们的生活秩序,所以执意要过去看看。
房山离朝阳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公交需要换乘一次。车上的人有点多,我们上了二层,站了两个站,两人隔了一行分别找了两个位置坐下。过了两站,我旁边的乘客下车了,坐上了一位阿姨,SL为了陪我,礼貌地跟阿姨说:
“你好,我能不能跟您换个位置?”
阿姨白了一眼:
“干嘛要换?!不换!”
语气坚绝冷漠地不容SL想再说下去。
路上,我听到阿姨用很标准的儿化普通话发着微信语音:
“我现在上了公交车,我在✘✘站等你。”
隔着一排位置,SL告诉我下车换乘。
公交车要走一段京港澳高速,由于是周六,出城的车子有点多,抵达房山比平常的时间约多了半个小时。
北京气候干燥,呆上三天就感受得到,气象信息发布了大风预报,房山的风更是吹得让人头生疼,天空的灰霾在冷空气和大风的影响下,早已经散去。
波儿的店在一个建材城里,北京建材店通常都是集中在一个商场里,很少有单家的店散落在街市。一看到我们过来,卖床的、卖灯的,等等卖家具的店员都纷纷主动热情过来招揽。
二楼一个过道中间,就是波儿的地板店,店里的灯,隔壁店的大姐已经帮忙打开,我们就是当天的营业员。
建材城里鲜见有人进来,店员们就三三两两在过道里闲聊话着家常。SL怕我闷着,就叫我到各个店里去逛逛。
“不去,他们人多,我怕!”
“呵呵,这里人少,偶尔来个客人,他们都十分兴奋的。”
中午,店员们都在聊着午餐吃什么,SL叫了两份外卖。
冷清的商城让人更觉得冷,SL就叫了一辆滴滴让我先过波儿的另一家店。
这里相对热闹些,波儿参与了商城内十几家店一起举办的联盟促销活动,绞尽脑汁地在想着如何发展客户。
SL没多久也被波儿叫过了过来,她说在那边守了一天,一个客人也没有。
下午4点,这边的店里也没有发展到客户,波儿就把我俩赶回朝阳去。
回程路上还是有点堵,不知道是不是出城的人都往回赶了。车子一路走走停停,暮色渐渐降临。看着窗外那些赶路的人,想起了一个词——“北漂”。
漂,是一个很形象的词,如无根的浮萍,一阵大风或是一场大雨,就迷惘了去向。
“你们过北京都已经20多年了,其实,在这里,有没有一种归属感?”
SL沉吟了一下: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有了房子之后,就有了归属感。”
大学毕业那年,北京通州的一家企业到学校招聘,SL陪着波儿去应聘,在图书馆遇到了WL。毕业的散伙饭结束后,她们三人就到了京城。
关于毕业去向,有门路的、敢闯的,一般都往大城市走,其他的,基本是哪里来哪里去,那个年代,国家还可以包分配,尽管已是末班车,但还算有退路。
在学校,每当同学见到我泪眼婆娑的时候,就知道是又收到了家书。离家千里,一些节点,思乡尤浓。历经多了,毕业就一心想着回家。虽然也转过几个人才交流会,但那种在异乡的孤独感还不曾散去,再加上心高气傲的预期,所以,最终我是接受了国家的分配。
在北京的SL、波儿和WH,后来分别跳槽了几家公司,也先后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里程,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为了让儿子接受更良好的教育,SL把通州的房子出租,在朝阳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人就把家暂时安在了这里。
公交换乘,我们改坐地铁。
10号线是一条环线,虽然上车站内乘客不多,但车上是站满了人。地铁前行,SL身后的位置有了个空位,正想坐下。一个绿衣大妈,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箭步奔了过去,另一位红衣大妈瞬即一推,SL被挤到了一边,位置被大妈成功占领。
好敏捷的身手、好默契的配合,让我有点怀疑大妈们是不是久经了沙场。
地铁继续前行,不远处出现了一个空位,绿衣大妈瞄准后,迅速拉过助攻的红衣大妈坐自己的位置,然后抢攻新坐位去了。
随着地铁前行,空位有腾出,绿衣大妈再次抢座换位,直至了到站下车。
夜晚7点左右,我们才回到了朝阳。
也许,这就是许多北京普通民众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