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象(三)腔调

上海人做事情讲究一个腔调。什么是腔调?

上海俚语过去有说,“你看看自己说话的腔调”。这“腔调”完全是贬义用法。当今上海人,闭口开口就是“腔调”,“这个人很有腔调”,“那个人腔调好来”,却都是褒义词了。气派、风度、格调、情调、素质、品格,都用“腔调”取代。

有腔调的人,就是该大方的时候非常爽气,该节约的时候,不会大手大脚的花钱。做的事情合乎情理,稳重守礼。反正为人处世之类的做得比较好,有点派头,就是很有腔调。

上海人的腔调和追求精致是分不开的。

几次去上海,吃上海人做的饭,都感到量不大,但是相当精致。哪怕是一顿普普通通的桌餐,哪怕是自助早点,样样数数都做得仔仔细细的。比如油条,炸得不长不壮不粗,但是两股并在一起大都是均匀的,不焦不嫩。不会在一根油条里面还粗粗细细、弯弯曲曲,甚至炸得气泡破裂,皮开肉绽。再比如莴苣,青岛人叶子扔掉,只把莴苣本身绿盈盈地炒一盘;上海人莴苣一个盘,叶子加点佐料也清炒一盘,现在大家都爱吃绿叶菜,因此很受欢迎。比如鱼,鲤鱼豆腐汤里的豆腐,不是普通的卤水豆腐,嫩滑程度和鱼肉成正比……

有了解上海人的人说,上海人做事情如果做不好,不用别人指责,他们自己就会有人站出来批评。这个人不必是领导,可能就是同事,邻居或者是身边的人。上海人是不允许自己马马虎虎胡弄出个什么东西来糊弄别人的,这就是上海人的“腔调”。

若干年前,我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就感到华东师大的教授做学问认真踏实,严谨可靠。后来接触到几位上海校长,发现这几位哪里是校长,个个堪称高考教育专家!他们对高考政策的把握,历年高校录取成绩的分析,数据的采集,对邻校邻省做法的熟悉与比较,对本校大多数学生三年学业规划、未来职业规划、一生可持续性发展谈得头头是道,数据信手拈来,对策驾轻就熟,听得人如醉如痴,醍醐灌顶,暗暗伸出大拇指。这就是上海人讲的腔调吧,见识过了,心底还是很佩服。

市井小民也讲究腔调。有一年我的手机充电器不知怎么坏了。所住宾馆的后面恰好是一个居民区,有铺子专门维修电器。小老板年纪不大,是上海人,对我说,放下吧,傍晚的时候去拿。怕我不放心,还特意嘱咐我不用担心,能修一定修好,修不好不要钱,上海人是不骗人的。

后来修好了没有我不记得了,但是他当时又认真,又信誓旦旦说话的样子,我记得反倒很清楚。

今年出差去上海前,不小心把一件刚买的T恤洒上了红酒。酒渍暗沉沉,用洗衣粉洗不掉,用牛奶,牙膏再洗还是没洗掉。上海人总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吧。抱着侥幸心,我把这件T恤带到了上海。结果到了洗衣店,翻出侧标一看,T恤居然是真丝的。雪白的底子,清清楚楚的污渍,像被谁扇了一巴掌的脸,在黑影里白一块暗一块的。洗涤价钱要得很贵,几乎可以再买一件了。本着对真丝的爱惜,我咬咬牙说,洗!

24小时后去拿,污渍全不见了。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恢复成一件新衣服。哈,我痛痛快快地付钱。老板说,洗涤的师傅用了两个小时一点一点地洗,才把衣服完全洗出来。这样的人工算起来,我付的价钱实在是不贵。

哈,这就是上海人,做事情讲究强调,他答应了你,你就放心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海印象(三)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