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接下来五年怎样发展?中煤协建议走“五化”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高歌 “十四五”煤炭行业发展的主线是什么?

12月1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下称,中煤协)纪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宏表示,延续“十三五”的节奏,深化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主要的发展思路。具体的操作层面,张宏提出“五化”,即智能化、专业化、定制化、集群化以及绿色化。

智能化排在首位。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应急部、煤监局、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8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尽管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对通过智能化来提升煤矿安全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目前智能化建设工作存在研发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智能化建设技术标准与规范缺失、技术装备保障不足、研发平台不健全、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

根据《指导意见》设定的3个阶段性目标:到2021年,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应被建成。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张宏表示有关智能化的相关标准正在制定的过程中。他认为智能化是煤炭行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进行转变的重要落点,可以实现“减人、提效、保安全”,这也是深化改革的具体步骤。

其次是专业化。张宏表示东三省、华北、西南和华东地区的老矿区中的一些产能在过去五年逐步退出,留有大批的整建制的煤矿职工队伍,擅长熟知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由此,未来在西部地区建设的大型现代化的煤矿可以转变旧有的“招工、生产、退出、职工安置”的模式,把煤矿作为投资平台,相关的生产服务工作由上述这些专业化的人员承担。“既能保安全,提高效率,同时也能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

有关定制化,张宏认为这是改变煤炭行业固有的商业模式的途径之一。此前开始执行的中长期合同以及基础价加浮动价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煤炭市场大起大落的行情。未来煤炭市场将更加稳定,原因在于,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预期存在。“这意味着中国的煤炭消费要率先达峰,煤炭消费量在未来十年是在峰值的平台上运行的,一个必须承认的现实是,煤炭消费在这一时间区间内不会有明显的增量,不管企业的规模如何,再靠降价抢市场很难,企业在区域内的市场份额基本确定。在原有的框架下,煤炭生产企业需要把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摸清,从而保市场、保规模,从生产端思考如何用供给创造需求。”

煤炭企业在过去尝试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会考虑煤电、煤机装备、煤化工等相关的业务布局。但是产业并未实现一体化,而是煤矿、电厂、煤化工分散分布,产业的分散带来了很多隐形的成本。由此,张宏建议未来应实现生产地和消费地的统一集群化发展,在一个园区里实现完整的产业闭环。“比如煤通过煤化工转为煤制烯烃等产品,不再直接销售这些中间产品,而是继续转化为更高端的终端产品,提升附加值。”

最后是绿色化,作为高碳能源煤炭的低碳化发展是必由之路。黄河流域的煤炭产能占全国煤炭产能的75%。张宏表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很大程度上同煤炭相关联,未来煤炭的绿色生产、清洁利用、高效转化乃至低碳发展很关键,还有很长的路线要走。”

有关明年的供应形势判断,中煤协的观点认为,靠“晋陕蒙”主产地保全国的市场压力很大,明年煤炭供需仍会是紧平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煤炭行业接下来五年怎样发展?中煤协建议走“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