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兵+钟小萍班+第二周第3次作业



片段十五 R

选自 《语言的魔力》

···批评,常常让人想起那些在互动中最难应对的人,因为他们似乎总是注意负面的东西 , 倾向给其他人的想法和建议找毛病。 在语言层面上,批评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他们爱用总结式判断来下定论,用否定的方式来说话。在他们从自我认同的层面攻击他人时,这个批评家不止是“搅局者”也是“杀手”。

批评像其他行为一样,也有正面的意图。有效能的批评家会分析所建议的计划或途径,以便找出哪里会出差错,应当避免什么?

用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批评家变成顾问

1.    你的批评或异议是什么

2.    批评背后的准则或正面意图是什么?你想通过批评实现或保护什么?

3.    如果那是意图所在,需要问什么“如何”式的问题?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语言的魔力让你从“批评者”转型成“顾问”。人们对于批评者的印象往往是,“这个人难以应付、有负面情绪、是在找不痛快”。

批评者是怎样用语言“搅局”的呢?用总结式判断下定论;用否定别人的方式说话;用自己的认知攻击其他观点或人。

帮助批评家变成顾问的方法:

1.你怎么看?

2.这个看法有什么依据?挖掘看法背后的目的。

3.将看法变成询问,特别是“如何”式提问。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在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中国,难得遇到批评者更别说顾问了。遇到一个中肯批评或有建设性的建议,是应该感恩的。

比较记忆犹新的被批评经历,在一次部门常态工作汇报会议上。每个人都要对本周工作内容、进展、表现作简短发言。开会前有点打瞌睡,就眯了会。开会时到发言时磕磕绊绊,有上就没下句的。领导没有打断我,只是脸上可以拧得下来水,用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我,我也愣住了看着他。发言应该是结束了,领导对工作做了点评,“温馨”的提示我开会前做好准备工作。

下来之后,我养成了做事小心翼翼充分准备的习惯,但是在内心深处,是责怪领导的。怪他脸色不好看、对人太严苛,搞得我很紧张,这次丢脸的经历他要负一定责任。

 后来就再也没有遇到一个批评者或顾问,虽偶有自我批评,仍常常过着固步自封、得过且过的生活。




A2:我的应用(目标和行动)

遇到“不敢苟同”的观点,应该怎样帮助他人校正?

1.询问他的观点、看法。

2.询问形成看法的依据是什么?帮助他找出观点的本质,通过发表看法是想保护什么、还是建立界限、还是只是为了获得关注?

3.询问时应当注意多用“如何”打头,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为什么”。

这样从对方的情境,来看这些询问才是适宜的;否则对方会觉得你是在批评他,从而在心里产生逆反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钟兵+钟小萍班+第二周第3次作业)